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古村系列之一:珠窝村和黄土贵村

Gao Ping

<h1>我们乘车在门头沟珍珠湖路口下车,春雨淅沥,沿着永定河一路向北,河水汹涌澎湃,卷起浪花朵朵,河床里的树木碧绿如洗,微风拂面,有清新脱俗之感。</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永定河桥由几个水泥管子搭上木板修筑而成,河水凶猛,冲垮尽头的一段 。</h1> <h1>浪花轰鸣声在山谷之中回荡,让我头一次领教永定河的真实面目。</h1> <h1>继续沿着永定河向北,在拐弯地方,抬头望去,远际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飘忽不定。</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留影</h1> <h1>「寒泉夜落玉丁当。松梢月转琴栖影,柏径风牵麝食香」。几叶树枝,疏影飘忽,留下似隐似现的影子,水纹细波,一幅浅淡的水墨画展开。</h1> <h1>在三岔路口,向东是南石洋大峡谷,当年我和马前卒从镇边城穿越进入峡谷,那时叫马套大峡谷,现在收费了。</h1> <h1>我们继续沿着永定河向西,向北,一直延伸下去,山路十八弯,没有行人,特别安静。</h1> <h1>疏影.宋代:施枢。</h1><h1>低枝亚实。望翠阴护晓,幽梦难觅。凄楚霓裳,琼阙瑶台,经年暗锁清逸。春风似怪重门掩,未许入、玉堂吟笔。想寿阳,却厌新妆,倦抹粉花宫额。 </h1><h1>还记孤山旧路,未应便负了,波冷蟾白。莫寄相思,惟有寒烟,伴我骚人间寂。东君须自怜疏影,又何待、山前雪积。好试敲、羯鼓声催,与约鼎羹消息。</h1> <h1>这是是丰沙线火车必经之路,列车在山洞里穿梭,忽明忽暗,当年我出差从北京南站到宣化炮兵指挥学院,就是乘坐此绿皮火车,一路晃悠,山下风景如画,尤其路过55公里处,简直太美了,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的目标就是珍珠湖,也是当年的55公里。</h1> <h1>铁路桥上文革的口号依旧清晰,「备战备荒为人民」,那是中苏交恶时期的毛主席语录。</h1> <h1>桥墩书写:「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想起过去,让我感慨万千,历史就像幻影一样,似曾相识。</h1> <h1>快到珠窝村时,北侧一大片京西发电厂老工业遗址。</h1><h1>一九六九年,中苏关系特别紧张,两国间的全面战争如同箭在弦上,为了防御苏联对北京空袭时发电厂遭到毁灭性破坏,中央决定建设一座藏在深山里的电厂。</h1><h1>一九六九年下半年,空军派飞机从空中选择厂址。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最终选择了门头沟区的珠窝村,建备战电厂,厂名定名为「东方红发电厂」。</h1><h1>一九七五年建成发电,并更名为京西发电厂,现在已经废弃,野草丛生,房屋塌陷,让人惋惜。</h1> <h1>我们路过这简易的珠窝大桥,河水依旧汹涌澎湃。</h1><h3></h3> <h1>永定河北岸就是珠窝村,明代成村,但本村有元朝的蒙人墓地,村民称之为鞑子坟、还有鞑子洞。</h1><h3></h3><h1>村名原称朱家务,因明朝时开银矿炼银,又称朱窝,后演变为今名。</h1><h3></h3> <h1>村落里有许多古宅,无论从布局,还是从结构上看,大多数因地制宜,砖石结合。</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砖雕很精美</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院门</h1> <h1>这样院门,应当属于清末时期,双扇大门依旧完好。</h1> <h1>然后我按照当地人的指点,来到村东有一个街巷,叫槐树安,一眼就能看到一处古建的宅院,门两侧由石头雕刻的连绵有余和富贵有余图案。</h1> <h1>穿过大门口,又见到东厢房的南山墙,灰砖雕刻的影壁墙,不进内院,一种建筑精美的四合院落就显现出来。</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倒座影壁</h1> <h1>这里产煤,富贵人家都用梅花图案,梅与煤同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福字瓦</h1> <h1>这是两个套院,西南角有一个小门通另一个院落。</h1> <h1>正房门口紧闭,窗户纸破碎,门帘垂挂着,台阶下码放许多杂物,很显然房屋很久没有人住了,这到底是谁住的呢?</h1><h1>宅院原来的主人,早已魂归西去,随着岁月的的延长,也淡忘在人们的记忆中。</h1> <h1>查阅资料吓一跳,主人原来却与毛泽东主席,曾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情缘。</h1><h1>北屋的主人,叫李春宣,出生1893年阴历12月26日出生,留心的人一定会问,这不是与毛主席是同年同月同日吗?并非是这些天缘巧合。</h1><h1>李春宣的儿子叫李业臣,20岁的时候,就是1952年,李业臣,经人介绍来到了铁道部工作,被分配在旅客列车上,从事勤务工作。一个深山沟里的人,能到北京大城市,大单位来工作,实属不易。</h1><h1>李业臣在铁道部旅客列车上,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同事们喜欢他,领导表现他,思想上给大家的感觉,这个年轻小伙子各方面表现是不错的。工作时间不长,李业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6月至1961年底,李业臣被铁道部客运列车上,选拔到铁道部专运处,担任上毛主席专列餐车主任,负责毛主席和列车随行人员的餐饮事务。</h1><h1>1962至1963年,铁道部专运处,又任命李业臣为毛主席专列的列车长,同时兼任专列的党支部书记,自此,工作关系,为李业臣提供了能够近距离接触毛主席的机会。</h1><h1>那年月李业臣,担任毛主席专列列车长工作,一切听从中央警卫局的安排,行动都是严格保密的,专列的所有事项,丝毫不准对外泄露。</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这是当年宣传画,主人公就在这个房间。</h1> <h1>岁月悠悠,往事随风而逝,人们已经淡漠了过去,那红色的岁月就像流星一样掠过,成为旧日的佳话。</h1> <h1>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去村西观看庙宇,继续沿着河床向西,来到珍珠湖大坝。</h1> <h1>1958年修建珠窝水库,1961年水库建成,当时称为珠窝水库。因丰沙铁路在库区北侧设站,名为「55公里」,故而此地又有「55公里」之称。后来门头沟区旅游局将其开辟为旅游风景区,并改称为「珍珠湖」。</h1><h3></h3><h1>珍珠湖长9公里,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两岸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森严壁立。</h1><h3></h3> <h1>珍珠湖位于永定河峡谷中段,谷深山幽,水源丰沛,景色怡人,夏季气温比较低,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度夏胜地。</h1> <h1>离开珍珠湖,返回珠窝村,继续向南,大约8公里时,我无意发现密林中有石牌楼,决定上去观看,原来是黄土贵村,它始建于民国九年,从珠窝村迁出而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h1> <h1>民风淳朴,多长寿之人,又称「长寿村」,村子的海拔高度正处于群山之上,空气极为清新。</h1><h3></h3> <h1>这是村中央建筑,分东西两部分,我先参观东部。</h1> <h1>地处山的盆地之中,四面环山,云雾缭绕,黑瓦白墙,被浅绿色簇拥着。</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磨房</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色宣传画</h1> <h1>沿着山路向东,这里有上下三层院落或住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废弃的老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墙壁古诗</h1> <h1>最高层是6号农家院,大北房,木头栅栏门,凉亭,这里费用不低,一天近千元。</h1> <h1>我绕回去,到村西部参观,这里分山坡建筑和平地建筑两部分。</h1><h3></h3> <h1>村子饮用水是机井深挖的地下山泉水,十分清凉可口。</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私塾书堂</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院门口</h1> <h1>阳光透亮,空气清新,每个院落层次错落,视野开阔,青堂瓦舍清新雅致自然纯朴,院子里有休闲赏景的桌椅露台,有菜地,有乡村情趣景致。</h1><h3></h3> <h1>西侧集中分布着八座清代时期的四合院,是最早的的村民聚集地,分布在半圆形的山间小盆地上,四面的山坡是梯田,顺山势绕村呈圆形环绕。站在山坡上可以看到一片纵横交织、错落有致的青色屋顶。</h1> <h1>青瓦白墙的房屋整齐地排布在群山之间,经过多年的勤劳开垦,四面的山坡都修成了梯田,这些梯田的一大部分恰好顺着山势绕村呈圆形环绕。</h1><h3></h3> <h1>眼下这家院落按照传统格局建造,建有门楼和影壁,门楼和瓦脊有雕花装饰,木格门窗样式古朴,造型美观,山墙外还镶嵌着古老的拴马石,增添了几分古老的韵味。</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影壁书写「紫气东来」,苍劲有力</h1> <h1>这家是17号院,院门上方被砖瓦压弯,大门紧闭,无法窥视其中。</h1> <h1>隔壁是「一号院」,古香古色的院门,灰瓦灰墙,院心的水井,庭前的杜仲树保留着原始的古朴外观。</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门</h1> <h1>沿着村街道四处闲逛,处处有新奇,处处有景观。</h1> <h1>这里有清新自然、诗意温婉的感觉,石巷,古道,每一处、每一景都散发着古朴的水墨气息、流露出古村落人的温情与淳朴。</h1><h3></h3> <h1>然后向前,有三岔路口,向西是碣石村,向东是青白口车站。</h1><h1>一路山路,崎岖,绕来绕去,路上没有行人,只有个别的汽车驶过,这是「页岩剖面」,北京地质大学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白石,我国地质最早命名</h1> <h1>山路十八弯,大约四层山路,一侧十分险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过废弃的九一三二厂</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合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轨迹,全程25公里</h1> <h1>最后我们来到青白口车站,途遇珠窝村和黄土贵村,看到原始的古村落,十分兴奋,人生就是不断旅途,不断发现新天地,不断得到新的收获。</h1><h1><br></h1><h1>感谢山后老刘队长,感谢海荃大哥,感谢同行驴友。</h1><h1> 2019年4月20日</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