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趣味乡村事

渴望,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长长的石板路哟,高高的坡,述不完的往日事哟,情在心窝窝。乘船从澎溪口上岸,沿昔日的田埂路向大山方向走上两里多路,转过两个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白色的三进大院。村落后面有一棵几人合抱的大黄莲树,这就是当年的石家寨。一个充满了传奇,而又普通的江南村落。</h3><h3> 今天的故事就从这座大院说起,一九六八年,我下放来到此地,就住在这座大院里,开始了八年的农村生活。这座大院是石姓子孙引以自豪的建筑,听当地人说,不知是那年那辈上,石家出了个名人。在当地一带十分富有,决定修建一座豪门大宅来光宗耀祖。于是重金寻访天下名人奇士堪测风水,结果有一奇士路过此地,一眼就相中了村落中的这块宝地。只见此地背靠轿顶山,高高的轿顶山如同官轿,预示着此地必有官宦出道。而山脚地形像一只金蟾跃身欲出,更是富贵吉祥像征。此术士找到主人家,一番客套后,主人发现此人不凡,执意要求他帮看风水,不知是此术士觉得此地风水太好,而是主人待人诚恳,想显露一手,验证一下是否灵验。左思右想,便向主人家提出了要求,说此处有一风水宝地,只是看破后,看风水的人将受惩罚,双眼必瞎,如是主家能善待我一辈子,我也就豁出去了。主人家一听说,喜不自禁,一口应承养术士一辈子。于是乎,大兴土木,造起了这座豪宅大院。</h3> <h3>  自大院修起后,说来也怪,风水先生的话挺灵验的。石家子孙风生水起,作官的作官,在本土的买田制地,也是财源滚滚。特别有一奇的是,早上大院门开啟,声传好几里,连对河的村庄都听得到开门的隆隆声,而开门人只听见微弱的声音。一时间声名鹊起,传遍了十里八乡。而风水大师眼睛果然慢慢地瞎了,主家开始十分感激这位术士,天天好吃好喝,待如上宾。然天长日久,主家觉得养了个累赘,渐渐地不太高兴他在此居住了,居然想出了损招折磨他。虽然这位术士眼睛看不见,干不了什么事,每日里要他去冲碓,吃的也好差。事至如此,这位大师也只好以泪洗面,暗然神伤。在思量了许久后,大师决定以死相搏,先设了一计,一日主家派人到碓房送饭,只听见大师自言自语地说:“幸喜好我留了一手,不然这白眼狼更加发达”!家人将此话传给主人,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主家信已为真,赶紧摆上好酒好菜,将大师请到厅堂上,赔理道歉!说尽好话,要大师将留一手的奥妙说出来。大师不动声色,不卑不亢的慢慢地喝酒吃菜,酒足饭饱后,抹了抹嘴巴,故做神秘地说:“主家只要将大门移个向,财运会更好!”说罢径直回房休息去了。得到真言后,主家请来工匠,将大门转了个向。就在大门转向完工后的一天夜里,大师吊死在碓房里,表示对主家的抗争!打那以后,不消说,主家的家运江河日下,渐渐败落了。多么令人联想的传说哟。</h3> <h3>  到我下放的时候,这院子里住了一位石婆婆,不知娘家是那里人氏,只知道解放前石婆婆跟丈夫在外跑江湖。土改时听说要分田,夫妻二人连忙回乡,分了几亩薄田,将自己的后半生,牢牢地捆梆在这遥远山乡。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缺医少药,石婆婆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不会农活,虽然沒有文化,但心眼儿活泛。来了个十三岁进婊子行,吃蛮钱,干起了行医。她也深知人命关天,但在那种缺医少药的年代,治病扶危也是一种善举。何况农村的人大多都认识一些草药,什么车前子,剪刀草,毛蜡烛,竿黄草等,于是乎做起了农村草药师。由于胆大心细,像半夏,乌头之类的有毒药尽量少用。说来也怪,不知是药逢有缘人,还是患者体内抗体的作用,大多数患者都被医治好了。一下子名声大嗓,十里八村的人都来看病,加之农村人从事上山下地干重活,难免有蚊叮虫咬,跌打损伤什么的,故生意红火。石婆婆心地善良,收费往往是患者自己看着给,三毛五毛不嫌少,一元二元也照收,即方便了乡民,自己也增加了收入,在当时,她家可算是大队首屈一指的富裕户。石婆婆没文化,但有个怪脾气,什么事情爱故弄玄虚,搞得患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次,一个孕妇牙疼,面部肿得好大。找到石婆婆,让她看看,她老人家装模作样地看了看,故作惊呀地说:“唉呀,小大大,这个肿包叫阴毒本色包,幸喜来到我这里治,要不有麻烦哟”。搞得这孕妇云里雾里,又好气又好笑,本来牙疼肿了,那知被石婆婆一吹,变成了什么“阴毒本色包了”,旁边工作队老张也正好在此,听了十分好笑,问到“婆婆,阴毒本色包是什么意思?”石婆婆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阴毒是体内阴气发作,本色是长在患者本人身上的包。”听她这一通谬论,老张差点笑岔了气。这真是,云缝里的太阳,岩缝里的藤,石婆婆的医术,雷死个人。</h3> <h3>  七二年沅陵疟疾流行,我们所在的澎溪大队有好些人都染上了疟疾,我当时也染上了。“疟疾”俗称“打摆子”,患者忽冷忽热,一会像掉进冰窖,一会像坐进蒸笼里,那滋味真是无法形容,眼见越来越严重,好多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失去生命。找到石婆婆,他老人家也没辙,但她教了个方法。说“打摆子”是摆子鬼缠身,叫我每天早上早点起来,躲到一个没人看见的地方,碰到什么人和事都别答理,否则无效,只要躲上三五天就好了。谁知躲了几天,根本没用,而且越来越严重,幸好县政府为了扑灭病情,及时调拨了大量的治疟疾的药物,并且成立了乡村合作医疗,选拔了赤脚医生,才治好了全部患者。为此石婆婆也退出了医疗行业。</h3> <h3>  自从大队有了赤脚医生后,石婆婆的生意差了很多,好多患者都去赤脚医生那里看病去了。那时候因为很少用抗生素,故到赤脚医生那里肌注青霉素特别有效,小孩发烧,大人伤口化脓,一针下去,不出一两天就见效了。故乡亲们特别信赖“科针”(佤乡话打针)。一次石婆婆家的小孙子发烧不退,草药用尽不见好转,只得背起小孙子去大队赤脚医生那去“科针”。农村人十分迷信,一边走一边嘴里叨念着,宝贝来吧,几岁的小孙子答应到来了,过桥时叫宝贝过桥了好了,背篓里小孙子应到好了,十分滑稽可笑。我正巧也跟在后面听得清清楚楚,结果石婆婆不厌其烦地唠叨,小孙子听得不耐烦,应到没来,不好!吓得石婆婆连忙捂住小孙子的嘴,叫别乱说,真的好笑人。</h3><h3> </h3> <h3>  石婆婆不光会行医,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滑稽演员,发生在她身上有趣的事好多。七二年,为了让广大农村及基层干部能时刻听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各生产队都通了有线广播,一天三次,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广大城乡的时政新闻。那喇叭是纸盆舌簧喇叭,声质沙哑,效果好差,往往听得不太清楚。每天东方红音乐过后,播音员以亲切的语调说到:“各位听众,早上好”。石婆婆因耳朵背,加之喇叭沙哑,将“各位听众”听成了“搞不清楚”,心里十分纳闷?一连几天下来,终于忍不住了。于是跑来问我,“小叔叔,这广播里天天说搞不清楚是什么回事”?我听后差点要休克了!忍住笑,大声对她说:“不是搞不清楚,是各位听众”,这下她搞明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原是讲了,你都搞不清楚,我们更搞不清楚”。真是能把人脑袋绕晕哟!</h3><h3> 还有一次生产队开大会,教唱忆苦思甜歌曲,其中有句歌词为: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她老人家听成了:地主不劳动,粮食下长沙,这下她心里又犯嘀咕了。径直走到工作队老张旁问道,“张组长,这地主不劳动,粮食怎么会下长沙呢?”张组长见石婆婆过来,心想准是又要绕口令了。果然,听到石婆婆如此一问,气不打一处来,贴在她耳朵上大声吼道:“婆婆,别出洋像了,不是下长沙,是堆成山!”这下石婆婆才喃喃地自语:“又听错了,老了不中用了”。好一个石婆婆哟,如今的小品演员也技不如你,在那个年代,你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使我们生活有了希望。</h3> <h3>  此次重回旧地,四十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物非人也非哟。原来熟悉的面孔,见不着几张了,心中不免几分惆怅!所幸农村如今大变样,山绿了,路宽了,村民生活变好了,使我们料想不到的!好了,仅以此文纪念那些勤劳善良的乡亲们,让他们知道,如今的日子好多了!</h3><h3> 渴望</h3><h3> 二0一九年四月二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