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百天微课学习总结和体会(副本)

清尘

<h3>第一课讲事物的多面性,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不全面而已。有了这样的认知,平时工作中就不会认为病人是无理取闹,病人所说的只是他理解到的,站在他的立场上而已。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病人,尊重病人,承认我们的不足。然后引导病人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在别人的生命天空里指手划脚。</h3> <h3>第二课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讲着讲着就把自己讲明白了。说明平时我们要多倾听,鼓励病人多说,理解、尊重和肯定病人很重要,在述说的过程中,病人慢慢就把自己的思绪理清楚了,情绪得到了宣泄,就能平静下来,明白了自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最终化解冲突。</h3><h3> 钻石有58个面,我们平时也只能看到其中的几个面,一个人的人生故事是很丰富多彩的,平时我们只能关注到某一个点。重要的是除了关注到病人生病这个主线之外,我们还要发掘病人的其他例外事件,通过例外事件激发病人的正能量,这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h3> <h3>第三课讲的是丁丁的故事,这个故事感触最深的就是学会跟病人用叙事的方法聊天很重要。首先,病人出现问题时,可以询问这个状态是什么,这个状态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你喜不喜欢这样的状态,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也就是问题命名_询问影响_评估影响_论证评估四部曲。然后询问这个状态什么时候影响大一点,什么时候影响小一点,或者是什么时候离得近什么时候离得远?病人在叙述的过程中,他会整理自己的思路,然后慢慢想明白一些东西:原来生病或目前的这个问题也并非全然都是坏事,它还有好的一面。再引导病人往好的方面去努力,让病人看到希望,及时给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这让我想到,也许我们要求大家学习的叙事护理也可以用一种鼓励的方式,20天坚持下来以后,谁的学习效果好?可以用学习心得的方式,也可以用案例实践的方式,最终进行排名评比,或者是我们做的5S管理,也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年终进行评比。</h3> <h3>第四课讲了百天微课的介绍,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就是说像春风一样慢慢的去吹,向夏雨一样慢慢的去下,然后事情就在一点一点,不知不觉中改变了。</h3><h3>感想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比如李春老师坚持百天微课的讲解。但是,就像春风风人一样,慢慢慢慢的吹,叙事护理就越来越走进了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多的医院和护理人员接受了叙事护理。我们也要从一点一滴努力做起。</h3> <h3>第五课讲李春老师自己的成长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叙事护理的由来,在这个过程里,他经历了最初的种种困难和艰辛,但是收获也是喜人的,非常有成效的。听着李春老师娓娓到来的叙事护理,也让我越来越敬佩,体会到过程的艰难,以及那种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精神。面对困难努力想办法钻研解决,从心理学的一个门外汉,通过慢慢累积阅读很多书籍,5年以后接触到《熙娟细语》时顺理成章很快进入状态,并逐渐达到游刃有余的叙事护理状态。因此,现在我们看到听到的百天微课成果,是非常值得珍惜的,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和领会。</h3> <h3>第六课介绍了石油中心医院叙事护理的发展和他们的故事,以及医院护士做叙事护理的体会和收获。印象深刻的还有李春老师介绍她在做门诊案例后,每一例都会做笔记回顾和总结分析,这种认真进取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h3><h3>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石油中心医院在那么困难,人员那么紧张工作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还能把叙事护理做得这么有声有色。这种执着和努力的学习态度。是最宝贵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h3> <h3>第7课讲了叙事护理的简介,叙事护理是一种后现代心理疗法中的叙事治疗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叙事护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护士和患者的需要。百天微课的叙事课程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护理的简介,第二部分是叙事护理的理念和精神,第三部分是叙事护理的技术和方法,第五部分是叙事护理的体验和启发。叙事护理的核心技术有五个,分别是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和治疗文件。</h3><h3>体验是:随着智能时代的发展,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很多工作都终将被智小护取代,留给我们人类护士工作的最大部分就是心理护理,因此学习叙事护理是必然的。</h3> <h3>第8课讲的是叙事护理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叙事护理不仅为心理护理提供理论框架,也提供了具体的技术和方法。以往的心理护理只是泛泛而谈,只有三五句话,并没有具体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h3> <h3>第9课讲的是叙事护理是护士和患者的需要。叙事护理是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的一点诗意,患者心里的痛需要被看见,需要被抚慰,学会叙事护理,护士可以在滋养病人的同时,收获成就感,同时也反过来被病人所滋养。</h3> <h3>第10课讲的是后现代心理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叙事治疗、焦点访谈、合作对话、访视团队。</h3> <h3>第11课讲后现代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区别,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对心理问题看待的角度不一样,后现代心理学看到的是问题,关系,以及所有经过的人和事之间的关系,现代心理学只看到问题本身。第二个区别是治疗的任务不同,后现代心理学治疗的是问题与关系,在谈话的引导下鼓励患者发现自己正面的、积极的能量来解决问题,现代心理学是解决问题本身。第三个区别是治疗师的角色不同,现代心理学的治疗师是起主导治疗和引领的作用,后现代心理学的治疗师角色定位是去中心化但具有影响力。</h3><h3>本节中对我有触动的是,李春老师说,一叠彩纸里面,黑色代表人生经历中消极的负能量的部分,但是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都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彩纸,这些代表正能量的部分,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病人发现自己生命过程中,代表正能量的那部分,然后解决黑色灰色部分带来的影响。</h3><h3>李春老师说,后现代心理学的治疗师是不评判不论断不建议不批评不指导,和患者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倾听,陪伴,好奇的问话中,引导患者发现解决自己问题的能量。要小心谨慎地使用语言,问话的技巧非常重要,一共有七种问话技巧方法。</h3> <h3>第12课介绍的是社会建构论,社会是有由语言构成的,由语言构成的故事引导着人们的行为。</h3> <h3>第13课讲新军的故事,就是新军家文化产生的由来。说明一个人的问题跟他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影响是密切相关的。过度承担责任会导致焦虑,怎样分清家庭和工作的责任界限,有助于减轻焦虑感。</h3> <h3>第14课讲沙盘的故事,主题是健康与生命。对我的触动是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由于各自的经历不同,对同样的事物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每个人所关注的那个点,必定和他的生命经历是相关的,他关注的这个点是什么,说明他生命中曾经经历过什么,对她造成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关注点,并且以这个点为突破口,探寻她的例外事件和生命轨迹,作为叙事护理的突破口。</h3> <h3>第15课讲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包括文化程度和生活经历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提示我们在和病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收集,比如文化程度、宗教信仰,还有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等。这些都能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态度。</h3> <h3>第16课讲了一个外科男神医生患艾滋病的故事,在不同的原由下,人们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第二个故事讲的是高僧被冤枉养孩子的故事,当人们得知高僧养孩子不同的原委时,所产生的不同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说明了人的价值观是被社会教条以及各种各样的观念所移植和培植的,也说明了语言环境对人的想法的重要性。</h3><h3>由此想到在社会环境当中,西方国家渗透的舆论战和话语权,对其他国家人民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影响,我们要善于甄别。同时也要在和同事、病人交往的过程中,善于运用语言,引导病人向正面方向去思考。当一个人得了疾病时,要引导他从不同角度思考,病人心情不同,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会截然不同,即使是生病也有它好的和积极意义的一面。</h3> <h3>第17课讲社会文化对人的塑造,主要讲了两个故事:贾宝玉抓阄和唐代著名歌妓薛涛的故事,说明文化和文字背后所隐含的寓意和含义对人产生的影响,所以才会有贾宝玉的父亲不喜欢他和薛涛的父亲因为她女儿吟诵的诗而勃然大怒的事情。</h3> <h3>第18课讲了一个冰棍的故事和一个屡次恋爱失败男人的故事,说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影响的重要性。</h3> <h3>第19课讲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即使成长环境、经历相同,每个人内化到心里的东西也是不同的,你选择的就是你看到的想要的那部分,生命的独特和神奇之处正在于此,我们要带着尊重谦卑好奇的心态去发现那造成独特性的源头。</h3> <h3>第20课讲的是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父母亲言行一致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h3> <h3>第21课讲亲子关系,孩子出生以后要跟着父母亲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h3> <h3>第22课讲一个春节期间要做手术的老太太,但是在国外的女儿没有回来,被人指责为不孝的故事。但其实这个不孝的背后隐藏着当地的一个风俗习惯对女儿的影响。说明任何事情背后都是有缘由的,并非无缘无故发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带着尊重谦卑好奇的心去挖掘表面现象背后的故事。</h3> <h3>第23课讲病房中一个刺头家属的故事,但其实她的难缠是因为恐惧,她害怕爸爸也像妈妈一样离她而去,那他在这个世上就没有亲人了,因此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来问医生。我们不了解她的心理才会觉得他很难缠,而了解以后就会带着理解、同情甚至是悲悯的心情面对家属,当然更不会觉得她是难缠了。</h3> <h3>第24课讲的是叙事治疗的历史,叙事治疗是从家庭治疗发展而来的,在我国的发展极不平衡,叙事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做法,在石油医院是首开先河,并在医院内大范围推广。在国外、台湾和香港,有很多叙事治疗的专家主要是做研究性的工作。</h3> <h3>第25课介绍了叙事治疗的基础。首先是李春老师参与的很多书籍的编写,包括麦特怀特的书籍,熙娟老师的工作坊,石油医院叙事护理的开展以及阅读的书籍。以及她在临床实践中心理咨询师的经历和《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这本书的梳理。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百天微课的诞生,因此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结果。</h3> <h3>第26课讲了叙事医学的概念。2010年,美国的丽塔卡伦医生在医学年报上发表了叙事医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叙事医学的概念。叙事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该种医学模式是指具有叙事能力的医生,通过倾听、吸收、回应和解释患者的人生故事和困境,从而为患者提供共情和充满温情的医疗服务。</h3><h3>叙事医学有五个特点,分别是时间性、独特性、伦理性、主体间性、因果性。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主体间性,就是说两个个体之间要发生灵魂的碰撞才能发生共情。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长时间的接触中,通过不断的交流,互相感知彼此的一些经历、生命过程,然后才能产生灵魂上的交流,从而对患者由衷产生一种尊重,共情,才能痛着他的痛,想着他的想,最终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充满人性化的医疗服务。</h3> <h3>第27课讲了主体间性,人和人之间要产生交流和关联,确实是不容易的,因为医生和患者对死亡的认识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不同,对死亡的认识,医护人员可能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方面来思考,患者是恐惧,因为他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医护人员还有一种担忧的心情,因为害怕自己的工作原因、失误对患者造成伤害,所以从情感上会产生一种隔离。从患者方面来说,可能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医护人员需要条理性、整齐划一。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很难达到一致性,这个就是为什么主体间性要达到融合交流比较困难的原因。</h3> <h3>第28课讲的是医生和患者之间对疾病认识的不同,以及对于羞耻感、恐惧等情感的认识和体验不同。</h3> <h3>第29课讲了叙事医学中的影子病例,也就是平行病历的书写。通过患者的叙述,医生的倾听、记录和书写整理,对患者的经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李春老师讲了对于叙事护理中科研的态度。讲到科技和人文是医学的两只翅膀,只有比翼才能齐飞。</h3> <h3>第30课讲叙事护理全称的概念。叙事护理其实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叙事护理中讲的都是真实的案例,讲到牙医和心理咨询师角色的特定性,提倡的是不主动,不送货上门,不强求,来者不拒,去者不追。</h3><h3>叙事疗法适用于三种人群,一种是助人工作者。第二种是想提高生活质量的人,第三种是想改善人际关系的人员。</h3><h3>医护人员在从事叙事治疗的过程中,要做到中心化有影响力。但在以往的学习培训中,医护人员一直都是在努力打造自己的专业性。因此要做到去中心化有影响力,是有难度的。</h3> <h3>第31课李春老师介绍了她小时候村子里一个老师和一个医医生的故事,说明在我们的文化认同里,对老师和医生角色的认同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我们的文化对老师和医生有着特别的期许和期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生角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就会形成一种似乎任何疾病都难不倒医护人员的这种错误的认知。这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认知所造成的。因此我们才能理解患者为什么会对医护人员产生这么高的期望。</h3> <h3>第32课介绍了特鲁多医生著名的墓志铭,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但是现代医学里,我们却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做治愈,很少的时间去做帮助和安慰,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先天不足,一个是后天不足。</h3><h3>先天不足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去培训关于安慰、帮助这方面的软性工作,后天不足是指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我们关注的是事情,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导致我们在病人安慰和帮助上面的时间很少。</h3><h3>但是李春老师说非常忙碌的工作是不是就做不了叙事护理呢,也并不是不可能的,在他们四年的探索工作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一句话叙事的案例。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要有叙事护理的精神和理念。</h3> <h3>第33课讲前面32课内容的目的,就是一个类似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文化植入工作。人的行为、理念是受头脑植入的观念、文化价值观所影响的。</h3><h3>叙事护理需要秉持的三种精神:第一叙事护理是一种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第二叙事护理强调的是态度而不是技术,第三叙事护理不是以改变个案为目的,而是强调对生命的了解与感动。叙事护理强调全然的倾听,但全然的倾听其实非常难,要做到五不:就是不批评,不论断,不评判,不建议,不指导以及无知的态度。</h3><h3>还讲了莫爱莫爱水果的故事和小村庄的故事,说明我们对他人的认识是建立在已有的自身认识的经验基础之上的,要保持全然的倾听,就必须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放空自己。</h3> <h3>第34课讲叙事护理的核心理念,主要有五条,第一病人不等于疾病,疾病才是疾病,二每个人都是自己疾病的专家,三每个人都有资源和能力,四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五疾病不能100%操纵人。</h3> <h3>第35课讲叙事护理的五大核心技术,分别是外化、解构、改写、外部见证人和治疗文件,然后介绍了台大医院那个著名的外科医生,体外肺膜技术病人治疗的情况,就是病人的治愈率、甚至生死情况,跟我们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情感的投入有关。</h3><h3>强调了态度和技术的关系,叙事护理强调的是态度而不是技术,但并不是说技术就不重要了,态度和技术的关系,就相当于剑客和宝剑的关系。第一层次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二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高层次是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护理的技术就是相当于那把剑,而叙事的精神、理念和态度就是心中的那把剑。光有态度,理念和精神而没有技术的话,就容易回归到传统心理护理的范围里面去,只有一个空架子而没有实质的内涵。</h3> <h3>第36课李春老师回答了三个问题:叙事护理难不难学?我没有时间学怎么办?我学了不敢用怎么办?答案是:叙事护理一点也不难学,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付出才有收获,可以放心大胆的用,只要你带着叙事的态度面对病人,这个态度就会被病人感知到,陪伴就是最好的抚慰。</h3> <h3>第37课介绍了三个概念:主线故事、例外事件、支线故事。举例了糖尿病女孩丁丁和减肥男孩虎子的故事。</h3> <h3>第38课介绍了外化的作用,对于病人来说,外化可以使问题具象化,使病人对问题更清晰,增加掌控感,对于护士来说,外化可以使护士的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身上,而不是只关注疾病。经典的问话是:李春老师案例中那句“虎子,你想让那个头疼离开你吗”。</h3> <h3>第39课具体讲了外化对于患者和护士的作用,对患者来说外化可以把自己和疾病分开来看待,而不是混为一谈,对护士来说外话可以改善与患者的关系,护士不是面对一个有疾病的人,而是面对着一个被疾病困扰的人,护士和患者是同一战线,共同面对疾病的困扰。</h3> <h3>第40课讲外化的几个注意事项,第一外化如果是名词,在和患者交流时,要说那个什么什么,不能说你的那个什么什么。这样就可以把那个问题和患者分开来。第二,要明白患者在等待诊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外化的过程,那个诊断也是外化,等待的过程是非常煎熬的,我们要给予足够的理解。第三外化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时间和情况的不同而变化,这是正常的。</h3> <h3>第41课介绍了外化的四个步骤,分别是问题命名、询问影响、评估影响和论证评估。</h3> <h3>第42课介绍了外化的一个案例:小明的故事,分别运用了外化的四个步骤:问题命名是没自信,昏昏噩噩。询问影响是家里人对这个状态不满意,女朋友的家人不满意,自己也感觉不好。评估影响时说他不喜欢这个状态,对他是不好的。论证评估问为什么觉得不好,小明就说觉得男人总该干点事啊,这就是他的核心价值观。</h3> <h3>第43课介绍了解构,就是要认识问题背后的社会脉络、文化、风俗习惯等认知对一个人的影响。</h3> <h3>第44课讲解构的具体内容,解构是对一个人自我认同的撼动,是对自我的一场文化大革命。对于患者来说,解构就是把患者放到既往的社会情境中去,从而挖掘出他的社会资源,支持系统等正能量来对抗疾病。</h3> <h3>第45课通过三个故事进一步说明解构的社会意义,就是小明的故事,丁丁的故事和虎子的故事,小明的核心价值观是男人就该干点事,通过问话进一步发现了他的父亲和他的朋友对他的影响,就是男人就要顶天立地,养家糊口,就该干点事的由来。虎子是因为认为肥胖就是丑陋的,没有前途的,没有女孩子喜欢的,以后是很悲催的这样一种观念造成了他的头疼和休学。丁丁是因为妈妈和村子里的人都说糖尿病是治不好的,是很可怜很悲惨的,导致她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的一系列行为。挖掘问题背后的社会情境,找到问题的根源,这就是解构的意义。</h3> <h3>第46课介绍叙事护理的第三个技术:改写。介绍了三个概念:主线故事、例外事件、支线故事。可以邀请患者对这个支线故事进行命名和丰描,支线故事可以用语言丰描也可以用行动丰描。例外事件可以是发生在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的。问话的内容:可以询问患者以前的职业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特长,什么学校毕业的,喜欢什么,家庭是怎么样的,和谁的关系最好,孩子是怎么样的等等,从而发掘出患者既往生活中的闪光点,形成和丰富了患者的例外事件和支线故事,这就是患者的社会资源和能量。</h3> <h3>第47课介绍了改写的另外两个概念:行为蓝图和认同蓝图,行为蓝图就是患者面对的问题和既往的例外事件,认同蓝图是患者对自己这些行为的评价,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通过《人民的名义》中贪官不敢花钱的行为,反映出他心理的自我认同,其实贪污是不好的这样一个认知。通过小明的改写对话说明改写的步骤:小明面对的问题是没自信昏昏噩噩,然后通过三个例外事件,形成新的自我认同:有愣劲,有毅力想学就能学好,脑子不笨。这三个新的自我认同迁移到当下面对的问题,就产生出新的行动计划:重新找工作,未来开汽车装饰店。 这就是改写。</h3> <h3>第48课介绍了改写的另外一个案例,李强的改写对话模式,通过李强既往四个例外事件:炒基金炒股迁户口和考区第一名,4个例外事件的挖掘,形成了李强新的自我认同,迁移到当下失业,自卑的状态,李强就产生了要开一个网店的新想法和行为的改变。在这个过程里, 李春老师通过问话的技巧,让李强认识到自卑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也有积极的正面的一面,能激发你改变命运的勇气,就像一个打气筒,需要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它并不会消失,只是有时近有时远。</h3> <h3>第49课介绍了改写的另一个案例,怪老头变形记,怪老头从开始的拒绝配合治疗,到后面通过护士长耐心地了解到,他原来患有膀胱癌,并且建了一个病友群,鼓励其他的病友抗击疾病,指导其他病友怎么换造口袋。把女儿培养的非常好,退休前还在课余时间做编辑赚外快,帮女儿在北京买了房子。这次生白血病是怕连累老伴和女儿。就找到了他担心的问题和根源,也找到了他的资源和能量,最后主动配合治疗的过程。印象深刻的是护士长一开始在他很抗拒的情况下,能一直耐心陪伴观察他,这种无声的关心患者也是能感受到的,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怪老头终于打开心扉和话闸子。</h3> <h3>第50课总结了上一节课怪老头变形记改写的过程,改写不仅对患者有用,而且对护士自己也有用。之后例举了一个考试焦虑护士的改写过程,通过对话发现这个护士操作很好,每天能准点下班,高中学习时考到前十名。然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自我认同:动手能力强,做事有条理,轻重缓急分得清,学习能力比较强。迁移到当下考试焦虑的困境,就产生了每天在孩子睡觉后读书半小时的行动计划。改写的过程就是我们陪伴患者形成新的自我认同的过程。</h3><h3> 改写的注意点,第一,行为蓝图和认同蓝图必须是同一个人的。第二,要把形成的新的自我认同迁移到当下的困境中,才能产生行动的改变。看见是改变的开始,行动才是改变的抵达。第三,不能为了改写而改写,不是为了展现技术水平而改写。如果患者没有准备好,或者是说它的节奏还没有达到这个状态,那我们也要尊重患者的意愿,节奏和速率,不能强求一定要改写。</h3> <h3>第51课介绍了改写中的另一个技术,重塑对话模式,总共有四个步骤,分别是:大人物对来访者生活的贡献,来访者通过大人物形成的身份认同,来访者对大人物生活的贡献,这种贡献对大人物身份认同的意义。通过重塑对话模式强化来访者新的自我认同。</h3> <h3>第52课讲了改写技术_重塑对话模式有两个技术点,一个是贡献是双向的,另一个是sya hello again。贡献是双向的,通过两个案例进行了说明,一个是李强的重塑对话模式,另外一个是一个护士的重塑对话图示,通过这两个案例说明,大人物和来访者之间的贡献是互相的,是双向的,而不是单一的。从而加强对自我认同的评价,认识到自身对大人物也是有贡献,并不是只有索取。</h3> <h3>第53课讲了贡献是双向的,我们和患者之间。不仅我们对患者是有贡献的,患者对我们也是有贡献的。同时,不只要关注贡献,更要关注可能带来的伤害,一是治疗本身带来的伤害,二是治疗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还有就是治疗给患者的家庭和生活造成的伤害。然后列举了《超越死亡与恩宠》的女主角崔雅的故事。治疗不仅会带给患者身体的痛,也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痛,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h3> <h3>第54课讲了治疗者本身带来的伤害,举例了《追逐日光》的作者尤金奥凯利医生,在就诊中的一种感受,他说医生的目光判了我的死刑,把我送进了地狱。我能接受自己是一个病人,但是我不能接受,我因为生了病就不是人,说明在就诊的过程中,患者曾经遭遇了很多医务人员没有把它当成人一样对待的经历。这个就是治疗者本身通过语言、神情、目光、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对患者的伤害。</h3> <h3>第55课讲了治疗者对患者的影响,也就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相互塑造的。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个意思。语音具有引导、塑造被观察者的作用,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正面引导病人、孩子朝着正向目标努力。</h3> <h3>第56课讲的是患者对我们的贡献,主要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被患者一家人感动的护士,在患者出院后主动去上门家访的故事,他说患者给予我的那种滋养感动,要多于我对患者的贡献。另一个故事是李春老师自己的故事,他从她咨询的案例、来访者中,感受到没有这些来访者和患者,就没有今天的这个叙事护理,也没有他她的成长。这些就是患者对我们的贡献。</h3> <h3>第57课讲的是重塑对话关系中的第二个技术点:Say hello again。讲了《好好说再见》的故事,就是小雨面对父亲和姥姥的离开内心困惑的故事,结论是:只有被充分表达的爱才可以放手,只有被充分领受的爱才可以离开。鼓励整合面对丧失的关系,比鼓励放弃那段关系要更有意义。</h3> <h3>第58课讲了一个《给妈妈写封信》的故事。通过诉说,安然知道自己是孝顺的、被理解的、已经尽力为妈妈治疗了。通过诉说,安然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忠诚、思念和遗憾,放下来心结。只有被充分表达的爱才可以放手,只有被充分领受的爱才可以离开。</h3> <h3>第59课李春老师讲了百天微课录制过程中的几个有趣现象,一是思维的有趣性,二是记忆的有趣性,三是语言的有趣性。然后讲了一个护士长照顾她患重病的父亲,并且陪伴他到临终的故事,从最初的大吼大叫,到后面通过讲述和回忆慢慢平静,最后安详的离开。第二个讲的是一个有名的教授骨折后,曾经陷在自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然后有个护士对她说:嘿,教授,你得给你的孩子做个榜样啊!就这一句话,把他从自己的状态中解脱了出来,让他看到了自己疾病以外的东西,他说那个护士就是个大人物。所以说疾病和死亡其实也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的。</h3> <h3>第60课讲的是面对疾病和死亡,护士的作用是什么,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陪着患者去思考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二是可以陪着患者去探索他最期待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三是可以陪着患者去思索人生中的一些关系,最终的目的是让患者没有遗憾的离开,让生者能够好好的活着。然后讲了一个《相约星期二 》的故事,发现原来患者所期待的最美好的生活的样子,竟然是如此简单 比如吃一顿美味可口的早餐,约朋友吃饭。然后逛公园,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晚餐后和朋友一起跳舞,睡个美美的觉等,这些简单的愿望,就是患者所期待的最美好的生活,这对我们还健康的活着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启示。</h3> <h3>第61课讲了面对疾病和死亡,护士可以陪着患者去思考他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然后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托尔斯泰写的小说,《伊凡伊力奇之死》,第二个故事是日本导演的一部电影《生之欲》,这两个故事都讲了在临终前的两个人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然后在临死前的那段时间作出了改变,最后在安详,宁静和平和中带着全新的活力走向死亡。</h3> <h3>第62课讲了面对疾病和死亡,护士可以陪伴患者重新审视对于关系的期待。讲了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50年前丈夫有外遇而相互仇视了一辈子的故事 ,另一个墨菲夫妇在临终前对妻子忏悔获得原谅,最后宁静安详的离世。</h3> <h3>第63课讲了对死亡经验的15个元素,主要是:无以名状、听到消息、平和和宁静的感觉、声响、黑暗的隧道、光的存在者、脱离身体、和别人相遇、回顾一生、边境或界限、回程、告诉别人、对死亡观发生改变、对别人的影响,最后一个是佐证。</h3> <h3>第64课讲了死亡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沮丧期和接受期,然后讲了死亡的三种焦虑。一个是面皮焦虑,一个是归属焦虑,还有一个是纯友信焦虑。焦虑是死亡的一种洗涤剂,只有把这些焦虑都洗掉才能走下去。</h3> <h3>第65课讲了死亡的几个数字。一个是死亡的环境,哭声和眼泪对患者就相当于雷声和冰雹,所以要保持环境的安静,然后是患者的心境,平和的心境有助于患者安宁的离开,第三是遗产的处理,最好是在身前能够公开的讨论分配好。然后讲了几个时间,第一个是死亡后的三天,要尽量不移动或者是少移动,然后要移动的时候也要带着敬畏的心情平稳的移动。再次就是173777和一周年,这几个时间点。还有就是护士和家属的陪伴,身体的抚触对患者很重要。</h3> <h3>第66课总结了上一段叙事护理的内容:主要有叙事护理的概念、精神、核心理念、五大核心技术中的外化、解构和改写。叙事护理是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叙事护理的精神有三条:叙事护理强调的是态度而不是技术;叙事护理是一种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叙事护理不是以改变患者为目的,而是强调对患者生命的了解与感动。核心理念有五条:人不等于疾病,疾病才是疾病;每个人都是自己疾病的专家;每个人都有资源和能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疾病不能百分百操纵人。五大核心技术是外化、解构、改写、治疗文件、外部见证人。前面已经讲了三个,外化的四个步骤是:问题命名、询问影响、评估影响、论证评估,最后通过问为什么发现患者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解构是将问题还原到它的社会脉络中,一定会触碰到患者的自我认同,也是对自身的一场文化大革命。</h3> <h3>第67课复习了第三个技术改写。有五个概念:主线故事、例外事件、支线故事、行为蓝图和认同蓝图。要通过形成的新的自我认同迁移到当下面对的问题和困境,产生新的行动计划,这就是改写。重塑对话模式是改写的一种技术。重塑对话其实就是重塑自我认同,有2个技术点:贡献是双向的,Say hello again。贡献是双向的通过四个部分说明:大人物对来访者生活的贡献,来访者通过大人物形成的身份认同,来访者对大人物生活的贡献,这种贡献对大人物身份认同的意义。Say hello again是面对疾病与丧失,整合这种丧失比鼓励放弃丧失更有意义。</h3> <h3>第68课讲如何运用叙事护理,首先我们自己要有叙事护理的态度、理念和精神,不仅能将叙事理念运用于患者,也可以运用于自己,有了叙事护理的理念和精神,就可以把自己和问题分开,把病人和疾病分开。知道我们面对的当下的困境和问题不是永远的,只是暂时的,并且是可以改写的,问题不仅带给我们压力困难,也带给我们改变的勇气和决心,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这样我们就能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改变这个问题上,而不是纠结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发生在我身上。要审慎的使用语言,更要察觉对方语言背后真正的期待,具有查询表面立场,探索深层需要,力求合作共赢的态度。然后讲了一个因注射器多收而收费投诉的病人家属故事 ,一个因丈夫考研态度模棱两可而愤怒的妻子的故事,他们的表面情绪背后其实有更深层的对美好生活的期待。</h3> <h3>第69课讲叙事护理的第四个技术:外部见证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界定仪式。通过外部见证人的见证和界定仪式使既往发生的事情被肯定被看见。然后讲了一个小镇上,一群犹太老兵的故事,通过这些犹太老兵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上台演出,观看的邻居、官员等观众作为外部见证人,使他们既往发生的故事被肯定被看见,从而显得真实生动,使他们的生活状态从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变成了一群充满活力的老人。出生、满月酒、周岁庆、结婚仪式等都是界定仪式。</h3> <h3>第70课讲外部见证人是在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时候举行,可以请主管医生,护士,病友,工人,甚至他自己喜欢的玩偶,或者是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但请家庭成员要慎重,因为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请什么人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并且和所有外部见证人沟通,不能对患者造成伤害,要给予正面的鼓励。然后例举了一个让我夸夸你的故事,就是一个护士长对不敢上白班护士进行集体夸奖的 例子。</h3> <h3>第71课讲一个高二上课不听讲女生的故事,来说明家庭是一个系统。因为父母关系不和导致女孩分神而不听讲,说明一个人的问题不单单是这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在这个人身上的反映。</h3> <h3>第72课讲一个拼命谈恋爱的初中小女生的故事,通过谈恋爱这件事增加父母对自己的关注,降低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减少对弟弟的关注度解救弟弟,还可以增加女孩父母之间的关系。说明家庭是一个系统,某一个人出现的问题,对这个家庭肯定是有意义的。</h3> <h3>第73课讲了外部见证人的三个作用,一是使患者的改变更加具体,二是增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作关系,三可以增强家庭的力量和治疗的效果。界定仪式总共有三步,分别是叙述、复述和再复述。首先患者叙述,然后外部见证人复述,再患者根据外部见证人的复述再复述。外部见证人的复述有五部分内容,分别是表达、意象、共鸣、触动和好奇,表达就是对患者叙述中印象最深刻那部分内容的复述,意象是对这部分印象最深刻内容的一种比喻,共鸣的是讲外部见证人自己的故事,触动是由此产生的一个什么感想,好奇就是对患者还有什么需要提问。</h3> <h3>第74课讲了外部见证人复述图示中意象这部分,其实是一个人的文化认知,社会风俗习惯,民族神话故事等在一个人内心中的转化,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意象。</h3> <h3>第75课讲外部见证人界定仪式的五个步骤,在临床工作中实际操作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选择性的运用其中的一步或者是几步。举例了一个手术以后不肯吃饭的老奶奶,运用她喜欢的孙子作为外部见证人,陪他吃了手术以后的第一餐饭。还有一个原来什么都不干的病人家属,在老伴患病了以后悉心照顾老伴的故事,每个倾听的病友和医护人员就是他的外部见证人。每个人即使是身患疾病或陷于困境中的人,也是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我们要创造条件让病人实现这样的价值,被帮助的人就是他的外部见证人。</h3> <h3>第76课讲治疗文件,治疗文件可以是奖状、证书、影音资料,也可以是一封信,临床工作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举例了丁丁故事中所使用的治疗文件:如记录血糖变化的那张纸,贴在手臂上的小贴纸,红蓝铅等。还讲了呼吸科护士写给马叔叔的一封信。一个康复出院的小女孩,医护人员发给她的一张奖状。每一种治疗文件对患者都意义非凡。</h3> <h3>第77课讲治疗文件的应用,临床工作中护士姐妹有很多创造性的使用,比如自己手工画的奖状,给患者过生日买生日蛋糕,给住院期间的马叔叔拍照片做成视频资料,在马叔叔去世以后,把这个视频资料寄给了他的家属。这些治疗文件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莫大的鼓励和安慰。</h3> <h3>第78课讲一个患恶性黑色素瘤医生的故事,他的妻子和女儿都来照顾他,因女儿心情不好进行了两次沙盘推演。第二次是进行家庭的整体治疗,通过沙盘推演,把这个家庭想要表达的东西和理想就具体化了,出院后最终他们实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说明了家庭成员出现问题后进行家庭整体治疗的必要性。</h3> <h3>第79课讲一个曾经两度自杀的18岁女孩来心理门诊治疗的故事,通过三次门诊治疗,最终女孩获得了新生。从原来的自我评价非常低,通过三次治疗,发现了她身上很多的优点,在第三次治疗的时候,用一张纸记录下来,两人确认后签名,女孩对自我有了重新的认知,最终改变了她的命运。这个过程里用的技术有解构、外部见证人、治疗文件、改写。每个患者构建故事的方式方法都不同,叙事治疗要尊重患者自己的风格和思路顺序,根据情况变通,也可以说是无章可循。</h3> <h3>第80课讲第四部分叙事护理带来的改变与启发。叙事护理带来的改变有四方面:与患者关系的改变,与同事朋友关系的改变,与家人关系的改变和与自己关系的改变。然后讲了一个与患者关系改变的故事,是一个28岁患病了十年的小伙子的故事,通过护士长与他的对话,激发了患者的求生欲望,改变了与患者的关系,使患者走出了封闭的自我,积极地拥抱生活和配合治疗。</h3> <h3>第81课讲一个患尿毒症的化名为赵云的患者王超,从一开始的不配合治疗,口出脏话,透析液莫名丢失,和病友关系很僵,经过护士长叙事谈话以后,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到了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希望,最后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主动配合治疗,和病友关系改善甚至帮助病友的故事。</h3> <h3>第82课讲了一个搬家老护士的故事。因为病房护士紧张,把门诊的一个老护士重新调回病房,然后老护士心里不开心的故事。护士长通过叙事引发出老护士的两个例外事件,一个是她母亲去世时候的那个困难时期,她是怎么克服过来的,第二个是成功教育女儿的案例。从而引发出她对自己新的认知,面对当下的困境得出了一个结论,困难是暂时的,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去,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大家好好相处,从而达到了改写的目的。</h3> <h3>第83课讲了一个和保洁员阿姨叙事的故事。通过护士长对阿姨的叙事,使阿姨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保重自己身体的重要性,不再一味拼命打两份工,结果保洁工作做不好,身体也超负荷。达到了改写的目的。</h3> <h3>第84课讲了一个选择的故事。就是运用叙事的方法帮助一个高二的孩子选择文理科的故事,结果很成功,过程中运用了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外化的技术。</h3> <h3>第85课讲与家人关系的改变,一个是与丈夫关系的改变,一个是与孩子关系改变的故事,分别运用了尊重的态度,第二个是运用了外化,就是把孩子的行为和孩子本人分开,看到了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学会了尊重孩子。</h3> <h3>第86课讲了与自己关系的改变,讲了一个刚上任护士长的故事,通过自我叙事,他想明白了,只有绕过这个老护士,绕过这块大石头才能带着她的团队前进。在实践和探索中发现叙事护理的四个作用:疗愈患者、关爱友朋、亲密家人、遇见自己。</h3> <h3>第87课讲叙事护理带来的启发,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护士的作用,团体的力量,叙事护理带来的诗意。护士的作用讲了一个ICU护士长的困惑,就是患者家属的需求和制度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李春老师引导他说,那在既往的经历里面有没有什么时候让你感觉到解决的很完美的时候,护士长说有,然后就讲了当时的那个经历,李春老师说,这不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你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面对的问题,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资源和能力,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h3><h3>医护人员是患者的倾听者,陪伴者,见证者和贴近者,很多时候我们要面对医学的局限性,面对无力,无助,沮丧的感觉,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技术改变能改变的,用胸怀接纳不能改变的,然后用智慧去区别两者的分别。例举了《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经历的故事,当我们无法改变困难和现实时,至少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困难的态度。</h3> <h3>第88课讲叙事护理带来的启发的第二部分:团体的力量,叙事护理要在一个团体去推行,不能着急,要有浸泡的心态,就像一个刚出生的丑陋婴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成长的越来越美。做叙事要沉下心来,不能用搞活动和做科研的心态去做。一百个护士有一百种叙事护理的模样,不要怕做不对,只有不做的叙事护理,没有做错的叙事护理,不去实践永远不会有开始。叙事护理是一个由己及人杯满则溢的过程,不仅患者受益,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变得更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h3> <h3>第89课讲叙事护理带来的诗意。我们都知道,临床护理工作很繁重琐碎,当我们用所学到的叙事护理帮助了病人,获得内心的成就感,在漫漫长夜的夜班中用叙事护理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温暖和改变,那种内心的满足感,就是叙事护理带给我们的诗意,而不仅仅只是眼前的苟且。</h3> <h3>第90课讲叙事护理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影响和改变,比如在我们言传身教下,我们每天的学习听课对孩子的影响,对家庭的影响,只要坚持就能达到成效,不管刚刚开始的改变或每天的行动是多么小的一步,对于整个人生的意义来说,一小步就是一大步,只要你学习和坚持的东西是自己喜欢的,并且能带给你幸福感的东西,不管是职业性的还是非职业性的,都能丰盈我们的生命,这就是最好的自我叙事。</h3> <h3>第91课是倡议学习叙事护理。叙事护理不仅对患者有益,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受益,让自己内心丰盈充实,防止变丑,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慢慢的浸泡其中。</h3> <h3>第92课是对叙事护理进行总结,先讲了叙事护理技术和态度的关系,李春老师说,学了叙事护理的理念、精神和技术,就要勇于尝试实践,并且要精进。只有对叙事护理的精进,对他人产生帮助,才能在助人的快乐中体会到成就感,才能促进叙事护理态度的提升。所以,叙事护理的技术是叙事护理态度的一个基础。</h3><h3>然后回顾了叙事护理的四个组成部分内容,一是叙事护理的简介,二是叙事护理的理念和精神,三是叙事护理的核心技术,四是叙事护理带来的改变和启发。接着回顾了第一部分的内容,叙事护理的简介:叙事护理是将后现代心理疗法的理念和方法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所产生的新的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它是时代的需要,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护士和患者的需要。</h3><h3>现代心理学与后现代心理学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关注的焦点不同,前者关注的是问题,后者关注的是关系;二是角色定位不同,前者是专家的角色,后者是合作者的关系的,是去中心化有影响力。三是治疗任务不同,前者是解决问题本身 后者着重解决关系。还讲了社会建构论,社会是由语言组成的,我们要谨慎地使用我们的语言。</h3> <h3>第93课复习了叙事护理的精神和核心理念,叙事护理的精神有三条,第一叙事护理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第二叙事护理强调的是态度,而不是技术;第三叙事护理不是以改变患者为目的,而是强调对患者生命的了解与感动。核心理念有五条:一人不等于疾病,疾病才是疾病;二每个人都是自己疾病的专家;三每个人都有资源和能力;四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五疾病不能百分之百操纵人。其中第二条强调的是人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生同样的疾病,他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强调的是当下的感觉。</h3> <h3>第94课复习了叙事护理核心技术中的外化和解构,外化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问题命名,询问影响,评估影响,论证评估。目的是要问出患者的核心价值观和内心重视的东西。有几个注意点:一外化可以是动态变化的;二患者可能不习惯外化起名称,可能会说不知道,那我们就去陪伴那个不知道;三如果患者的命名是一个名词,我们要说那个***,而不能说你的那个什么。这样才能把问题和患者分开,增强患者对问题的掌控感。</h3><h3>解构是对自身的一场文化大革命,会触碰到患者以往的自我认知和认同,是把患者的问题还原到他的社会脉络中,发现问题背后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对他的影响。</h3> <h3>第95课复习了叙事护理核心技术中的改写,外部见证人和治疗文件,改写有五个概念,分别是主线故事,例外事件,支线故事,行为蓝图和认同蓝图,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长期的相互穿插的过程。其中有一个重塑对话模式,有两个技术点,一个是贡献是双向的,第二个是Say hello again。贡献是双向的,分别是大人物对来访者的贡献,大人物的贡献对来访者身份认同的意义,来访者对大人物的贡献,这种贡献对大人物身份认同的意义。Say hello again就是面对死亡,哀伤与丧失,整合这段丧失关系比鼓励放弃这段关系更有意义,只有充分表达的爱才可以放手,只有充分领受的爱才可以离开。</h3><h3>外部见证人的界定仪式,有三个步骤:叙述、复述和再复述。外部见证人也可以是玩偶 可以是过去的自己也可以是未来的自己,外部见证人不要去评判当事人,只需说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其中复述部分有五个内容,分别是表达、意象、共鸣、触动和好奇。治疗文件可以是书信,影音资料,奖状,贴纸,小玩具,小玩偶等,可以多种多样创造性地使用。</h3> <h3>第96课讲如何做叙事护理,领导的一个理念,要转变成全员自觉的行为,至少要经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因此,做叙事护理一定要沉下心来,慢慢地浸泡其中,认真学习技术点,在工作生活中勇于尝试实践,才能体会到叙事护理带给我们的收获和快乐,才能体会护士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成就感。</h3> <h3>第97课讲浙医二院创始人梅藤更先生的故事。在一张照片上梅藤更先生与当时的一个小患者互相鞠躬致意,体现了他的仁爱,尊重和对患者平等相待的理念,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服务中国患者,他认为要当一个好医生,必须同时具备知识,技能和良心三个H。同样,我们要当一个有温度的好护士,也必须同时具备知识、技能和良心。</h3><h3>然后分享了白岩松讲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我国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年轻时考协和医院,有个考生晕倒被抬出去抢救,她放弃考试冲出去参与救治,回来时考试已经结束,她坦然的准备明年再考。这一幕被考官看在眼里,认为她具有当一个好医生最可贵的德行,最后被破格录取了。第二个是讲了一个感动中国医生的故事,他在一辈子的行医生涯中,每次查房之前都要先把听诊器放怀里捂热再给患者听诊,没有让他的患者受过一次凉听诊器的罪。这个细节体现了一名好医生的德行。</h3> <h3>第98课讲叙事护理可以利用的资源,主要有:叙事护理的百天微课,叙事护理的两本书,一本是《叙事护理》,另一本是《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还有就是中国石油医院每2个月一次的叙事护理分享会,再就是李春老师本人,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h3> <h3>第99课讲了一个恐怖症患者摆的两个沙盘,一个叫错位,一个叫垂钓,通过2个沙盘的摆放,发现怎么摆放生活中的资源很重要,放得好是垂钓,放不好就是错位。第二是发现平时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如同沙盘中小河里的三根水草,使河流生动有活力了。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资源,关键看你怎么选择利用,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生活,看似无用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有形的东西如包包衣服最终都会离我们而去,而那些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最终会烙进我们的生命,变成我们的财富,伴随我们一生。所以我们现在的选择决定着我们的未来。</h3> <h3>第100课讲叙事护理百天微课录制的心路历程,在录制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场景和困难。大家最终是不是接受和受益,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遇见的人终将遇见,错过的人终将错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