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意识——小学教研协作四区数学送教下乡活动

乌云破开

<h3> 4月18日,在这个柳丝垂青、百花吐蕊的日子里,枣阳市教研室吴耀辉主任带领一行专家组成员来到了熊集镇中心小学,举行枣阳市“国培计划”(2019)小学教研协作四区数学送教下乡活动。我校张华锋校长及全体师生对此次活动表示热烈欢迎。熊集镇中心学校书记段纪兵,数学教研员宋兴忠等相关领导也参加了此次活动。</h3><h3> 此次活动分为三部分:1、同课异构;2、说课议课;3、专家讲座。</h3><h3> 百花齐放</h3><h3> 同课异构的第一组是熊集镇中心小学朱玉玲老师和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李玲老师,她们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60页例1的内容。</h3> <h3>  朱玉玲老师的课言语亲切,教态和蔼,很得学生们的喜欢。她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的事实开始构建有余数的除法,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小棒这一具象的数学符号,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最后在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学生学有所获。</h3> <h3>  专家组的李玲老师富有语言艺术,展示了高超的数学技巧。当学生走进思维的泥泞时,李老师循循善诱,或牵引或肯定,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良好的互动氛围,让现场的听课老师们感受到了李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孩子们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方法,更收获了快乐。</h3> <h3>  同课异构的第二组是由熊集镇中心小学王维华老师和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邓培红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的《鸡兔同笼》。</h3><h3><br></h3> <h3>  王维华老师以故事情景导入,“鸡学兔,兔学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知探究中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过程,发展了符号意识。突破难点上,王老师巧问:“假如有8只鸡,0只兔,脚数有什么变化?”,配合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了假设法。</h3> <h3>  专家组邓培红老师教学设计严谨缜密,调理清晰,重点突出,利用数学图形与符号,把抽象的“鸡兔同笼”问题讲的通俗易懂,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节课知识。邓老师借助古代课堂的情景对《孙子算经》记载“鸡兔同笼”原题进行了介绍,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了古代数学文化,引导学生经历“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h3><h3> </h3> <h3>  </h3> <h3>  百家争鸣</h3><h3> 同样的一堂课,几位老师给我们裁剪出不一样的风采!授课教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也谈了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各单位优秀教师代表围绕“在课堂中如何培养符号意识”这个主题进行评课议课,有谈疑惑,有谈收获,有谈学情,也有谈设计关键问题,评课教师的发言犹如拨云见日,点醒了一众“局中人”。</h3> <h3>  名家引路</h3><h3> 名师如春风,阵阵送暖意。</h3><h3> 一小刘顺举老师作了《符号意识的培养》的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符号,符号的发展史,结合中国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必要性,以及数学课堂上怎么培养符号意识,引发了大家的思考。</h3> <h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h3><h3> 教研室吴耀辉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一方面重审了此次送教的主题——符号意识,倡导大家继续去思考、去实践;一方面指出朱老师和王老师在课堂上的闪光点,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吴主任这种对新教师的关怀,给了我们这些初出茅庐者更多前进的动力。</h3> <h3>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h3><h3> 本次活动的开展,为城乡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借鉴的平台,加强了城乡教师交流与合作,拉近了校际之间的距离。“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教研路上,我们携手同行!</h3><h3> (图文:王珊 王维华)</h3>

符号

老师

数学

学生

课堂

枣阳市

意识

鸡兔同笼

集镇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