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安纳托利亚(Anatolia),又名小亚细亚或西亚美尼亚,是土耳其亚洲西南部的一个半岛。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亚美尼亚高原。它像一座桥连接着亚洲和欧洲大陆。主要由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组成。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就是镶嵌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它东西大约为400公里,而南北只有240公里。 </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200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在爱琴海沿岸发生后,强大的波斯、马其顿、古罗马、拜占廷、奥斯曼等帝国都先后统治这块神奇的大地。历经无数帝国的打造和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剧烈撞击,使安纳托利亚腹地的卡帕多奇亚地区久负盛名,成为土耳其最具视觉震撼的地区。建于十世纪拜占庭风格的岩窟教堂,千年前的火山爆发和风雨侵蚀后形成的“月球地貌”,使得这儿的“奇石林”与"棉花堡”齐名,同挟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月球表面类似,绵延几千公里,是地球上最适合乘热气球的三个地方之一,被称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们此行参观了格雷梅露天博物馆、精灵烟囱、鸽子谷等亮点,还参观令人惊叹的地下城市,体验入住洞穴酒店的乐趣。</p> <h3> 最期待乘坐热气球俯瞰漫山遍野的蘑菇屋、探访鸽子屋民居,可惜天不遂人愿,留足了两个早上,希望就像肥皂泡,不久都破灭了。这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在早晚的霞光中色彩斑斓,立体感强,是最具震撼力的。可惜老天爷阴沉着一张脸,时不时下点小雨,飘点小雪花地考验着我们。这里到处是奇石区,绵延几千公里。这五张图片是坐在大巴车上随手拍的,而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格雷梅露天博物馆</font></b></h1> <h3>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Goreme Open-Air Museum)处在内夫谢希尔、阿瓦诺斯、于尔居普三座城市之间的陡峭山谷之中。公园内的卡帕多西亚奇石林以壮观的火山岩群、古老的岩穴教堂和洞穴式住房闻名于世。浓缩了卡帕多西亚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汇集了三十多个大大小小不同特色的石窟教堂。格雷梅的意思是“让你看不到”,这些石窟始建于公元4世纪,最初由躲避政治迫害而迁移到卡帕多西亚的基督教徒所修。为掩人耳目,他们将山体凿空修建教堂,内部刻画着色彩斑驳的壁画,美妙绝伦。<br> 虽然卡帕有许多洞穴教堂,但格雷梅露天博物馆的洞穴教堂更为集中、规整,维护得更好,基本上每处教堂门前都立有石碑简要介绍教堂历史和布局。教堂结构是在岩洞中凿出经典的十字拱形和圆顶造型,教堂内仍保留精美的壁画。为了便于区分,根据每座教堂壁画的内容及特点分别进行了命名,“苹果教堂”得名于壁画中某人手持苹果;“神蛇教堂”的壁画描绘的是圣乔治击退蛇的场景;“拖鞋教堂”壁画中的人物个个穿拖鞋;那个“无名教堂”是因为没有壁画;“黑暗教堂”因没有窗户、光线昏暗而得名,而也成了壁画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这些色彩明艳而清晰的壁画描绘的是《圣经》故事,“黑暗教堂”是格莱美露天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岩窟教堂。<br></h3> <h3> 雷格梅露天博物馆最大的特点是平地上有着许多形状奇特的小山峰拔地而起,锥体形的,圆柱形和蘑菇形的,有的石块像是头上带了顶帽子,千奇百怪。这么壮观的喀斯特地貌,因无光影而缺乏立体感,只好后期稍加修饰,好歹别让美景葬送在我的照片中。<br></h3> <h3> 这里奇特的地理环境,源于公元六世纪时期基督徒为了躲避穆斯林的迫害而逃到这个地方,挖房屋,建教堂的结果。特殊的人为与自然相配合的现象,成就了这个奇妙的建筑世界。经过十多个世纪的风化和天然侵蚀,形成一种非常显著的笋状石柱和烟囱状的石岩,环绕着山脉与古老的村庄,蔚为壮观,所以人们称它为“奇石区”。</h3> <h3> 教堂内壁不允许拍照,一门心思眼球运动。无奈以下三张图片源于网站资料,壁画内容为耶稣降临、受难、复活、升天等故事,还有圣经四位作者的画像等等。<br></h3> <h3> 早期的教堂艺术因基督教旧约禁止偶像崇拜,再加上伊斯兰教对人像的禁忌,在八、九世纪的“破坏圣像运动”中,这些壁画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有的全部被毁,有的将人物的脸部刮去,使这些壁画成了残酷历史的见证。看起来破坏壁画,损坏文物不单是我国的专利,国外也屡见不鲜。<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精灵烟囱</font></b></h1> <h3> 卡帕多奇亚周围的峡谷都以颜色或者符号命名,如白色峡谷,玫瑰峡谷,鸽子峡谷和爱情峡谷。在济尔维附近的帕夏贝,有整个卡帕多西亚地区最美、最可爱的精灵烟囱(fairy chimneys)就位于爱情峡谷中。这里有卡帕多西亚最高的仙人烟囱,玄武岩的仙人烟囱。高耸入天的仙人头像下就是教堂,原来是公元5世纪时隐士圣西蒙(St Simeon)的隐修所,至今保留完整。这些精灵烟囱,实际上是一些特大号的圆锥形岩层,松软的岩石酷似锥形的尖塔,尖塔顶端被大自然赋予了一块更加松软的玄武岩“帽子”。数亿年前卡帕多西亚地区的艾尔吉耶斯火山喷发,火山喷吐而出的熔岩改变了周围的地形,几百米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起来形成了凝灰岩和熔岩层。被慢慢风化的岩石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奇观,也称之为"石柱森林","蘑菇森林"。</h3><h3> 一路上,我们尽情地饱览如神话般壮美神奇的“烟囱”,有的高耸陡峭,有的象笋尖,有的如柱形,还有色彩斑斓、高低起伏的小山,以及绿意盎然的树木点缀其间。</h3> <h3> 从高处往下看,精灵烟囱令人瞠目结舌,无法描述当时的震撼,大大小小的烟囱状的石山突兀而来,一个跟着一个撞进眼帘,这是世上绝无独有的一片庞大的怪石群,比较著名的有骆驼谷、三仙女峰等。在此地可以调动你的感官,发挥你的想像力,定能让人流连忘返。</h3> <h3> 这些带着尖帽的石笋石柱,有的排列整齐,有的杂乱无章,像蘑菇,像尖塔,高高耸立在爱情谷里。怪不得好莱坞导演们如此青睐这个地方,这些绝世奇观堪称外星球电影的天然外景地了,著名的美国电影《星球大战》就曾在这里取景的。<br></h3> <h3> 在这片神奇的沟壑与谷涧之中,这些形状怪异的石林,给我留下了无法泯灭的记忆。它们大都有二三十米高,头顶着深色的"帽子",壮观又奇特。如果细细品味这片"戴着帽子"的石柱时,你会惊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骆驼峰应该在此画面中,但我没找到拍摄的好角度。<br></h3> <h3> 近距离走进这片"蘑菇森林",必定会被它不可思议的怪异景象所震撼。蜂巢般的山体和挺立的巨岩,仿佛从诡异的神话中冒出来的一样。这是有名的三仙女峰,据说在太阳升起之时,仙女峰会摆出它婀娜身姿。这里仿佛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精灵与仙女居住的童话世界。</h3> <h3> 卡帕多奇亚不愧为地质学上的一朵奇葩。岩石表面甚为光洁,随着阳光和云影的变幻不断改变自己的色调。它有的呈浅红色、赭色或棕色,有的则呈灰色、土黄色或乳白色。因为没有光线,所以呈土黄色居多。如果在光影中、在蓝天之下,欣赏大自然的杰作,那该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一种怎样的愉悦和享受?</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鸽子谷</font></b></h1> <h3> 鸽子谷属于一个天然的自然景观,是卡帕多奇亚地区为数不多的鸽子洞穴集中地。在这幽美的山谷两边,到处的是大块的石头,倘若你仔细看在石头上都是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鸽子洞。对于卡帕多奇穴居的那些居民来说,鸽子所具备的不仅仅是传信的作用,而且还是人民生活所用的肥料以提供及营养的源泉。</h3><h3> 观赏鸽子谷,天空拌着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着,远远望去山谷像挂了一层霜,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大自然竟如此的奇妙。</h3> <h3> 这里是一个很优美的山谷,到处是大块的形状各异的石头,可谓集奇石于一谷。山谷被少许的白雪描绘出清晰的沟壑纹理,与绿草和树花点缀着鸽子谷。<br></h3> <h3> 不同时段的鸽子谷色彩纷呈。傍晚,我们又站在高坡上远眺鸽子谷。只见成群结队的鸽子一起回巢,千鸽齐舞,在人们头顶上盘旋着,场面煞是壮观。山岩都是奶白色,无规则地矗立在峡谷中,在夕阳下熠熠生辉。<br></h3> <h3> 乌奇萨是鸽子谷最高处,是第三个堡垒的意思,它是卡帕多西亚典型的洞穴社区,另外两个分别是厄古普和欧塔希沙。乌奇萨的地势最为险要,挺立在一片平原之上,岩石有60米之高。此时光影极好,攒足了一天的劲,几秒钟就全挥霍掉了。<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地下城</font></b></h1> <h3> 当你为卡帕多奇亚这些奇特地貌惊叹的时候,你也许不曾想到,在这地表以下还隐藏着一个足以容纳上万人居住的巨大的“地下城市”。卡帕多奇亚已经有36座地下城对外开放,保守估计最少还有100多个地下城尚未挖掘。这些地下城市的总规模究竟有多大,也许永远是个谜。没人知道它是何时开始修建的,一般的说法是,为逃避罗马统治者的迫害,一部分基督徒曾来到这里,他们发现这里的火山岩质地较软,容易开凿,于是就在这里兴建了地洞,以防御追兵。到公元7至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安纳托利亚,东正教徒逃到卡帕多西亚避难,并将地洞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地下城。</h3><h3> 很多人都看过我国一部军事科教片《地道战》,至今对那些隐蔽在地下的特殊作战工事印象深刻。而在卡帕多奇亚,令人震撼的地下城以“凯马克勒”和“代林库尤”为代表,曾经有数万之众的人群生活在这里。他们在营造的地下战斗堡垒里,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令人难以置信。无论如何,我们那个地道还是在泥土里挖掘的,卡帕多奇亚是在岩石里凿刻出来的,真的让人很惊叹,很震撼!</h3><h3> 我们此行参观的是凯马克勒地下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距离格雷梅镇最近,人气最高的地下城。<br></h3> <h3> 当我们沿着狭窄的通道进入地下城,走入地球深处,昏暗的灯光下,看着沿途有栓柱的马厩,带有祭坛和洗礼池的教堂,开有通风口的墙壁、谷仓和磨房,漆黑的厨房和烤炉,储存油、酒和水的罐子,挤压葡萄的水槽,地下城设施齐全,到处是人们穴居生活的痕迹。</h3> <h3> 为便于长期在地下生活,居民还修建了功能各异的房间,有储藏室、葡萄酒窖、厨房、教堂、坟墓、学校,甚至还有畜养动物的地方。</h3> <h3> 城市的居民平时生活在地上,每当有外敌入侵时,人们就会迅速从地表撤入地下,并在坑道中枢用巨石封堵,控制住进入的道路,将敌人挡在门外。这里最多可藏匿1万人,让人不禁想起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军民修建的地道,真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块圆形巨石是用来堵门御敌的,但不知道是如何运送到此的。<br></h3> <h3> 它上下共分8层,其迂回曲折的走廊又低又窄,人在里面需弯腰行走。通往地下城的通道隐藏在村子各处的房屋下面。这些古城从地面往下层层叠叠、深达数十米,纵横交错。到处都是洞,房间之间有很多的“窗户”,小路绕来绕去,上上下下的路有好几层。<br></h3> <h3> 游览了卡帕多奇亚的地下城,一方面对这个规模庞大的地下城赞叹不已,另一方面也对低矮狭窄的空间内上万人一起生活感到不可思议。几千年前,从坚硬的熔岩层中凿挖出这么大的空间,其难度可想而知。面对地下城这样无法想像的壮举,只能感叹古人的非凡毅力!<br></h3> <h3>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卡帕多奇亚地下城最终成为绝响,留下了许多千古谜题。
它们为何而建?为何这一修建能持续两千年?这么大规模的地下城又为何被废弃却上千年无人知晓?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谜使得地下城成为卡帕多奇亚的另一个传奇。<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入住洞穴酒店</b></font></h1> <h3> 格雷梅的岩洞旅馆非常有特色。在卡帕多奇亚,一根根冲天而起的石笋是屡见不鲜的,可是聪明的古代人就利用这些天然柱石建造了房屋。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有点像中国陕北的窑洞。现在的格雷梅镇内,人们几乎把所有的石柱都拦腰掏空,然后地上铺上地板,设置暖气,安装电灯,还修建了完善的卫生间设施,最后形成一个又一个极具特色的洞穴酒店,引吸着无数游人。这是我们住两宿的洞穴酒店,亲自体验下趣味无穷。<br></h3> <h3> 早在公元前1800年,卡帕多奇亚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了。赫梯人是最早的一批居民,随后是波斯人和罗马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时期,卡帕多奇亚成为收到宗教迫害的基督徒们的避难所。正是这些人,在4-11世纪将基督教在卡帕地区普及开来,使今天的人们得以见到大量的修道院、地下城和修在山洞里的教堂。即使后来的统治者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覆盖到了卡帕地区,但基督教幸运地被包容,他们的教义及遗迹也得到保存。 </h3><h3> 可能世界上真的没有另一个卡帕多奇亚地区了,千百年来由天然火山石风化形成的怪石尖形山和连绵不绝的宗教文化史将这边地方变成梦一般的地方。连绵数英里的洞穴、地道以及数百座完整的地下城市令到此一游的客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一个地球以外的世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焕发着惊心动魄的美,令无数旅行者魂牵梦绕。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风化区”,触目所及尽是被“吹残”后的天然石雕。奇妙的地形,悠久的历史,始终支撑着这片土地,吸引无数游客。<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