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刚的美篇

王永刚

<h1><b><i>  王永刚,中华武术五段,武术一级裁判,晋城市武协常务理事,高平市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会长。师承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杨振铎老师、原山西武协主席陈盛甫教授、山西大学体育系毛明春教授。</i></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问道毛明春</b></h1> <h1><b>  毛明春,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中国武术段位教材编写之一、香港武术家协会学术顾问。毛明春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武术,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1982又以武术理论和技术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山西大学体育系的研究生。1984大学毕业后留在山西大学体育系教授武术和传统体育养生课。</b></h1> <h1>  2010年3月1日,在山西省首届章光101杯武术推手比赛场上,山西大学体育系教授毛明春上场表演了。</h1><h3><br></h3><h1> 毛老师身穿一身蓝色飘逸的练功服,脚蹬一双黑色的练功鞋上场了,向四周行完抱拳礼,头直、目正、身端、项竖,如玉树临风般静静地站立,两眼炯炯有神。</h1><h1> 他两臂舒缓地伸展,身如蠕动的蟒蛇,身形对拨拉长,如蓄势待发的弓,浑身充满张力。舒展大气、大开大合、尽显功力的静功缠丝太极拳让人眼前一亮。</h1><h1> 一个携带风声的发力,打破了刚才的平静。劈、崩、钻、炮、横,势势带风声。整劲十足,如火药爆炸般的形意五行拳让观者为之一振。</h1><h1> 太极腰、形意手、八卦腿,身如游龙般的活步五行拳又引来了全场一片掌声。身似游龙,拳赛流星,步如卷地风。</h1><h1> 身形一转,刚才还赛活猴的身子,生生地被钉在了地上。</h1><h1>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趟动静相容,快慢相兼,融形意、八卦、太极于一体的由他自己创编的四十五式三圆六合太极拳,把观者又带入了似行云流水,似十面埋伏,似高山飞瀑的意境之中。</h1><h1> 一个清脆的摆莲脚,一个潇洒利落的转身。在观者的喝采声中,两臂舒缓地收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h1> <h1>  毛老师打起拳来不仅造型美,而且体现出气质美。久练拳使他的精神境界达到豁达而脱俗,严谨而宽厚,庄重而热诚,豪爽而含蓄,端庄而随和,沉着而潇洒,他的心理环境已步入一种“无碍环境”,什么事都想得开,想得通,他追求的是“胸如宇宙,自在圆融”的人生境界。</h1> <h1>  86年5月1日在山西大学生物系前的核桃林里我初次见到毛明春老师,感觉与想像中的反差极大。原以为毛老师身体魁梧、虎背熊腰、纠纠武夫,一见才是中等个子,文雅书生模样,看上去还有点单薄,长相与嗓音极象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孙正平,巧的是孙正平也是山西大学毕业生,与毛老师还是校友。</h1> <h1> 当时毛老师还是原山西武协主席、山西大学体育系教授陈盛甫的武术研究生,很年轻刚刚三十岁。初次见面时对毛老师的功夫我抱怀疑态度,跟毛老师练习仅一周时间就对他变得十分佩服。毛老师教学非常系统,深入浅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教学过程中话不多,却句句讲在点子上。</h1> <h1>  看毛老师的动作示范是一种美的体验,毛老师的动作大气、舒展、劲整、迅捷,身法飘逸、潇洒,手、眼、身、法、步规范到位,精、神、气、力、功饱满功深,一派大家风范。</h1> <h1>  与毛老师推手,感觉摸上的是一个弹性十足的圆球,任你用劲,运化自如,让你的劲如泥牛入水,无影无踪,让你难找发力点,摸球兴叹。与他推手,有一种被他玩于股掌之上的感觉,进如履薄冰,退如临深渊,处处别扭,难于施展自己技能。而他的发力则无空不入,让人处处难以设防,如流水无形,如巨浪涌来,浪高岸崩,身子被拨根而起,倒于丈外。</h1> <h1>  毛老师一边教学还一边注意自己的教学成果,定期为我们这批学推手的学员做运动神经传导测试,通过测试数据分析自己的教学得失,把传统感性式的教学模式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把训练科学地量化,一改传统武术模糊的训练模式。</h1> <h1>  毛老师科学的训练方式在我们这批学员身上收效显著,体育系一学员推手训练仅一年时间,参加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全国推手比赛,第一场就遇上一个擅长柔化,功力很深,练吴式太极三十年的上海选手,搭手不久他就使用了一招大缠,把那位上海选手腾空摔在圈外,当场摔晕。这位师弟过关斩将,一路进级,初次参赛全国推手比赛就取得75公斤第四名的好成绩。我跟毛老师学推手进步神速,仅仅学了三个月推手,在太原迎泽公园与让我曾饱尝失败的几位武友试手,都轻松获胜,连迎泽公园公园教过我的几位老师也感觉难以应付。</h1> <h1>  八七年毕业回到家乡高平后,自己每年都要到太原数次,接受山西大学体育系教授毛明春老师的指点。</h1><h1> 每次到太原就住在山西大学设施较简易的公寓楼里,在这里毛老师为我讲武术理论,谈自己多年来的习武、切磋、出国教学等方面的感受和逸闻趣事,我每次都听得入迷,被毛老师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武术理论、从容的举止和学者的风度所深深吸引折服。</h1> <h1>  毛老师功夫高深,处世却极为平和,心境清爽专一,无名利之心,无妒人之念,与人为善,常行方便,身怀绝技,谦虚不争,洞彻世事,可谓德艺双馨,心情修养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h1> <h1>  毛老师强调太极拳的整体煅炼、内外兼修、阴阳交感、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轻沉兼备、随曲就伸等太极拳特有的思维规律,总是引导我练拳时要立身中正、顺乎自然,要放松,要入静,要集中,要沉着,精神泰然,从容不迫,能屈能伸,能吞能吐,逢上必下,逢左必右,上下左右都能保持平衡。遇事不慌,每临大事必有静气,大将风度,能因敌变化示神奇,能适变应变,善于应付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h1> <h1>  每次与毛老师及在太原的师兄弟们相聚,彼此都要畅谈一番对武术的认识,交流对武术的发展、看法和练习的感受,武术给我们带来的那种美妙的感觉非常独特。</h1> <h1>  毛老师指出,练拳体验到的是一种率真的生命状态,外形温和存威不露,沉雄大度,内存宽容、平和、同情、理解,感觉细腻柔和,为人有真挚同情之心,恢复人的审美状态。通过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南少林五行柔术等内家拳的练习,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性格。通过练拳,放松自然,从容愉快,心胸越豁达,而且能松静自然,越能凝聚精气神,越能体会到劲力,无为才能有所不为的效应。毛老师倡导的武学精神不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吗?这是武学中的文化精神。</h1> <h1>  在山西大学民族体育研究所毛老师的教研室中,我为毛老师演示着我近几年来整理出的一套功法《太行柔术》、形意五行枪、推手、发力等平素习练的动作。毛老师耐心细致地对许多不到位的动作做了纠正,对许多细节做了讲解和示范,还示范演练了过去秘不外传的南少林五行柔术里的麻辫功、木球功和木板功,尤其是毛老师示范的形意五行拳慢练让我印象极深,受益非浅。</h1> <h1>  每次教完功法后,我与师兄弟们都要与毛老师搭手,感受一下毛老师高深精妙的推手功夫。毛老师一搭手,弟子们就感觉处处不舒服,动不对,不动也不对,很壮实的小伙子们在毛老师手里如同小孩子,被毛老师玩于股掌之上,突然毛老师身子一颤,数次获全国推手比赛金牌的高师弟就被轻松地发到了距其身后两米多远的墙上。尽管自己功力十多年间又有了长足的长进,但每次与毛老师推手还是感到差距的巨大。毛老师的身体如同一个灵活的万向轮,又象一个立体的太极球,轻灵、飘忽,两臂如同两条灵动的蛇。我也是毛老师的得意弟子,但在毛老师手里却感觉如同醉汉,难以控制住自己的重心。</h1> <h1>  在毛老师的指导下,我在毛老师所授太极柔术的基础上,融传统练功法易筋经、洗髓经、八段锦、导引养生功于一体,将传统武术的五大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融入动作中,还将正压、侧压,横叉、竖叉、涮腰等传统武术训练柔韧方法融入其中,以拧为诀,指、腕、肘、肩、脊椎、髋、膝、踝关节节节拧转,皮肤、肌肉、筋腱、韧带、血管、神经同步拉伸,动作愈慢愈好,以慢练为主,外抻筋拨骨,内刺激经络,经在高平本地众多武友弟子练习体会,一致感觉此功法强度大,出功快,节省时间,提高功效,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功练卧牛之地。许多动作有立足之地就可练习,动作大都是围绕着身体的主要部位------脊柱而进行的旋转、曲伸、抻拨,通过活动腰椎脊椎,“以清虚其内,轻松其体,神气运用,圆滑无滞,身体转动,其轻如羽。”从而保持并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强人体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和调节全身各部生理机能,充实直气,强壮体质,达到有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h1> <h1><b>盘古开天</b></h1> <h1><b>神农拜月</b></h1> <h1><b>二郎担山</b></h1> <h1><b>女娲补天</b></h1> <h1><b>后羿射日</b></h1> <h1><b>精卫衔石</b></h1> <h1><b>相如护印</b></h1> <h1><b>廉颇负荆</b></h1> <h1><b>灵猫扑蝶</b></h1> <h1><b>神牛犁田</b></h1> <h1><b>猛虎巡山</b></h1> <h1><b>苍鹰盘旋</b></h1> <h1><b>古树盘根</b></h1> <h1><b>双龙吸水</b></h1> <h1><b>龙虎相交</b></h1> <h1>  一个动作就是一个典故,由于本功法大都采用太行山上的神话故事传说如神农炎帝尝百草、精卫鸟衔不鸠山之石填东海,以及战国时期著名战役------长平之战中的人物廉颇蔺相如命名,毛老师亲为本功法定名《太行柔术》。</h1> <h1>  毛老师常谈德技双修,文武共进是内家拳的一个突出特征。内家拳虽为武术,但绝不是暴力的代名词,它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它的伦理内涵,是武德兼备的艺术。</h1><h1> 毛老师常强调武道双修,健全心理,健全人格,这是中华武学贡献给当代人的馈赠,对这种生命状态的追求才是练拳人追求的真谛。</h1><h1> 毛老师讲修身养性中的养性,实质上是健脑,是精神修练,是心理健康之路。通过练拳能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练拳入静,身心放松,心地澄明,放弃一切执着、烦恼,才能体悟虚无大道,体会真实妙有的乐趣。对现代人来讲,心性的养练,也是一种审美趣味和文化精神的追求。</h1> <h1>  毛老师指出练拳之人,如果能在演练拳架的过程中能贯注这些高尚的思想意识,经这种意识为引导,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气质,修练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大脑,也就是孟子讲的那种“浩然正气”。这种精神境界中的意识,形之于外,则能体现出练拳人所应有的那种气质和神韵。</h1> <h1>  毛老师说练拳可以悟道,太极拳不仅是武术,也是文化,是体用兼备,身心双修,文武合一的养练方法。从武的角度看是术,从文的角度看是学。从其产生来看,原本是修练养生所用,是一种兼和、修养性命的功夫。</h1> <h1>  太极拳行拳作势即是在武术中运用太极之理,学拳明理,由拳入道,一招一式都要达到本能的层次才能参透。有德有道,有大智慧,人生才不致于误入歧途。做何事而不成就呢,这就是无为而为为的道理了。</h1> <h1> 三十多年的相识、相交,毛老师在我心中是一座山 是一面海,一座让我向往,激励我不断攀登,顶上有宝藏的高山,一面有容乃大容纳百川的大海。</h1> <h1> 一次次往返于高平与太原之间,问道毛明春,三十多个春秋行程数万里,对中华武术的痴迷,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迷恋,让自己无怨无悔,路慢慢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