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勤劳的农民

文山书匠

<h3>天已经很晚了,娘才一瘸一拐地回到了昌邑,前两天娘就和父亲商议好了要回家种花生。因为种地的问题和爹娘吵过多次了,我多次不要爹和娘种地了,但是两位老人死活不同意,还振振有词:家里有几亩地,心中才有底。实在拗不过他们,我也只好无奈地答应了,家中的两亩地一直还保留着,这也成了老人周末回老家的最好理由。 </h3><h3>地对于农民来说,就如大树的根一样,农民的一切都来自大地的赋予,这是父母心中永恒不变的真理。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六口人,有20多亩地,平均每人3亩地。这在当时的农村是非常平常的事情。</h3><h3>广袤的土地将父母牢牢地栓在了土地上,春天种下玉米,夏天收割小麦,秋天收割玉米,种下小麦……一年四季,也只有冬天,父母会猫在家里,其它三个季节对于父母来说总是忙碌的。</h3> <h3>春种一粒粟,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我记忆中的春耕,总是与链轨车联系在一起。每当村里想起了隆隆的机器声,一辆东方红出现在大队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年的忙碌又开始了,链轨车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开始了复苏,当链轨车过去,明晃晃的铁犁在广阔的土地上划下了一道道直线,土松了,一场春雨过后,父母就开始在地里播种玉米了,一段时间后,玉米会慢慢发芽,逐渐长大,夏天时,田野里到处都是高大的玉米,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每天夜里仿佛都能听到玉米“咯吱咯吱”生长的声音。</h3> <h3>春地里玉米在生长的同时,地里的小麦也在悄悄地成熟了。最忙碌的麦收开始了,我记忆中的麦收,还是以人工为主的,一把镰刀主宰了整个麦收季节。父母早早起来,趁着天还未热,在地里开始了割麦,弯腰,提镰……随着嗖嗖的声音,他们的身后铺起了一层层黄色的地毯。然后捆麦,一个个麦捆垛成了山,在老牛慢慢的步伐中,一座座小山被搬回了场院。最后是拖粒,那时开始有了脱粒机,脱粒是个大工程,往往几户一起合作才能完成,有人用叉挑麦,有人往机器里送麦……我们这些小孩子只承担了最后一道最轻松的工序,接麦粒,一撮子,一撮子的麦粒,洒满了人们多少汗水……</h3> <h3>不觉秋天很快到来了,地里的玉米慢慢吐出了胡须,预示着玉米的成熟。中秋节的时候,也是秋收最忙的时候。那时的秋收是没有机器的,父母先把玉米一个个掰下来,然后套上牛车,一车车把玉米拉回家。回家之后,每天晚上的工作就是扒玉米,一车车玉米堆在场院里,就像一座座连绵的小山。父母先把玉米外面的白皮剥掉,撕掉上面的胡须,然后顺手把玉米扔到场院里。这样机械的工作,父母经常干到深夜……然后晒上几个日头,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一个个玉米变成了金黄的颗粒。也有勤劳的人家,把玉米一个个编起来,挂在墙头上或屋檐下,等待来年的好价钱。</h3> <h3>但这并不预示着结束,地里的玉米秸还得当做一年的柴火和牲口的口粮。于是父母还得砍倒玉米秸,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先把玉米秸砍倒,然后用䦆头一个一个把玉米根从地里刨出来。一个秋收下来,父母经常累得腰酸腿疼,今天父母的腿脚不好,与这沉重的劳动一定大有关系。</h3><h3>一切忙完,就是播种小麦的时候了,链轨车又来了,轰隆隆的链轨车后,跟着是我们这群小屁孩,那时的我们非常感叹这个机器的伟大,一把铁犁把大地划开了一道道裂痕。然后是12马拖拉机,开始了播种,一根根管子,把小麦粒送入了土地,播种了希望,也播种了来年的忙碌。</h3><h3>寒冷的冬天到来了,大地开始了冬眠。忙碌了一年的父母才难得在这个冬天里,窝在家里,等待来年忙碌的开始。农民这个称呼总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每每看到父母那一瘸一拐的身体,我都有一丝感伤,在中国大地上,曾经有多少像我父母这样的农民挥汗如雨,辛勤劳作,勤劳的你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国正因为你们,而屹立在世界东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