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

邓春来

<h1>  前些天,朋友送我两盆花,一盆三色堇,一盆金盏菊,都是时令的花卉,三色堇开着猫儿脸一样的花朵,金盏菊顶着金灿灿的几朵大花,枝叶也都挺拔青翠,十分可爱,于是摆着客厅里,细心侍弄,时时欣赏。可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就见它们没有刚来时那么水灵了,又过了两天,见花低了头,叶子打了蔫,是哪里没侍弄好吗?想来也不是,浇水的原则是掌握的很好的,也没干着,也没澇着,但就是不行,逐渐的开着的花开始萎缩、脱落,花骨朵和嫩叶也都不再生长,最后枝干开始变软,叶子逐渐发黄,任你怎么弄也不行,眼看着就没救了。好在春天已到,天气渐暖,心里想爱活不活吧,干脆拿到了外面院子里,蹲在土地上。<br>  可谁知这一来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天偶然瞥了一眼,觉得这花儿比以前硬实了,浇了一点儿水之后,枝干渐渐挺起了身,发黄的叶子泛起了绿意,而后是叶子完全变绿只留下一点儿黄边,花骨朵抬起了头,再后来三色堇猫儿脸的花又扬起了笑脸,金盏菊虽已枯黄倒伏,但却从根底下又冒出了新枝,新枝上都顶着圆圆的花骨朵,一转眼又开出新花来了。也就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吧,从荣到枯,又从枯到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开始不解,后来觉得再明白不过,肯定是生存环境使然。在室内环境干燥,空气不畅,再加上人们的活动,室内的装修等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对花当然不利,尤其是这些草本的娇嫩的花儿更会受不了,而在院子里就不同了,它们可以上承雨露,下接地气,白天有阳光相照,夜晚有清风为邻,那么产生这种起死回生的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h1> <h1> 看到花,不禁想起了人,我们在现在的生存环境里会枯萎吗?哪里是我们的起死回生之地呢?这些年久居城市,面对着拥挤、嘈杂的环境,比较单调的生活,也确实有一种枯萎感,在心灵里总是呼唤大自然的亲情。记得七十年代末,我曾在河南许昌农场参加劳动,那时也正是五月天,站在大平原上一眼望去,麦田绿油油的铺向天边,油菜田里菜花正盛开着,那是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劳动是艰苦的,锄地、挖河,半夜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麦田里浇水,但人们置身在大自然中,心情是十分愉块。劳动了一天,吃完晚饭在外面乘凉聊天的时候,一位工程师介绍了一种健身的方法或者叫观念,那就是接地。这位工程师是搞电的,对电很有研究,他说人活动一天,身上会产生一些电,因为我们穿的鞋是绝缘的,所以电得不到释放,聚集在体内,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按他的理论说应该每天放一会儿电。怎么放呢?就是接地。具体讲就是光着脚,踏在土地上,因为地球是个大电容,这样电就释放出去了,长期坚持,必会大有裨益。大家想想,认为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于是每天都接一会儿地。有的人是光着脚在地上走来走去,有的人是坐在那里,把脚踏在地上细心体会,有的人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就差打滚了。当你稳稳的坐在那里,闭上眼,听着虫鸣,呼吸着沁着田野芳香的空气,把脚踏在微微湿润的土地上时,一股凉飕飕的感觉从脚底下传播全身,电是不是放出去了说不准,但疲劳释放出去了,烦恼释放出去了,你觉得身心都融化在自然里。<br>  当然这些事现在说起来,会觉得像顽童一样的荒唐,也可能不符合现代的卫生原则,不过那确实是一种人的天性的流露,我想人与花一样,在天性里都是渴望接地。<br>  以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人是一点一点进化到如今的,人在最初的时候,大概就是海里的一个小虫子,因为地球上有阳光,小虫子为了感受阳光,以及看到周围环境的需要,小虫子才逐渐分出了前后,然后前面进化出了眼睛,为了游水,进化出了鱼的鳍,后来有些鱼见陆地比较广阔,吃的东西又很丰富,就爬上了陆地,这时就产生了在陆地上行走的需要,这以后鱼的鳍就逐渐进化成了腿,逐渐进化变成了陆地上的动物,最后又一步步的进化成了人,由此可以看出,大地、水是人类的母亲。人在大自然的进化,在这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自然也把它的规律,深深的熔铸在人的基因里面,人的天性就是亲近自然,顺乎天道,这才是人的生存之道。我国的中医理论现在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而中医理论的基础是天人相应,阴阳平衡等。就是讲大自然将他的规律变成了人体的基因密码,你不顺应自然必无健康,什么药也救不了你。而现在有些事情就不对了,人发展到现代社会,认为自己本事大了,无所不能了,对自然也不那么畏惧了,做出了很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来。</h1> <h1> 我们居住的城市里,人们离地越来越远了,城市里楼是越盖越高,像集装箱一样,把人们集纳在一起,人们经常是生活在半空中;楼盖的也越来越密,留给能种点树、种点花草的土地越来越少了;楼盖的越来越豪华,高档的装修,铺地材料,贴墙材料,吊顶材料严严实实的装上来,把我们装在一个个精致的盒子里,脚底下是水泥、石材,头顶上是石膏板、塑料板,出了楼也是水泥地,沥青马路,人们很难接地了。<br>  不但人们的身体不接地,精神也不接地,人们整天忙忙碌碌的,难得有心情去看看天,看看地,去摸一下花草树木,去注意一下自然。也许是体内电积的多了吧,各种城市病接踵而来,虽然生活富足,但还是感到单调、忧郁、烦躁、身心疲惫。<br>  不过人毕竟是自然之子,对大地母亲的那份亲情从未泯灭过。当人们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当人们看到电视里、广播里不仅发布天气预报也开始发布空气质量预报时;当人们感受到空调中放出的冷气,比不上树荫里的凉风,空气净化器里吹出的净气,比不上树林里的清流,清新剂里释出的香气,比不上山野里的花香时,人们久藏心里的对自然的亲情像放电一样一下子释放出来。人们奔向郊外,奔向山林,奔向田野,去拥抱久违的大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