揭秘石门80年代土家传统婚俗――哭嫁!

五彩祥云

<h3> </h3></br><h3><strong>作者简介</strong></h3></br><h3>承蒙各位厚爱,本人腾从平,石门县白云镇鹤山村人,热爱生活,酷爱文学,书法,摄影,自由撰稿人。擅长石门本土文学及情感类文章。</h3></br><h3>在石门农村,女孩子出嫁,结婚,是件幸福,甜蜜而又十分期待的喜庆事情,同时它也标志着女人少女時代的结束以及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的新的家庭生活的开始,因此,待嫁出阁的女人的心情也是五味杂成,愁肠百结,即有对自己少女生活的留念,也有对和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亲人,朋友的不舍,还有对未来新生活的迷茫与担忧。</h3></br><h3> </h3></br><h3>因此,由此而衍生的一种传统而神秘的婚嫁文化――哭嫁,使得喜庆,甜蜜的婚嫁事宜或多或少地蒙上了一层伤感,哀婉的色彩。下面,就请读者朋友随着笔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哭嫁习俗的所见所闻而整理的片段记忆,共同探秘哭嫁婚俗的点点滴滴……</h3></br><h3> </h3></br><h3>哭嫁,也叫陪十姊妹。在女孩出嫁的前一天,女孩家的亲朋好友都会陆续前来女孩家陪伴女孩共同度过女孩少女时代的最后时光,女孩家也会设宴款待八方宾朋,此曰“插花酒”。</h3></br><h3>这天,女孩会放下所有的家务与劳作,相邀平日朝夕相处的闺蜜好友,相聚深闺,互诉衷肠,酝酿情绪,准备开声哭嫁。随着客人们的陆续到来,闺蜜中会有个专门负责观察来宾情况的传话人给准新娘传话,这是某某亲戚到了,准备开声哭嫁,以示迎接。如,舅舅来了,准新娘就会用手拍呈菱形掩面,前倾后仰,抑扬顿挫地开声哭道:舅舅来到家门前,外女哭舅泪连连,隔河渡水要船钱,翻山越岭要鞋穿,不为外女不得来,花费舅舅钥匙钱……</h3></br><h3> </h3></br><h3>俗话说:新娘假哭,和渣假滚。由于客人众多,加之哭嫁时间过长,新娘也不得不尽量保持足够的体力,还要防止长时间的哭诉造成的声音嘶哑,因此,除了自己的血脉致亲,哭迎其他的百客来宾,大多也只是象征性的点到为止,有的甚至还请要好的闺蜜代哭,一般前来吃酒的客人也会给新娘多少不等的小费,俗称钥匙钱。但也有极少数喜欢打趣调侃的来宾会进入闺房“验明证身”,以防止他人代哭,以防新娘“蒙混过关”,否则会以此为由拒付钥匙钱。当然,这也只是临场打趣逗乐,活跃气氛而己。</h3></br><h3> </h3></br><h3>总之,哭嫁是一种婚俗,一种礼仪,被哭迎的每位来宾都得礼尚往来地给予回馈,有的会哭嫁的女士来宾还会陪准新娘对哭,一步步将哭嫁推向高潮。如遇个别反应木纳,不懂世故的来宾,新娘还会以玩笑的语句来调侃你,如:哭你三声你不张,象哭一个老树桩;哭你三声不冒头,象哭一头老水牛;哭你三声不开口,象哭一条老黄狗;哭你三声不出声,象哭一个打纸墩……这样,会把这个来宾哭的十分尴尬,哭笑不得!每一个地方,哭嫁有其固定的腔调,而没有固定的内容,哭诉的内容都是靠哭嫁的人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见子打子,灵活运用,千变万化,它是一个人文明,礼仪,素养,品位全方位的充分展现。</h3></br><h3> </h3></br><h3>那时候,广大农村男女婚姻关系的建立,大多还是靠媒妁之言,因此,媒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多少决定了女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命运走向。会做媒的骂两头,不会做媒的两头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请听听准新娘是怎么哭媒人的:媒人嘴巴生的阔,花言巧语由你说,媒人走路脚几跺,哄了爹娘又哄我,厚起一张牛皮脸,大起一双黄瓜脚,你在娘家靠嘴说,又在婆家涮酒喝,先说婆家多田地,再讲娘家陪嫁多……三言两语,把一个巧舌如簧的媒人形象刻划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h3></br><h3>入夜,闺房里十姊妹密切配合,轮番上阵。闺房外,宾朋满座,父母,家人忙着招呼客人,打理内务,大家在这温磐而难忘的夜晚分享着待嫁女人的幸福时光。美好的时光飞逝而过。</h3></br><h3> </h3></br><h3>转眼就临近佛晓时分,屋后竹园的鸟雀开始嘈动,房前的大黄狗也在吠叫着早起的行人!操劳,压抑,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的父母,想到陪伴了自己二十春秋的爱女天亮后,将离开父母亲人嫁为人妻,成为别人家庭中的新成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来到女儿的闺房,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骨肉抱头痛哭,依依惜别!这是亲情的呼唤,这是情感的喧泄!此情此景,纵是铁石心肠也会为之溶化,肝肠寸断!</h3></br><h3> </h3></br><h3>娘哭女:娘听后园鸟雀惊,要听房中女儿声,娘是一根苦葛藤,手攀苦葛诉苦情,娘的苦情苦过了,女儿苦情才起根……</h3></br><h3>女哭娘:桔子开花叶叶青,阳雀开声我开声……梨树开花一树白,我娘怀我九个月,十月临盆生下我,娘亲把我检起来,金线包来银线裏,生怕冷风吹到我……</h3></br><h3> </h3></br><h3>女哭爹: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养我苦费心,一怕我们受风寒,又怕我们病缠身……如今女儿长成人,养育之恩比海深,如今女儿别双亲,内心难过泪淋淋,爹娘深恩还没报,唢呐一声离双亲,烧菜作饭谁来帮,砍柴喂猪谁担承?老年生病谁照应,弟妹年幼谁操心?教儿哪门不悲伤,教儿哪门得放心?今夜吃了离娘饭,不知哪天才相见?天也高来路又远,山又陡来水又险,有脚难走千里路,有翅难飞万重山!</h3></br><h3>娘教女:你嫁到人家新廊场,要孝顺人家爹和娘,亲生爹娘不要紧,人家父母须留心,人家父母言语重,你要轻轻来回应,老的面前要听话,少的面前要宽心,金盆打水清又清,你十分性子改九分……</h3></br><h3>千言万语,道不尽骨肉亲情,养育之恩!</h3></br><h3> </h3></br><h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转眼到了发亲的时刻!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孩一身红妆,拜别父母双亲,由长兄背着缓缓来到中堂,拜别列祖列宗,拜别满堂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缓缓走出堂屋,万般不舍地从哥哥的背上滑落,在喜庆的礼炮和唢呐声中,在迊亲队伍的陪伴下缓缓离家,走向期待而又甜蜜的幸福新生活。</h3></br><h3><strong>分享给更多人关于石门的民间风俗吧!</strong><br></br></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mfJvfNqapt5XWyUKQ2eT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