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秦淮河畔话春秋

湛蓝的天空

<h1>三月二十三日下午就到了南京,头天晚上住在南京栖霞区,因为周末公务员考试,一房难求,无奈只能选择城外,好在早晨九点多我们就到了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宛如金陵古城的名片一般,吸引着无数游人纷至沓来,我们的到来只是增添了一点游客量,虽然我也猜得到这就和上海的城隍庙一样不会吸引本地人驻足,所谓的美食也充斥着宰客的现象,但依旧不能削弱它的影响力。可能来的较早,游人不多,到了这里就一下子喜欢上白天的秦淮古街,它少了夜幕下的噪杂,却多了份难得的恬静,碧盈盈的河水如镜面般,不知凝住了多少六朝金粉。秦淮河是南京的第一大河,历史上很有名气。从南朝开始,秦淮河就已经是名门望族聚居之地。无数商船往来河上,不舍昼夜,许多歌女寄身河畔楼阁,轻歌曼舞,留下许多佳人故事,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美誉。历史上有名的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等个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都是岀自秦淮河。</h1> <h1>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秦淮河是因一篇文章而出名,这就是朱自清著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其实说到桨声灯影,秦淮风光最著名的灯船从明代便已盛行。河上大小船只一律悬挂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以乘灯船为荣耀。如今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更具规模,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等一系列景观,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身,极富情趣和魅力。可以想象到夜晚整个秦淮古街会变得更加热闹,也许可幻化成才子佳人,在五光十色流光溢彩中再感受灯火阑珊中夜泊秦淮的乐趣,所以,上午只是在夫子庙街头逛了逛,到贡院和中国科举博物馆走了走,计划第二天傍晚再来秦淮河。</h1> <h1>逛夫子庙景区时,忽然发现与灯红酒绿秦淮河相伴的还有江南贡院。天壤之别的场景相依相伴,真是蹊跷。一边是莺歌燕舞中一掷千金的奢靡,一边是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的科举。天时地利人和,难怪总会发生点才子佳人的故事。于是,怀着复杂的情绪走进了河畔江南贡院。刚进院子就看到一面墙壁上醒目的“状元”两个大字,两侧房间大门上也有“状元”“榜眼”“探花”字样,想必是引起今人参观时必要的联想。的确,这些字眼马上勾起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一类苦读的掌故。寒窗十年,梦想的就是出人头地,其实,比读书更苦的是考试。且不说水陆兼程的劳顿与艰辛,也不必说因经济条件困窘带来的无奈,仅就那场场考试而言,便是一次次炼狱般的煎熬。</h1><h3></h3> <h1>走进江南贡院那一格一格的“考室”,细看上边的文字介绍。一个人在容膝之地,吃喝拉撒,还要绞尽脑汁地做文章。蚊子叮人、臭气熏天、饭食粗糙、腰脚无法伸直……据说江南贡院最兴盛的时候有两万多考生,一起为功名而置身这样一格一格的“考室”里接受三天的煎熬,中途不得离开,为了金榜题名,为了光宗耀祖,他们不得不忍受非人的待遇。这样的考试除了考量十年寒窗苦读的毅力,同样考验着他们的体质和智慧。难怪范进中举之后要发疯了,那是喜极而疯,那是长年累月压抑后的大释放,同时也体现出科考对人性的扭曲。</h1><h1>当然,毋庸置疑,这是一条通往仕途的公平之路,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为了公平,他们在进入考场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随时面对粗蛮呵斥的小吏,甚至遭受人格的污辱与尊严的践踏。他们在进入“考室”之前,不仅一身上下从外到内要接受严格的审查,连书童那挑行头中的一只袜子、一盏油灯都不放过。</h1><h1>经过这样的考试,从国家而言,的确挑选出一拨又一拨人才。如唐寅、郑板桥、施耐庵等,他们都是在江南贡院应试,最终走向全国,走向更大的历史舞台。贡院河边就立着当年从这里走出去的才子们的石雕像,他们身旁正在绽放的连翘花,似乎为他们的黄袍马褂添一抹亮黄。</h1><h3></h3> <h1>从这里贡院河畔向东西两端望去,河面倒映着白墙黛瓦,一排红色的灯笼挂在空中,好美的风光!十里秦淮河畔,秦淮楼阁相挨,当时的歌女楼妓就住在这里些房间子里吗?一河相隔,才子佳人的故事连绵不绝。经年流转,史上众多名人雅士都很青睐此地,据说唐朝诗人刘禹锡游金陵,看着以前非常显赫而后来又成为废墟的王谢宅第,曾作《乌衣巷》诗一首,慨叹这种历史变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h1> <h1>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住这一地区。夫子庙附近的桃叶渡,据说是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渡口。相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与其妹桃根乘舟来到这里,王献之来到渡口迎接,并作《桃叶歌》相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渡以王献之的风流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又以其“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优美景色使人陶醉。</h1><h1>唐代诗人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商女),而是指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人。这是诗的弦外之音。</h1><h3></h3> <h1>“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绘的秦淮河畔在当时的繁华景象。</h1><h1>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共游十里秦淮并且各自都写了一篇游记散文,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名。在他们清新优美的笔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卖艺歌女的同情与尊重,更可以看到作者对茵陈如酒的十里秦淮的喜爱与眷恋。</h1> <h1>在贡院对门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我拜读了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字,从那一份份如刀刻般的工整书写试卷中,不难感受到他们埋头苦读而倾注的心血和汗水,文字背后的辛酸与付出,今人恐怕难以体会和理解。当然,舞弊现象也还是会出现的,就像历朝历代惩治贪赃枉法的手段都极其残忍,但贪污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舞弊也是如此。我们从江南贡院每一楼层的简介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年一度的状元名字镌刻在上边,同样,那些采用各种手段舞弊者的名字也一样耻辱地留在历史长河中。</h1><h3><br></h3><h3><br></h3><h3><br></h3><h3></h3> <h1>据史料称,那是一个状元制造加工厂,它存在的800多年里平均每年都有一个状元从那些分成一格一格的“考室”里脱颖而出。想想看,高考体制仍然是最公平体制的今天,无论是高新一中,还是西工大附中,曾被坊间描述成高考加工厂,但与昔日的科举考试相比,差距岂可以道里计?由此再想到媒体上宣传的各地“状元”,让人不禁为之莞尔。</h1> <h1>从乌衣巷出来就看到了李香君故居媚香楼,李香君生于明末清初,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但是李香君的父亲在明朝皇室的党政之争当中,受到了对手的迫害,最终丢掉了乌纱,家产都被查光。李香君年纪还很小,但是却不得不跟随自己的母亲李贞丽流浪,李香君八岁的时候,将自己的姓氏改掉,跟随母亲李贞丽姓李。后来母亲李贞丽在秦淮河岸开了一家青楼,也就是后来名声大噪的媚香楼。李香君不仅仅精通琴棋书画,而且拥有一副好嗓子,歌声圆润,沁人心脾。但是李香君却不会轻易的开口唱歌,不论来媚香楼的达官显贵出多少钱,李香君都不会唱歌。但是,如果李香君遇见了自己钦佩或者是仰慕的人,李香君便会主动歌唱。在南明八大才子之一的侯方域出现在媚香楼时,李香君便为侯方域唱了歌。俩人一见倾心,双双坠入爱河,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李香君嫁给了侯方域为妾。但是侯方域因为参与政治事件,受到迫害,被逼逃亡。在侯方域逃亡期间,李香君拒绝了所有前来提亲的人,甚至以死明志,最终等回了侯方域。而后世也称赞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写下了诗篇,表达对李香君的敬仰之情。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把李香君的故事写进了剧本而流芳百世。</h1><h3></h3> <h1>“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秦淮风光带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复建以来,至今已有几十载。从历史角度看,文明总是从有水的地方来的。且不说生命本身是从水中来,就是看几大文明古国,哪个又离得开水呢?正如同黄河之于中国、恒河之于印度、尼罗河之于埃及。或者缩小到城市范围看,如同嘉陵江之于重庆、府南河之于成都、松花江之于哈尔滨、湘江之于长沙、珠江之于广州。</h1><h1>秦淮河对于南京就是这样的河,秦淮河在通济门分两支,一只绕道南城墙外向西流,称为外秦淮河;另一只通过东水关进了南京城,这才有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繁庶秦淮。</h1> <h1>南京城内的秦淮源自通济门,美在夫子庙。白天看河水并不干净,有些发黑,显得怪沉重的,似乎连荡几道波纹都那么费劲,可在夫子庙、得月台、文德桥、石坝街、乌衣巷、朱雀桥、秦淮人家及贡院长长的走廊之间不知怎么就显得美起来了。 除了岸上人多,河里的人也不少,坐着画舫或是小船在泮池里随波荡漾的,大大小小的船儿像是在开碰头会,大船还像个样子,有几份古意;有的小船就有几份“今趣”了,它有个顶,看上去象是辆开在水上的夏利,很好玩。船儿一会儿穿过文德桥,一会儿钻过朱雀桥,来来回回的,好不快活。看着这些快乐的人儿和船儿,心情是不会不快活的,这长长的秦淮,给古老的南京带来不只是富庶、便利、金粉烟水气,还有数不尽的快乐。</h1> <h1>早在六朝时代,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已是繁华的地区,十里秦淮两岸是贵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隋唐之后,一度冷落。明清又再度繁华,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为江南佳丽之地。秦淮风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此就有很好的叙述。</h1><h3></h3> <h1>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夫子庙附近的河房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风流韵事发生在这里。</h1><h3></h3> <h1>秦淮夜色,灯火阑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或泛舟于秦淮河上,或凭栏远观于朱雀桥边。我从下午就又开始徜徉在古秦淮景区,尽管身体疲惫不堪,但夜游秦淮的兴致却不减。是因为十里秦淮六朝金粉?还是因为秦淮八艳天下闻名?仔细想来,大概是二者皆有,再加上自古秦淮繁华,歌女隔江尤唱、轻歌曼舞,才子文人,流连忘返,佳人故事,千古流传。如此一来,人们夜游秦淮摩肩接踵便也不足为奇了。春风熏得游人醉,夜色渐浓,秦淮河两岸,花灯开始灿烂。远远望去,秦淮夜色,古韵犹存,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梁雕栋,古色古香,好一派古都金陵的繁华市井,令人沉醉,久久不愿归去。看灯影摇曳,秦淮河上,烟笼寒水,桨声阵阵,画舫凌波,浓酒歌笙,如此良辰美景,游人不亦乐乎。</h1> <h1>秦淮河与夫子庙一衣带水,由文德桥相连,一边是贡院书屋的谦谦君子,一边是阁楼红帐里的二八佳人,因了“君子不过桥,过桥非君子”这话,衍生了渡才子过河会佳人的画舫,想来“擦边球”古来有之。秦淮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无数朝代里或沉重、或清浅的失意怠倦,文人骚客、仕人遗老,居庙堂之高的贵人达官,带着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羁绊,在这十里秦淮上,在微凉却又飘荡着迷离的夜色里,听听江南小调,品品香茗佳肴,美人在怀丝竹犹耳。大抵可以用浅斟低唱挥一挥尘世的浮名、官场的跌宕。</h1><h3></h3> <h1>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南宋隅安、晚明落魄的萧瑟,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一段段醉生梦死,与文人政客相互交缠的一腔腔辛酸与无奈,至今已变得遥远,曾经的十里秦淮唯一不变的,大抵是这喧嚣吧。如今,站在桥头欣赏秦淮河迷离的夜色,河水流光溢彩,你看各地的游人、各色的景象、各样的声音,而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的春风大抵也成了不同口中不变的丝竹弦乐、昼夜笙歌,还有的就是一水秦淮承载着千古悠悠多少才子佳人的梦幻……</h1><h3><br></h3><h1> 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日于家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