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湖北省考公务员申论答案</h3> <h3>一、“给定资料2”中提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用成为每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h3><h3> </h3><h3>【中公参考答案】</h3><h3>信用社会,信用的价值变大,守信者可享受非常大的便利。信用度被量化,信用“变现”。信用提升了交易效率,为新经济提供支撑,助力企业经营效率变高。建立信用体系可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的发展,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促进政务精细化。信用社会提供公平发展的环境,使每个人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信用是道德品质、制度和规则。建立信用体系,勾勒人格特征,反映其在公共事务中的态度和做法,可以让每个人更规矩。</h3><h3> </h3><h3>二、G县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信用村创建工作,请结合给定资料3谈谈龙台村的经验对这项工作有何启示。</h3><h3>【中公参考答案】</h3><h3>龙台村通过创建信用村,改变了生产资金靠民间借贷的状况,使农户享受切实的实惠和方便,其经验对G县开展信用村创建工作有如下启示:</h3><h3> </h3><h3>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实施精准扶贫。与银行合作,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党群服务中心,三方签订合约;对贫困户分别制定帮扶计划和脱贫致富奔小康规划,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扶贫”。</h3><h3> </h3><h3>二是加强宣传引导,促进信用互助。宣传信用村建设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创新发展思路发展、争取“信用户”,根据信用等级授信,及时为其提供低利率的创业及经营资金;让“信用户”积极帮扶一般农户争创“信用户”,共同致富。</h3><h3> </h3><h3>三是构建扶贫信贷模式,强化“信贷+扶贫”的引领作用。针对农户情况构建个人扶贫信贷模式,针对产品构建产品扶贫信贷,针对项目构建项目扶贫信贷。</h3><h3> </h3><h3>三、请针对“给定资料5”中提到的信用系统建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h3><h3>【中公参考答案】</h3><h3>针对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措施:</h3><h3>一、扩大信用体系覆盖范围。将类似于机动车交通违章、社区违建、路边非法占道经营等行为纳入信用体系。并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将个人信用信息面向企业进行公开。</h3><h3> </h3><h3>二、根据市场需求,多领域完善互联网信用信息,多角度评价一个人的信用状况。</h3><h3>三、拓展信用应用场景的开发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引起人们对信用信息的重视,并引导人们正确运用信用信息。</h3><h3> </h3><h3>四、放开市场,引进民营征信机构。同时发挥政府、银行和市场在征信工作中的作用。</h3><h3>五、做好针对民营征信公司工作的相关立法和监管工作。设立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对于那些数据涉及隐私权需要法律保护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并对企业进行严格监管,注重企业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变革,培养企业的责任感。</h3><h3> </h3><h3>四、给定资料中提到“信用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制度和规则”,请以信用“柔性”与“刚性”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h3><h3> </h3><h3>【参考例文】</h3><h3>合制度之刚与人本之柔 建设信用城市</h3><h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自古以来,诚信就为中国人所珍视。诚信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然而,长久以来,信用在我国更多地体现为道德准则,又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致使不诚信的行为无法得到惩戒。因此,建设信用城市,塑造和谐社会,需要合制度之刚与人本之柔。</h3><h3> </h3><h3>制度之刚是失信行为的高压线。“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制度的约束力往往对提升执行力有着立竿见影的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针对诚信问题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洞穿底线者捞尽好处,诚实守信者反而吃亏的现象不胜枚举。共享单车遭损坏、行人闯红灯、开车煲电话粥等问题随处可见,无制度可依,使其愈演愈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只有使制度成为失信行为的高压线,对失信行为进行刚性约束,使其失信者付出代价,从而对诚信产生敬畏之心,“以身犯险”的人才会越来越少。只有以制度之刚,匡正信用之纲,方能建设信用城市。</h3><h3> </h3><h3>人本之柔是守信行为的营养土。与此同时,不同于法律,信用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缺乏固定的标准,而呈现为对人格勾勒,对公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态度和做法的评价。针对农户开展的“信用+扶贫”等方案,信用住店、信用骑车等方式,都旨在信用解决人们的燃眉之急,使人们将自己的切身利益与社会公共设施进行关联,让人们看到诚信实实在在的好处,以信用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只有以人为本,采取灵活、鼓励为主的形式,使人们积极地看待、参与公共事务与社会建设,诚实守信才会成为人们内心的渴望。建立诚信社会需要从人性出发,让信用看得见、摸得着、能变现。以人本柔性,使诚信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h3><h3> </h3><h3>刚柔相济,使诚信内化于心。制度以规则、法律界定了“不可为”,使人们“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发自内心地尊重诚信,愿意诚信。通过柔性管理,加强对诚信行为的鼓励、宣传,使人们真正以守信为荣,人们才会争相守信。制度之刚设立底线,人本之柔彰显高线,两者结合使诚信成为社会共同的价值准则,方能建立信用城市。</h3><h3> </h3><h3>“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诚信作为古今国人的一致追求,必须继承、发扬,失去诚信也就失去了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失去了社会健康运行的基础。通过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共同作用,使诚信内化于心,方能建立诚信城市,塑造和谐社会,使社会的运作更加有效率。</h3><h3>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