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闻汾阳有座石盘山,曾因公多次前往栗家庄村,也曾近距离远眺过石盘山,但一直未能走近之、游览之、品读之。己亥之年,仲春时节。慕名走进<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栗家庄</span>,走近石盘山。</p> <p class="ql-block">汾阳市,位于山西太原盆地西南部,表里山河,吕梁山自成屏障,汾水绕其东流,因居汾水之阳而得名。6000千年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即在这里开拓疆土,繁衍生息。自春秋初叶(公元前594年)置瓜衍县始,历经战国、秦、汉、三国之兹氏,西晋、北魏、北齐、隋之隰城,唐、宋、元之西河,明(1368一1595)称汾州,1595年后改称汾阳至今。1949年设汾阳专署,行署驻县。1971年划归吕梁地区,1996年撤县设市,2004年山西省设为单列市。汾阳有2600余年的置县史,1690余年的州郡史,300余年的府治史。明清时代曾是山西九大府之一的汾州府治所在地。千百年来,汾阳一直是黄河中部流域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城市。如今,汾阳市拥有人口40.6万,国土面积1179平方公里,是太原城市群主要节点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和闻名全国的“汾州核桃之乡”、“汾州小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石盘山,又称老爷山、万户山、笔架山,位于汾阳市城西7.5公里处栗家庄乡之南垣底村。相传大禹治水曾在此驻足。其山如龙腾虎跃,蜿蜒连绵,巍峨屹立,气势壮观,海拔1066米,背倚吕梁山,东眺汾孝平原。因石盘山与汾阳城东文峰塔遥相呼应,据说每年冬至时文峰塔的阴影正好落在石盘山之山门上, 所以当地人常把文峰塔比喻成“巨笔”,把文湖比喻成“墨池”,将老爷山比喻为“笔架”,故石盘山又叫笔架山。</p> <p class="ql-block">据雍正《山西通志》载:“石盘山,在县西四十里花枝村,高峰名西顶。”因地势平坦,故为西顶。玄天上帝庙即建于此地;据《西顶新建玄天上帝庙碑记》载:“崇祯辛巳,黄冠子何一贯自太和来,诸会士佥议建帝行宫于郡西之石盘山,号为西顶。”后又称“金顶”;据有关史料记载,石盘山玄天上帝庙的创建发端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当时因李自成、张献忠义军战乱,汾阳人南谒湖北武当山受阻,其年,湖北武当山道士何一贯辗转来汾,拜谒致仕的郡中贤达、前翰林秘书院侍讲、纂修明史副总裁朱之俊,欲在汾阳城郊选址建玄天上帝庙。朱之俊建议他将庙建在离城十五里的石盘山上,并说:“若以他所,任其经营;若选西顶,吾当竭力赞襄。”后来,由朱之俊出面,游说邀请了诸多社会名流参与,并征得府县官员支持,建庙工程于当年开始,到清康熙二年(1663)庙宇及附属建筑全部竣工,总面积占地约30亩,历时21年,耗资达6万余金(折合人民币约3000万元)。其中艰辛,仅以“砖木取运于十里之外”,“砖瓦羊驮上山”的记载和传说就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据汾阳冯恩启(神龙)老师提供资料,张立新同志文章中介绍:相传,明成祖朱棣得真武庇佑,靖难成功,登上明皇宝座后,崇奉真武,发兵民20万,大兴武当。真武帝、武当山被大明王朝奉为神明与圣地。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张献忠农民举事已星火燎原,荆楚兵燹四起,烽火连天,武当山沦为兵家争扰之地,随时都有灭顶之灾。为此,武当山道首何一贯,带着一项特殊使命,向着数千里外的北方重镇山西汾阳而来。明永乐十二年,明藩庆成、永和两位郡王,系明洪武三子晋王朱冈之子,开府汾阳城。两位藩王在汾阳传世十一代,近300余年。晋王父子投成祖朱棣之好,上行下效,真武崇拜在晋汾之地蔚然成风,城市乡村庙观遍布,城镇堡寨北门必祀真武神阁。</p><p class="ql-block">200多年间,汾阳庆成、永和两座王府,每年都要派专使赴湖北武当山朝山奉香,参加三月初三真武诞辰日举行的系列祭祀活动。与王府专使同行者,还有当地官员与信众,动辄数百上1000人。奉香人员从汾阳出发,渡黄河,穿豫西,南下湘鄂,转道襄阳,至均州武当山。其路途遥遥,往返3000余里,耗时长达数月。李自成、张献忠起事,商洛、郧西、襄阳即武当山所在地均州,沦为战场,汾人南下武当朝山奉香之道被阻。虽信众不惜花重资,冒险绕道朝谒武当,但终难抵达,只能半途焚香化纸,遥遥跪拜。武当山深陷战火岌岌可危,北方明藩信众无法南下奉香。武当山道首遂谋算在北方兴建真武大帝行宫,以求武当香火在北方得以延续。道首何一贯正是带着这个重要使命,来到山西汾州府城汾阳。武当山道首的倡议,获得了汾州明藩庆成王、永和王及汾州府官员大力襄助。邑人朱之俊原为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读,因卷入魏忠贤一案,归隐在乡,毅然挑起了创建真武大帝行宫之重任。朱之俊为一代儒学大师,深谙儒佛道之旨,精通易理,善择风水,于是将新建真武大帝行宫选址在石盘山。其实,早在朱之俊之前,曾有得道高士在此山端静坐竟日,意欲在此大兴道观。据白云山建庙碑记载,被汾人婉拒后,这位高士西渡黄河入陕建观,此观即今日陕西省之白云观。由此可见,石盘山既是汾阳一方之风水宝地,也是中国北方规模宏大之道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走近石盘山,我从车窗内向外远远地望去,只见一条柏油公路从山下蜿蜒曲折盘旋而上,犹如一条盘旋于山体的巨龙,为巍峨屹立、气势壮观的石盘山新添了一道靓丽景观。据时任栗家庄乡党委书记张耀东同志介绍,这是2012年市委市政府支持2000多万元修建的一条高标准旅游公路,驱车可以直达山顶游览观光。2018年在社会有识之士捐资,为盘山大道全部安装了路灯,路灯照耀下的夜晚石盘山更加靓丽、壮观、迷人。</p> <p class="ql-block">此行,石盘山有位老者向我讲述了石盘山的过去。石盘山又名老爷山,源于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曾经有一个书生到老爷山的庙中拜神,因他对一弥勒佛的佛像出言不逊,当时弥勒佛座下有个神叫韦陀,见之十分生气,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那个书生杀了。当弥勒佛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就对韦陀说:“佛家以慈悲为怀,怎能随便杀人哪?”最后,弥勒佛罚韦陀永世镇守老爷山。从此,韦陀也就成为了老爷山的山神。所以,这座石盘山也被当地人又叫“老爷山”。</p> <p class="ql-block">玄天上帝庙,占地约1.2平方公里,当时为汾阳市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古建筑群,也是华北最大的道教庙宇群。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落成于清顺治年间,为邑人朱之俊主持修建。原建有灵官庙、圣母庙、真武殿、关老爷庙、三清殿、玉皇阁等宏伟建筑。其中,真武殿为庙内规模最大的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气势辉煌。殿内真武铜像高达4米有余,重达4吨。庙内有壁画、塑像、铁楼、铁钟、琉璃照壁、石狮华表、牌坊、碑刻以及众多木雕、石雕、砖雕等艺术精品。圣母殿内有24尊侍女塑像,体态优美,富宋代雕塑艺术风格,可与晋祠圣母殿侍女像媲美。三清殿、藏经楼桶前镂刻艺术堪称一绝。傅山书《西顶新建玄天上帝庙碑》文词洗炼,笔法传神。庙宇群座北朝南,依山顶地势而建,建筑设计巧妙讲究。主体建筑其中的七院落,气势磅礴,一院比一院宽敞气派。神殿、神庙、神阁,可谓一座比一座庄严辉煌,神像,那是一尊比一尊威慈兼备,相传有故宫之气、武当山之灵、圆明园之秀。直至建国前,玄天上帝庙作为当时北方规模最大的真武道场,吸引着华北十数省的香客信众年年来此顶礼膜拜。特别是每年三月三、四月初八两大节日,登山问道者高达十数万人。可惜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中,均陆续被拆掉、捣毁。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老爷庙坐西向东,原由七座院落组成,呈单轴线布局,东西长277米,南北宽54.6米,占地面积15124平方米,现仅存中轴线上石牌坊基址残存部分夹柱石和七孔砖砌窑洞式山门,庙内塑像无存。在山门西侧保存石碑一通,山门主体保存基本完整,门窗均被改造。石碑首题“新建西顶太和宫碑记”,碑文由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胡世安拟撰,本邑廪膳生员相里东藩书写。碑文记述了清康熙二年( 1663年)新建太和宫情况。碑身风化较为严重,文字模糊。明末清初形成道场。根据历史遗传,每年阴历四月初八有庙会,会期四天。</p> <p class="ql-block">全面复建后的石盘山玄天上帝庙是汾阳人民的祈盼,汾阳民间有更多的热心者,开始在遗址上恢复奉祀真武与灵官等神祗。汾阳市人民政府遂百姓之心愿,顺全域旅游发展之大势,开启将石盘山道教文化列为汾阳旅游开发的重点工程,并加大力度有序推进。2003年—2006年复建山门、灵官殿、圣母庙,重绘壁画,重塑神像,重开道场。修复修缮后的灵官殿,供奉着马灵官、王灵官、黑虎灵官。圣母庙为三合头院,正殿供奉着三尊圣母,分别为后土娘娘、送子娘娘、奶水娘娘。东西厢房内供奉着九天玄女骑玉麒麟像。</p> <p class="ql-block">石盘山玄天上帝庙与汾州府文庙、汾州府城垣,是古汾州文化的三大支柱性古建筑。2008年,重建的汾州府文庙,坐列城东尊位,左拥千年古文湖,右揽中华最高古塔文峰塔,成为全球儒学界赞誉的文化圣地,享有全球第二大文庙景区之称。2012年,完成了投资近亿元重建汾州府文庙的壮举后,孔祥生以善天下之心,效仿先贤朱之俊,以身为倡,先期投入2000万元,吹响了重建石盘山玄天上帝庙的号角,决意集四方群贤之力,全部恢复石盘山玄天上帝庙建筑,再造中国北方又一道教圣地。历经四年前期准备,石盘山玄天上帝庙景区目前已全面开发建设。正在开发建设的石盘山景区,规划总面积2.7平方公里,核心建筑占地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26382㎡,是集宗教朝拜、文化休闲、康体养生、武术学习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建设投资总概算近3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国家4A级的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可达50万人次。山顶宗教文化核心区,主要建设以紫霄殿、关公庙、三清殿、玉皇阁等为核心的石盘山山顶道教庙宇群。紫霄大殿底层将开设中国道教博览馆,全面系统展示中国道教文化,总计建筑面积8192㎡;道教文化休闲养生区,集静修、避暑、食疗、药疗、修练、休闲为一体,主要建设休养园、长寿村及武术学校等,总计建筑面积10920㎡。这里主要针对当今社会,都市人群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差、食品隐患多、有效锻炼少,很多人都处于心理和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以全民健康服务为宗旨,满足现代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生活需求,将道教养生体验融入旅游活动、融入旅游服务接待、融入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汾阳市委政府和栗家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将石盘山景区绿化作为文化旅游的重中之重,紧紧依托石盘山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短暂凉爽,适宜草、灌、乔木等植物生长自然特性。投资1000余万元对石盘山景区重点地段、通道、节点、山体、荒坡2000余亩土地进行了全面绿化。凿石筑盘、客土回填、大树栽植、引水上山,共栽植油松、白皮松、桧柏等各类树种10万余株。同时,通过大规模的绿化行动,引发了一大批热心石盘山建设的有识之士,已建成了三个停车场及“绿韵”小游园。大力改善景区基础设施,爱绿、植绿、护绿蔚然成风。栗家庄乡开启了打造以植物展示、观赏、科普、教学、收集、保护为宗旨的石盘山植物观赏园大行动。园区占地面积100余亩,分东西两个园、四个景点小游园,已栽植了适宜园内生长的31个目、61个科、263个种(其中草本花卉47种,乔木99种,灌木104种,藤本13种)等植物,以栽植各类苗木5900株,花草面积1830平方米。一个郁郁葱葱、松柏森森、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新石盘山将展示于众,未来的石盘山将成为汾阳市民求安祈福、修身养性、康体健身、登高望远、休闲漫步的最佳理想之所。</p> <p class="ql-block">登顶石盘山,眼前是“嵯峨金阙拟天宫,一望氤氲布碧空”。玄天上帝庙道教建筑规模宏大,楼阁叠布,宫观云连,宛若天界琼楼玉宇,香火终年缭绕不息。置身石盘山玄天上帝庙,居高临下,环顾四周,极目远眺,我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眼前浮现出汾州一幅奇特美景:城东与之遥相呼应的文峰塔隐约可见,犹如一支“巨笔”直插云霄,等待汾州书法大家握笔挥毫,碧波荡漾的文湖就像一个大大“墨池”,静待汾州文人沾墨书写,石盘山这座酷似“笔架”之山,静候汾州文人落笔运筹,自古汾州这座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可谓人才辈出,诸如从汾州走出去的杰出的名人郭子仪、冀贡泉、冀朝鼎、冀朝铸、马烽、田桂兰等,人杰地灵之汾阳,历史厚重之汾州,可谓名至实归。</p> <p class="ql-block">武福长先生在《重登石盘山感怀》诗中所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亘古石盘山,魏然天地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壮哉古名观,仙雾和灶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雕栏玉石砌,香火不计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远听钟鼓声,疑闻天外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年年三月三,庙会启开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游人四方来,沿山车马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楼阁称禁地,秘藏经万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碑林刻华章,壁画图璀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频劳工匠巧,博得人惊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b></p> <p class="ql-block">石盘山之行,我感受了悠悠千年汾州之悠久历史,感悟了道教文化之博大精深,穿越历史时空,追朔过往风云,尤其在细心品读与比较鉴赏中,我被汾州文化之玄天上帝庙与汾州府文庙、汾州府城垣三大支柱性建筑所深深吸引,建筑风水之美、设计之美、艺术之美和人文之美,可谓无所不在,相容并存,和谐共生,源远流长。行走其间,欣赏之、品读之、感悟之、领悟之,一种爱我吕梁、爱我汾州之大美情怀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强调,<b>“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b>。历史要“活起来”,也正需要发现生活的历史场景、创造历史的生活场景。我们就是要在“活化”的历史中,让公众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定然能让更多人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收获“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的启迪,得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的滋养。历史学家说,往昔就是异乡。其实,笔者认为对于公众而言,历史绝不是异乡,而是精神的原乡。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还乡”。于汗青古籍中采撷智慧,在追昔抚今中神交千古,历史就一定能成为一道来自过去的强光,照亮我们前行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文参考资料】《汾阳县志》、清-光绪《汾阳县志》《汾州府志》《山西通志》《吕梁地区志》《吕梁市乡镇志》(汾阳卷)、《道教吕梁》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石盘山的一些资料,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3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