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分泌大量炎性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态,它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和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原发性HPS发病年龄多<2岁,大多伴有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隐性遗传。获得性hps可出现于任何年龄阶段,以>8岁多见,目前尚没有找到明确存在的免疫缺陷。</b><b>
</b><b> 一、获得性HPs的病因</b><b>
</b><b> 获得性HPS较常见的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多见)、自身免疫病、药物等,目前也有移植术后相关HPS的报道。感染相关性HPS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又以<font color="#ed2308">EB病毒</font>感染最为常见。一些非病毒性病原体如细菌、真菌、原虫等也可引起HPS,此外也有结核诱发HPS的报道。恶性肿瘤相关性HPS多数发生于成人,以恶性淋巴瘤相关HPS居多HJ。风湿性疾病也可继发HPS,有人将其称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b><b><br></b><b> 二、获得性HPs的病理生理机制</b><b><br></b><b> 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免疫调节异常、免疫活性细胞积聚、炎性细胞因子大量产生,在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感染等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产生白细胞介素(IL)-l、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干扰素(IFN-γ)等大量细胞因子,IL一1和IL-6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引起发热。TNF-a和IFN一γ等则对骨髓造血起到负调控作用,即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导致各类血细胞减少。研究发现,TNF-a和IFN-γ等炎症因子的升高是导致血细胞减少的最主要原因,而巨噬细胞和组织细胞过度活化,吞噬血细胞引起的血细胞减少只起到次要作用。同时,TNF一a升高也可以抑制脂蛋白脂肪酶水平,<font color="#ed2308">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font>。活化的巨噬细胞不仅能分泌铁蛋白,还可激活纤溶酶原,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活化的淋巴细胞则可产生大量可溶性IL-2受体(sCD25)。所以在HPS患者中可以检测到高水平表达的血清铁蛋白和sCD25。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器官,最终发展至HPS的严重状态。</b></h1> <h3>三、获得性HP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h3><h3><br></h3><h3> 1.临床表现:获得性HIS临床表现多样。王旖旎等曾对多中心来源的72例确诊HPS患者进行诊疗分析,发现100%患者出现发热,其余依次为脾脏肿大(83.3%)、呼吸系统症状(63.9%)、肝脏肿大(54.2%)、浅表淋巴结肿大(48.6%)、黄疸(38.9%)、皮疹(34.8%)、浆膜腔积液(33.3%)、皮肤淤斑或出血点(33.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5.6%)、肾功能损害(4.2%)等。国外也有类似报道,如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血细胞减少,脾大。但皮疹、淋巴结病和腹泻较少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现于超过半数的患者,可能与这些文献多报道儿童病例有关。</h3><h3><br></h3><h3> 2.实验室检查:包括对HPS各种诊断特异性指标的检测等。研究证实,HPS患者多数有肝功能损害,其中以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最为显著,可能与患者多脏器功能受损,肝脏损害严重,累及线粒体,同时心肌细胞受到破坏有关。噬血现象在开始时常不出现,到疾病进展期才会出现。HPS中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也可以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脑脊液改变,因此可以行腰穿做上述指标的检测。Okamom等一1研究发现,随着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肝脾大的出现频率和铁蛋白水平也随之升高,HPS也就更典型。提示甘油三酯水平的监测也日渐重要。</h3><h3><br></h3><h3> 3.辅助检查:胸片可表现为肺部病变,如肺间质改变、肺水肿和胸腔积液等。腹部超声可提示有腹水、胆囊壁增厚和肾脏增大等表现⋯。在肝脏则类似于慢性持续性肝炎的组织学表现。CT和MRI提示可能有大脑白质萎缩和钙化等。</h3><h3><br></h3><h3> 四、获得性HPS的诊断标准</h3><h3><br></h3><h1><b> 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分子生物学诊断符合HPS或者以下指标8条中符合5条即可诊断:<font color="#ed2308">(1)发热:持续>7d,体温>38.5℃;(2)脾脏肿大(肋缘下I>3 cm);(3)血细胞减少(外周血中三系中至少有两系以上减少):血色素<90 g/L(<4周的婴儿:血色素<100 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几且非骨髓造血功能</font><font color="#ed2308">减低所致;(4)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空腹甘</font><font color="#ed2308">油三酯≥3.0>500pg/L;(8)可溶性IL-2受体(scms)水平明显升高</font>。如果患者持续发热,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同时伴有其他系统临床表现且无法用原发病解释,就可高度怀疑HPS的诊断。2009年美国血液病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Hematology)在HLH-2004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修改:(1)分子生物学诊断符合HPS或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XLP);(2)以下指标4条中至少符合3条:①发热,②脾大,③血细胞减少(外周血中三系中至少有两系以上减少),④有肝炎表现;(3)以下指标4条中至少符合1条:①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发现噬血现象,②铁蛋白升高,③可溶性IL-2受体(sCD25)水平升高(有年龄相关性),④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失;(4)其他可支持HLH诊断的指标:①高甘油三酯血症,②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③低钠血症。国外有研究曾对HPS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血清sCD25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确诊组患者的NK细胞活性和血清sCD25水平在疾病早期100%出现异常。说明NK细胞活性减低及sCD25水平升高可以作为获得性HPS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增高也是诊断HPS的一条重要标准,但有研究报道在330个铁蛋白>500pg/L的患者中,仅10例患者确诊为HPS,而只有当铁蛋白>10 000pg/L时才对确诊HPS有90%的敏感性和96%的特异性。同时,血清铁蛋白的升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可发生在所有能够导致铁代谢异常的疾病,因此在诊断获得性HPS的过程中也缺乏特异性。铁蛋白中的氨基酸侧链被糖基化修饰后叫做糖化铁蛋白。王昭等运用植物血凝素吸附法研究确诊HP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发现,确诊为获得性HPS的患者糖化铁蛋白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确诊为获得性hps的患者,其糖化铁蛋白的比值均低于20%。由此可见糖化铁蛋白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获得性hps的更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如果血清铁蛋白增高而糖化铁蛋白比值下降,则对疾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hps的发病机制是高细胞因子血症的形成,所以对各种重要细胞因子的研究至关重要。疑为hps的患者应行骨髓穿刺和腰椎穿刺。有研究曾对获得性hps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疾病早期噬血细胞现象仅发生在少数患者,其在诊断hps时的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77.8%。由此可知,噬血细胞现象在诊断获得性hps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没有噬血细胞现象并不能排除hps的诊断。</b></h1> <h1><b><font color="#ed2308">高AST</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第二天的拷贝数已达10^5</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三系减低,WBC <1.0</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高铁蛋白</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FIB降低<1.0</font></b></h1> <h3>高甘油三酯</h3> <h1><b><font color="#ed2308">高LDH</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外周血中未见噬血细胞,但是骨髓片内给出了答案</font></b></h1> <h3>吞噬了中性粒细胞</h3> <h3>中性粒细胞</h3> <h3>中性粒细胞</h3> <h3>吞噬细胞的碎片</h3> <h3>吞噬了晚幼红细胞,这个最有意义</h3> <h3>吞噬了红细胞,意义重大</h3> <h3>吞噬了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h3> <h3>吞噬了血小板</h3> <h3>一个粒细胞和有核红</h3> <h3>吞噬了完整的粒细胞</h3> <h3>被吞噬的细胞已成碎片</h3> <h3>吞噬红细胞。意义重大</h3> <h3>吞噬了中性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h3> <h3>红细胞和血小板,意义重大</h3> <h3>大量的红细胞</h3> <h3>粒细胞</h3> <h3>红细胞和粒细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