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小学数学集体备课之“有效作业设计”

一米阳光

<h3> 我校在三月份初次尝试到集体备课的优点后,于4月8日至19日接近两周的时间进行了主题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作业布置”的三年级数学课集体备课的教研活动。</h3><h3> 本次活动参加人员有三到六年级的数学教师。主备教师为三年级数学老师裴霞。裴老师在初次备下的《什么是面积》的个案后,所涉及本次活动的教师于4月12日进行了第一轮集体研讨。裴老师在听取各位教师的教学建议后,经过取舍形成此课的共案。她于19日进行了此课例的展示。同时我校三年级数学教师闫爱爱也借此教案于18日也进行了此课例的展示。这两节课虽然经不同教师进行展示,但我们可以看出此共案很适合我校学生,从而也充分显示集体备课的合理性,及资源共享性。</h3><h3> 两位教师通过课堂及课后作业的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自己对本知识点的认识;裴老师十分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准备,她在布置作业时不搞一刀切,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差异作业,在课堂上收获明显,浅显简单的题让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去回答,而比较有难度的题让优秀学生去完成,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关注了学困生。</h3><h3> 在评议课时陈校长肯定了本次集体备课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今后我校在学生作业方面努力的方向。首先,在作业布置上多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不同内容、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特点的作业,确定哪些组成部分和延续。通过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第二,我们要从减轻学生的作业入手,在作业布置上多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要确定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选做的?哪些是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创造型、多解性的作业;哪些是系统组配成套的作业。同时一组作业中,难度要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如果学生在前面的练习尝试中得到成功的话,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后面的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作业对学生后继学习更有帮助。 第三, 互补共生策略 每次作业都应包括不同类型的问题,以便将知识建立一种良好的联系,既考虑每门学科内部都有自身内在知识联系性、系统性,又考虑合理地整合不同学科知识联系,即作业必须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知识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之间以及相邻学科或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第四,要注意作业的 层次性:进行自主选择策略 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的,所以布置的作业既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两头”,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或设置选择作业的空间,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材施教,做到因人而异,各有所得。 最后要加强学校的监督管理 ,在作业质量上,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科目建立一系列配套的评价体系做好作业的布置,对于优化学生的作业,减负增效有着实质性的意义。</h3><h3> 总之,我校会在集体备课方面更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去实践。力争在集体备课教研的引领下走出我校新的教研特色。</h3><h3><br></h3>

作业

学生

备课

我校

集体

布置

不同

教师

哪些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