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钓台的故事

上岸水手

<h3>  今天本来是想讲讲严子陵钓台景区如何坑爹的,后来想想现在都“复兴”(讲和谐都过时了)了,就还是正能量为主吧。</h3><h3>  据浙江人民推介,严子陵钓台是美丽的富春江上的主要景区,坐落在桐庐县富春江镇七里泷段,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元朝的画家黄公望“画中兰亭序”美誉的名作《富春山居图》就是在这里写生的。清文学家严懋功言:“自古名胜以钓台命名繁多:陕西宝鸡县渭河南岸之周吕尚钓台;山东濮州之庄周钓台;江苏淮安汉韩信钓台;福建闽县之东越王王馀善钓台;湖北武昌县江滨之吴孙权钓台……然均不及桐庐富春山严子陵钓台。”可谓钓台中的战斗机(北京的钓鱼台连边靠不上)。轻轻地说一声,下图中牌坊上“严子陵钓台”是赵朴初写的,这里名人实在太多了。</h3> <h3>  在中国历史上,因钓鱼出名且名垂千古的可能就有两个人,一为商朝的姜子牙,姜是一位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尊为“百家宗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更是无人不晓。二为东汉的严子陵,严子陵名光,会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再三盛情相邀,他不愿出仕,史记“不屈,乃耕于富春山”。</h3><h3>  先讲讲刘秀,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刘秀(公元前6年)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称汉世祖光武皇帝(公元57年去世,在位33年)。</h3><h3> 刘邦建立的西汉210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史称新朝。公元25年刘秀新建东汉,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是刘秀让汉朝历史增加到407年。</h3><h3><br></h3> <h3> 再讲严子陵,严光(公元前39年生-41年去世,终年80),又名遵,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南朝(宋)范晔撰写的《严光传》原文,简述严光年轻时同刘秀一起求学读书,结为好友。后来刘秀登东汉王朝大位后,他改名换姓,隐身不出。光武帝派使者多方寻找三次之后方遇,并备车马、币帛等贽礼,请迎其到都城洛阳北军宾舍。司徒侯霸又差使者带书信来见严光,言本该亲来拜访,但因主持司务,困于职守,不能前来。希望闲暇时,委屈前来一见。看了此信件,严光没有说什么,随掷回书札一件,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后侯霸将此札跪呈给圣上光武帝刘秀看。刘秀笑言,是“狂夫的老毛病”。</h3><h3>  当天,光武帝即御驾临幸,严光却卧床不起。帝走近严光躺卧处,抚摸着他的肚皮说:“子陵啊子陵,不能帮助我治理国政吗?”严光过了一会,才睁开眼对光武帝说:“先前唐尧著德,把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接受,到河边洗耳,涤垢荡秽,士人向来有自己的志气,何至于这样逼迫我呀!”听此言,光武帝无奈地说:“子陵啊,我竟然不能取你呀”,只好悻悻地离去。数日后,光武帝又将严光引进皇宫,和他叙旧谈谊,并且卧躺在一个床上安寝。夜间,严光竟然把腿脚压在帝的肚皮上。第二天就有史官说:有星冲犯圣的天象,十分危急。帝则笑言:“我同老朋友一起安睡罢了”。后光武帝任命严光谏议大夫,严不去就职。后来干脆来到富春山躬耕度日。后来人们将严子陵在富春江畔钓鱼的地方称为“严陵濑”,即今天的钓台。建武十七年,严光再次被征召,仍然不从。直到八十岁终老家乡。</h3><h3><br></h3> <h3>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h3><h3> 子陵先生,有贵不攀、有官不当、有福不享、与世无争的清高气节实在值得敬佩。</h3> <h3>  北宋景佑元年(1034),范仲淹重新构建,后又经多次重建。祠堂正殿上悬“光武故人”匾额。新塑严先生像,正襟危坐,于平易近人中透露出士不可夺的高逸气质,大有使“贪夫廉,懦夫立”的氛围。祠内东壁有范仲淹为重修严先生祠所作《严先生祠堂记》,将汉光武帝与严子陵相互映衬,突出严子陵的高风亮节,也高度概括了光武帝与严子陵的交谊之深。文末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已成千古绝唱。本文和《岳阳楼记》在清康熙年间被编入《古文观止》。庭前阶下设左右两厢,取“怀仁”、“辅义”之意。</h3><h3>  明万历31年(1603),浙江巡抚尹应元所撰之:</h3><h3> “何处是汉家高士,此间有天子故人”。</h3><h3> 郑板桥题联:</h3><h3> “先生何许人羲皇以上,</h3><h3> 醉翁不在酒山水之间”。</h3><h3><br></h3> <h3>  严先生祠堂记(原文)</h3><h3>作者:范仲淹 (宋)<br></h3><h3><br></h3><h3>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h3><h3></h3><h3>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h3><h3></h3><h3>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h3> <h3>  1961年冬,郭沫若先生曾游此地,写下了《访严子陵钓台》:</h3><h3>百寻磴道辟蒿莱,一对奇峰屹水涯。西传杲羽伤心处,东是严光垂钓台。岭上投竿殊费解,中天堕泪可安排。由来胜迹流传久,半是存真半是猜。</h3><h3> 新中国成立之初,大诗人柳亚子寓居北京,不知为什么有点牢骚,写了一首诗给毛主席,“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柳亚子想学严子陵要隐居了。毛主席回诗 《和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对柳进行了委婉的规劝和友好的挽留,柳终于留在了北京,成为现代佳话。</h3><h3>  历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陈毅、郭沫若、巴金等来过钓台,并留下不少诗文佳作。</h3><h3> </h3> <h3>张大千:</h3><h3>晓日曈曈雾尽开,</h3><h3>轻舟初入峡中来。</h3><h3>渔娘打桨呼鲈美,</h3><h3>知道前山近钓台。</h3> <h3>  现在我不明白的问题来了。</h3><h3>第一:严子陵整整比刘秀大33岁,当爹都有富余了,“一起求学读书,结为好友”,两人交集应该很小,但感情如此之深,令人费解?</h3><h3>第二:严同学除了“拒官隐居”外,似乎没有什么大学问大业绩,对当地也没有什么大贡献,不知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般有名?</h3><h3>第三:公元25年刘秀当朝时,严同学已64岁高龄,从没当过官。刘秀要再三盛情相邀,给出(副省级)待遇官位。是感恩?用英雄?举贤才?</h3><h3> 我是弄不明白了,可能真象郑燮先生所言: “先生何许人羲皇以上,醉翁不在酒山水之间”。我还是比较接受郭老结论:由来胜迹流传久,半是存真半是猜。</h3> <h3>  《严子陵钓台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学仲撰文、书法家孙钊书写。</h3> <h3>“听泉”沙孟海先生所题</h3> <h3>  山侧有一个泉眼汩汩地流着清澈的泉水,茶圣陆羽当年写«茶经»时品尽天下水位,把这里评为“天下第十九泉”,泉边还立有一尊陆羽的石像,是纪念茶圣,也是昭示此泉的渊源。</h3> <h3>  钓台分东西两台,为二块大磐石。相距50余米,巍峨对峙,高近百米。东钓台就是严子陵垂钓处,由于缺德的景点船只停留45分钟,此次只去西台。西台因南宋爱国志士谢翱曾登台哭祭文天祥,故又称为谢翱台,台上的石亭亦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谢翱在此曾经同友人为文天祥设牌位,哭祭亡灵。其时,他们用竹如意击石而啼哭,竹石俱碎。台上有石亭一座,有方碑矗立,正面刻“宋谢翱恸哭处”,背面为谢翱的《登西台恸哭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