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西藏之旅(2)——驰骋在天路上

田 丁 (人文风光摄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西宁站后不久,我们的列车便进入了漆黑一片的茫茫高原,没有任何灯光。我们能做的只有睡觉。三点四十四分忽见窗外远远处有一片灯光,我当作又到了哪个车站,其实不是,列车与灯光擦肩而过。迷糊中也不愿意打开手机定位是哪个县镇?等这片灯光移去后,窗外又呈现出寂寞无声的死黑,只有一轮弯月悬挂在天空,所能听到的还是火车车轮撞击铁轨的咣当声,我又睡了过去......。想想这次乘火车遇到了两样事情觉得挺新鲜:一是上高原需换车,换成有氧列车,要折腾一下。这是铁路部门保护我们乘客的身心安全,可以理解;第二件事是车子换好以后,用车票换成卧具卡的时候要填写一份个人健康保证协议,要把个人的详细信息填写清楚,要保证你没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万一出现什么不测和铁路部门无关等等,签字画押以后你才能领到卧具卡,好有点恐怖! 还有那份带有详细个人信息的纸片列车员是如何处置的?令人担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格尔木停留的时间稍长一点,是为了调换车头,由电力机车改成了内燃机车牵引。虽说我们乘坐的是上海直达拉萨的火车,但是到了西宁站,我们要换上另一辆同型的火车,我们要把所有的行李带上,搬到站台另一边事先等候的火车上,同车厢同铺位(同车座)置换,为何?从西宁往拉萨的这段路上我们上了高原,置换的这辆车提供供氧服务,有了氧在天路上行驶这趟车的环境肯定比我们上一趟乘坐的车要舒服得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去拉萨我们乘坐的是火车,乘火车最大的优势是白天可以看到沿途的风光,我们有两个白天可以舒舒服服地观赏,特别是二十八日的白天,从西宁至拉萨的路上,我们成了天马行空,我们从来没走过这么高的路,进入眼帘里的风景是我们一辈子也没看到过的风光。我们看到了可可西里;我们钻过了两条隧道:风火山隧道和昆仑山隧道;我们 骑上了清水河特大桥、长江源特大桥、三岔河大桥和拉萨河特大桥;我们亲吻了措那湖,我们翻越了唐古拉,我们经过了那曲......,遗憾的是昆仑山口等一些特定的地点我们是在梦中路过的,没能看到。最精彩的当属上了唐古拉之后,那种给人的感觉就像不在地球上,象是在另一个世界,窗外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空气透明度很高,一切看起来都很清晰,在距离上给人以错觉。这里的美是一种粗犷的美,这里的景色已经远远超出了许多人以往的审美经验。没看过,看也看不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一篇美篇基本上全部用的手机拍摄,手机方便啊!而且在弱光的环境下手机能马虎应付。第三天醒来,我们已到了荒无人烟的可可西里无人区,面对着这么美的景色,相机应该发挥它的作用,虽隔着车厢的脏玻璃拍摄,但拍出的效果远比手机好了许多。不过车窗玻璃也太脏了,有的看了不忍目暏,凑合着吧,记录的是在天路上行进的过程实况,不能谈拍摄的质量。但这些在天路上拍到的景色自己感到很满足,我一样把它们视同西藏之行的片子作为永久性珍藏,毕竟这是一段人生很有意义的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换乘的这趟车上除了有集中的供氧口之外,在每个人的床头有单独的供氧口,当你遇到呼吸困难时,可以利用此供氧口吸氧,以利自己的呼吸正常。</h3> <h3>  东方亮起了晨曦,新的一天即将来到。我们在哪儿?我们现在在祖国的青藏高原上,这片土地叫“可可西里”!</h3> <h3>  “可可西里”,好多人知道这个地方,它是和无人区联系在一起的。谈起可可西里无人区危险的来源,要说的就是它恶劣的天气条件和自然条件。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地方因为海拔比较高的原因所以比较缺氧,空气非常稀薄,气压非常低,超出了人类的正常承受范围,并且气温也特别低,尤其是晚上更甚。</h3><h3>  并且这里的地貌情况非常复杂,泥潭、沼泽、沙漠、湿地在无人区里更是应有尽有,如果是独自一人来闯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话无疑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因为这其中的任何一样都可能要了你的命。</h3><h3> 其次,除了恶劣的天气环境和地貌,它的另一方面危险则是来自无人区中不可知的野生动物。因为上面恶劣的生存条件,可可西里这片区域被称为无人区。</h3><h3><br></h3> <h3>  和青藏公路擦肩而过。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西藏拉萨市。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沿途景观比较大气磅礴且丰富。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一年四季通车,是5条进藏路线中最繁忙的公路。</h3> <h3>  咦?下床小伙子带的方便面此刻变成了一只像鼓足气体的小包包?怎么回事?</h3> <h3>  繁忙的青藏公路。</h3> <h3>  这是防风固沙的设施?沿铁路线看到不少。</h3> <h3>  看到了有水的地方还结着厚厚的冰。</h3> <h3>  看到了藏野驴!</h3> <h3>  这边更多!看得出这里的野生动物已经不惧怕在它们身边轰隆隆经过的绿色长龙了!</h3> <h3>  车厢里所有的标识都有藏、汉文共同组成,这是告诉你,你已经进入藏区了。</h3> <h3>  行驶了一段路程之后,我发现青藏铁路是沿着青藏公路而建的,和青藏公路平行或交叉。因为青藏公路先于青藏铁路建成,建铁路的大量物资肯定由公路来承担运抵。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列车正在行驶中的青藏铁路。</h3><h3>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h3><h3>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市,西至拉萨市,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h3><h3>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终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景区。青藏铁路分为青藏铁路西格段和青藏铁路格拉段,其中青藏铁路西格段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h3><h3> 青藏铁路西格段全长814千米,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线建成通车,2000年初启动扩能改造工程建设,2001年10月完工,2007年开始进行复线建设,2011年6月29日完工并实现电气化运营。 </h3><h3> 青藏铁路西格段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h3><h3> 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上的供氧装置分两种,一种是弥散式供氧,即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使每节车厢的含氧量达到23.5%;另一套系统为分布式供氧,即如果旅客需要更多氧气,可以随时取用座位底下的吸氧管,以免出现高原反应。分布式供氧装置不仅每位旅客座位下有,还分布于走廊的墙上、车厢连接处。</h3><h3> 青藏铁路建设,创造了西藏铁路运输史上的多项纪录。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千米;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全长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是世界高原冻土铁路的最高时速。 </h3><h3>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h3><h3>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对此,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如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在高寒地带建成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这些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也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h3><h3><br></h3> <h3>  青藏铁路沿线架设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铁塔,上面看到的是“中国移动”四个大字,基站的供电都是来自太阳能。难怪一路走来,打电话和上网几乎轻而易举。</h3> <h3>  好像看到人烟了。</h3> <h3>  放大看,像马不像驴。</h3> <h3>  这个非常明显,是藏野驴。看到了藏野驴,也算是一种幸福。</h3> <h3>  两条青藏线的汇拢。</h3> <h3>  终于看到一个人了,好稀奇!</h3> <h3>  黑色的大鸟,说不出名字来。不象秃鹫。</h3> <h3>  到了一个小站,和旁边的一列货车并停,借货车车厢的黑色作背景,看看我们的车窗有多么地脏!</h3> <h3>  过了十一点,大概在十一点十五左右,我们的列车的速度突然慢了下来,列车员告诉我们,是我们的列车在爬坡,唐古拉山到了!大家都惊奇地掏出手机和相机,纷纷留下一张张精彩的瞬间。</h3> <h3>  唐古拉山是在5000米的高原上耸立起来的山脉,海拔6839米。它的山顶是约5000米的准平原,面上的山脊已在雪线以上(雪线为5300米)。唐古拉山脉的西段在西藏自治区境内,东段则为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的界山。它的西端在东经90°附近逐渐没入羌塘高原之上,东南与横断山脉中的他念他翁山脉-云岭山脉相接,全长约700千米,山体宽150公里以上,东段霞舍日阿巴山是长江正源当曲河的发源地,主峰各拉丹冬是长江西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唐古拉山还是长江和怒江的分水岭,与喀拉昆仑山脉相连,其西段为藏北内陆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怒江、澜沧江和长江都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北两麓。 </h3><h3>  唐古拉山还有小规模更新世冰川残留,刃脊、角峰、冰川地形普遍,中更世形成的冰川比今天的大约28倍,准平原面上可成小片冰盖,它的两坡冰川堆积物厚达800米以上。冰川消融后,山地就急速上升。两侧则承受更多的泥沙石砾,发生地层下陷,形成近东西走向的湖区和喷出温泉。山坡上形成喀斯特地形。南坡比北坡的冰川少,但冰川地形以南坡发育。 </h3><h3> 唐古拉山脉在中生代时,因为羌塘地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褶皱隆起并逐渐露出海面。以后,这一地域受新生代几次造山作用的影响,继续上升,而形成如今的山体。 在地质学上,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薄皮构造的一部分,是由其南边的班公错-怒江断层带和北边的澜沧江断层带夹峙的产物。唐古拉山的垂直自然带谱属于大陆性,但东段为半湿润型,西段为半干旱型。</h3><h3> 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是青藏铁路全线气候最恶劣、地质条件最差、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斜坡湿地广布,高地温、高含冰量冻土地段较长,冻胀、融沉作用强烈;安多以南分布有岛状冻土和深季节冻土。冬春季节气温很低,寒风凛冽,七八月份天气稍微转暖时,雨水丰富,飘过一片云彩来,不是雨雪就是冰雹。 </h3><h3></h3><h3><br></h3> <h3>  一辆大货车抛锚了。</h3> <h3>  山体的一部分。</h3> <h3>  唐古拉山上的一座小站,地名叫“布玛德”。站上的铁路维护工人在向我们招手致意。当然我们也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真正半天下来了,才在窗外看到有这么多的人,好亲切!</h3> <h3>  近看唐古拉山山体。</h3> <h3>  成群的牦牛。能拍到动物也是我们一件欣喜若狂的事。</h3> <h3>  看到一片蓝色的湖。</h3> <h3>  下床的小伙子告诉这这湖叫做“措那湖”。回家上网查了一下,措那湖,位于西藏安多县城西南20公里处,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山脉之间,属高原湖泊型自然风景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海拔高度465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安多县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景点之一。</h3><h3>  措那湖湖内绿水清漪,鱼儿跳跃;湖边远眺,卓格神峰隐隐作态,山水相映,是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湖”,每到藏历龙年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是安多及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h3><h3> 我们是在湖的东面与宁静美丽的神湖贴身而过,近处仅20米。</h3><h3> 在蓝天白云和一望无垠的草原的映衬下,夏季清澈碧绿的措那湖显得分外美丽。</h3><h3> 唐古拉山脉南部河溪均汇入措那湖再流入怒江。</h3><h3><br></h3> <h3>  野牦牛逐渐多了起来。</h3> <h3>  终于看到了羊群。有羊群的地方就有了人家。</h3> <h3>  那曲到了。</h3> <h3>  那曲站,我们作了短暂停留。列车员让我们下来透了下新鲜空气,想不到列车外真的寒冷,阳光刺眼,只有六分钟的时间,拍了几张纪念照就匆匆回到了车厢。那曲,以前只知道生产“冬虫夏草”的地方,想不到今天我在此留下了脚印。</h3> <h3>  那曲过后,看到房子逐渐多了起来。</h3> <h3>  这是拉萨至那曲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现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现在的老青藏公路(109国道)运输压力越来越大。拉萨至那曲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入藏的交通能力,也会为藏区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h3> <h3>  山脚下的藏族人家。</h3> <h3>  羊八井到了,证明拉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h3> <h3>  太阳落了山,山上的牛群在了阴影之中渺无影踪,拉萨就在眼前,我收起了相机,整理了行李,和大家一起做好了下车前的准备。驰骋天路之旅即将结束。</h3> <h3>  过了拉萨河以后,拉萨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h3> <h3>  脚踏实地踏上了拉萨的土地。</h3> <h3>  拉萨火车站站前广场是不能拍照片的,布达拉宫可以拍,为何这里不能拍?走过好多地方,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广场内人可以不能驻留可以理解,不让其拍照实在是想不通。只好在远处按了一张留作纪念。初到拉萨,一个大大的问号至今还留在了心里。</h3> <h3>  </h3><h3><br></h3><h3> 本集完。      </h3><h3> 本文作者:笔名田丁,从字面上一看便知其含义。上世纪50后。其实这是父亲的笔名我拿来用了,为了纪念他。闲暇时,喜欢用摄影来记录点滴生活,抒发情感。现在有了“美篇”,为了更好地为看官理解图片内容,略赘上几段文字加以说明。图文并茂,不求专业,不索知音,只是漫步人生中留下一串串脚印。所发图片都是原创,图片如若阁下喜欢,随便拿去。 我喜爱摄影,我摄影不刻意追求最终的结果,但注重享受拍摄和整理图片的过程,从中亲嗅自然的味道,品味一生中点滴的美好时光,把日常中那些触动人心或平常的画面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把自己当时的情绪传递给另一个志趣相投之人,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如果了解或增长一些知识更是锦上添花。我很幸运我选择了摄影作为我的喜爱,並与之快乐为伴。这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仅仅是开始,没有结束。 敬请期待下期的《美篇》,感谢转发,留言更佳,谢谢您的欣赏与关注。</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