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原 创 文: 陈豫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照片提供:陈豫潢 张益民 部队战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美篇制作:陈豫潢</font></h3> <h3>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我已 经离开部队42年了。可是那卫生队浓浓的“来苏儿”和“酒精”混和味道,一路伴陪着我。翻开那已经泛黄的相册,一张张照片,战友们那青涩的年华还已在。每当接到战友们的视频电话,我都激动万分,我们都己鬓发斑白,人到老年,但那当兵的精神气还很足,岁月的年轮永不止歇地转动,时光使我体验了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可短短的军旅生涯终身难忘,那里有我的青春芳华,那里有我相知亲如兄弟姐妹的战友。徜徉在军营的阳光里,喊一声老战友,这是我三生三世的眷恋。</h3> 我的军旅 <h3> 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66军196师,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一师。已有来至160个国家和地区55000多名外宾,其中外国总统、元首、政党主席、总书记81位,外军最高军事统帅64位,通过196师这扇靓丽的窗口,一览中国军人的风采。</h3><h3> 196师也是一支战斗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她的前身,是名将杨成武麾下的华北军区三兵团一纵队第一旅。组建这支部队有许多红军骨干,曾在长征中给毛泽东等领导担警卫任务。</h3> <h3> 这支部队在“百团大战”功勋卓著;在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张家口战役、太原战役中打出了威名;抗美援朝痛击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又立新功。在开国大典上接受了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人民的检阅。现为82集团军196旅,从天津杨村移防北京房山。</h3> 我的战友 <h3> 我在196师586团卫生队工作、学习、生活了四年,1972年12月入伍时刚刚17岁。和我一起到卫生队的新兵有13个,他们是朱建中、黄建华、赵书哲、王爱民、张国平、张益民、高振海、李瑞明、聂长年、王克亭、赵建中、王殿勇。当时穆保安医助负责,焦宗发为班长,高万双为副班长。经过简短的军事训练后,我和黄建华、赵书哲、王爱民、张益民、高振海、李瑞明又参加了近八个月的医训,才分到卫生班。朱建中、张国平、王克亭入伍前都在地方卫生学校学习过,并在医院工作。于庆中是班长,焦宗发是副班长。卫生班老兵有赵良军、杨武云、李富生、李保全。张殿玺、尹希华都还未提干。卫生队长田凤来,指导员李金海,后来王景生。军医赵政、任永清、邓名乐、李景云、王洪杰。医助唐玉清、穆保安、贡殿根。司药焦共和,司务长张书和。文书梅运志,司机张传喜,通信员赵建中。炊事班长张富华,炊事班有邢连友、郑秀、王殿勇、聂长年。后来我当文书兼队部班长,来了几位女兵,李燕、杜北英、希谨,还有名字记不清了。我退伍前又进卫生队医助,新兵名字记不住了,但一个叫张海的还有印象。</h3> <h3>当时负责卫生队新兵班的主官,也是1973年586团医训队主官,我的老师穆保安军医。在卫生队他对我十分的关照,至今牢记心上。</h3> <h3>我和于庆中班长的合影。</h3> <h3>这位是卫生队当年著名帅哥张殿玺。</h3> <h3>司药焦共和。</h3> <h3>卫生班长于庆中。</h3> <h3>卫生班副班长焦宗发。</h3> <h3>李保全退伍后,又考进天津医学院,后来成为天津著名的免疫学专家。</h3> <h3>我前任文书高万双。</h3> <h3>朱建中是我发小,他退伍后,先后在县卫生局、卫生防疫站、卫校当领导。</h3> <h3>张益民,在部队上大学,又到254医院工作,是医院的技术骨干,享受大校待遇。</h3> <h3>帅哥黄建华,退伍后拿到大专学历,技术精湛,多次受聘到大型综合股份医院当业务院长。</h3> <h3>聂长年,我的好兄弟,到目前我们还没有联系上。</h3> <h3>赵建中我们是好朋友,他特别喜欢和我开玩笑。</h3> <h3>高振海是我兄长,他来自北京海淀区。</h3> <h3>李瑞明也是北京人,他愿望是当一名海军。</h3> <h3>王殿勇在炊事班工作,厨艺好,不知道退伍后干啥?</h3> <h3>这位战友就叫张海,我对他印象较深。</h3> <h3>这位战友姓王,名字没有记住,后来他接任文书,他是河北迁宿人。</h3> <h3>我和炊事班长张富华合影,我当卫生员值夜班时,他帮我做夜餐,我非常感谢他。</h3> <h3>原旭是我高中时的同学,我们一起入伍,他没有到卫生队,但我们一起参加医训队,他退伍后上了大学,是周口市中心医院脑神经外科主任,二十多年前就是医院最年轻的主任医师了,在豫东南地区很有名气,手术做的很好。</h3> <h3>我和军医王洪杰的合影。</h3> <h3>在千里野营拉练中,队长田凤来与我们合影。</h3> <h3>当部队要离开杨村了,部分卫生队老战友又回到军营相聚。</h3> <h3>部分卫生队战友天津相逢。</h3> <h3>老战友穆保安、任永清、张益民,在军营前合影。</h3> <h3> 这是我的战友,我的老师唐玉清,他虽然在长葛中心医院担任数十年院长退下来,但他退休不退岗,仍然为病人医疗服务。我为他点赞!</h3> <h3>文书梅运志,他是我战友加兄长,我佩服他的才志,他现在贵阳居住,头发已白,但很阳光健康。</h3> <h3>这是我1988年,参加第九批援藏医疗队时,在西藏亚东中印边界留影。</h3> 我的思念 <h3> 花开花落,光阴荏苒。风风雨雨,沧海桑田。往事难忘,温馨如昨。每当回忆起当兵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疑似又回到586团卫生队,思之彻入肺腑,喊一声战友,恍然如梦。那时我们“人之初”青春纯真。战友情,兄弟姐妹情,似水流华,永远带不走我深深的眷恋。</h3><h3> 战友你没有把我忘记吧?我可是咱卫生队蓝球场上的健将啊。我也是咱586团乒乓球代表队主力,曾多次参加196师里比赛。卫生队每期黑板报都是我写的,那可是文图并茂啊。那时我的山水、人物国画,和毛笔书法在咱586团后勤各单位,水平也是数第一的哟。</h3><h3> 那时年轻气盛,也曾有过闹别扭的事。还有哪位女兵妹妹戏弄,在我的帽子里,和雪白的衬衣上画上小老鼠……,还有一些无知的嗅事。现在却成了一杯杯香郁淳厚的美酒,使我慢慢品味着。</h3><h3> 还有那,寒冬里的千里野营拉练;夏季的战地救护训练;唐山――丰南大地震,抗震救灾;执行渤海湾炮兵打靶卫勤保障任务;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元帅去逝后一级战备;一举粉碎“四人帮”;批林批孔;党员民主生活会;班务会;早操;看电影看节目;一起包饺子,会餐……。一幕幕魂牵梦绕,是我一生的思念。</h3><h3> 我今天,是多么想站最高处,大喊一声,战友你们还好吗?你们身体健康吗?你们生活的幸福吗?我想你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