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长尾雉

阿里郎

<h3>中文学名</h3><h3>白冠长尾雉</h3><h3>拉丁学名</h3><h3>Syrmaticus reevesii</h3><h3>界</h3><h3>动物界</h3><h3>纲</h3><h3>鸟纲</h3><h3>目</h3><h3>鸡形目</h3><h3>科</h3><h3>雉科</h3><h3>属</h3><h3>长尾雉属</h3><h3>中文俗名</h3><h3>翟鸟、地鸡、长尾鸡、山雉</h3><h3>英文俗名</h3><h3>Reeves's Pheasant</h3><h3>保护级别</h3><h3>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h3><h3>已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 (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h3><h3>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h3><h3>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h3><h3> 摘自:360百科</h3><h3><br></h3> <h3>  豫鄂边界的大别山地区,是白冠长尾雉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一睹白冠长尾雉的尊容,不惜劳苦,驱车赶往几百公里外的拍摄地。</h3> <h3>  白冠长尾雉警惕性非常高,听觉敏锐,一旦有点风吹草动,不会轻易下山觅食,或者立马跑掉,这就苦了我们这帮拍鸟人(躲在伪装网里不能大声说话,不敢随意走动),时刻注意着拍摄物的出现。又因雉类动物大部分都怕强光,主要在早上和傍晚出来觅食,所以必须早早进棚守候,有时一坐可能就是一天,经常空手而归也是常事。</h3> <h3>  白冠长尾雉的雌雄差别巨大,雄性体型肥大,头戴白盔,身披金甲,尾羽修长,光彩照人。雌性则体型瘦小,羽色灰褐,也没有那么长的尾羽,俨然一副小土鸡的模样😂,据说雌性是为了承担繁殖和抚养下一代,避免被天敌轻易发现,故不能光彩夺目。</h3> <h3>  今年错过了最佳拍摄节点,白冠长尾雉的出镜率每况愈下,雄性白冠的出镜率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这样,雄性长尾雉的出现镜彰显弥足珍贵(两天,这位骄傲的大将军出镜两次),虽然错过了最佳拍摄期,但我们的运气还是不错,白冠的表现可圈可点,让我们看到了不少的精彩片段,这也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褒奖吧。足够的耐心、坚定的信心、无私的爱心是好的拍鸟人必须应有的标配。</h3> <h3>附上一段白冠长尾雉震翅时的精彩片段。</h3> <h3>谢谢欣赏,原创作品,转载、用图请注明出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