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前段得了痛风,医院里老老实实趴了几天。顺手带了本书去看,这几天紧出了点时间,把当时看书的关注点整理一下,凑数读书笔记了😄</h3> <h3> 作为一个三门峡人,对源于这块土地的“仰韶文化”总是稀里糊涂的,倍感不该。一书读完,觉得似乎清晰了好多😀。</h3> <h3> “仰韶文化”并不仅仅指渑池县仰韶乡那块土地上曾经存在的历史。它指的是距今5000至7000年前,在黄河中游广大区域存在的一种文化阶段。处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夏、商两个朝代之前。</h3> <h3> 说到“仰韶文化”,一定要记得一个叫“安特生”的瑞典人,经当时的中国政府批准,他1921年在仰韶乡境内的地质调查和考古发掘,导致了“仰韶文化”的诞生。“仰韶文化”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首次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h3><h3> 仰韶,我们当地人的骄傲!👍</h3> <h3> “仰韶文化”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这个意义很大👍。</h3><h3> 中国之前有文玩古董、有金石雅癖、有摸金校尉,但是没有考古🏺。</h3><h3> 田野考古的方法,简单说,就是通过发掘各种遗存在不同平面和地层堆叠的关系,来进行考古研究。</h3> <h3>“仰韶文化”的各个阶段:</h3><h3>1921年-1931年-1937年-1949年,</h3><h3>初步发现期、初步发展期、缓慢进展期。</h3><h3>1949年-1971年-今</h3><h3>蓬勃发展期、丰硕成果期。</h3><h3><br></h3> <h3> “仰韶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一个主要特征是普遍使用较为精细的磨制石器。</h3><h3> 你看那石孔钻的多周正,后世玉器雕工的底子,都在这儿呢😄</h3> <h3> “仰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彩色陶器的烧制和使用。</h3> <h3> 这个出土的彩陶盆子比较有代表性👍</h3> <h3> 通过对古人类遗骸的研究,结论是:仰韶文化居民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典型东方人种特征,其体质与现代华北人有许多共性,可以称之为“原始中国人”。</h3><h3> 听明白了吧:他们可不是外人!🙏</h3> <h3> 居民们当时吃的粮食主要是谷子(小米)、黍子(黄米)、糜子(粘米)、稻(大米),豆科类……</h3><h3> 蔬菜有芥菜、白菜……</h3><h3> 驯养的家禽家畜主要是猪、羊、牛、鸡、马、狗、梅花鹿……</h3><h3> 衣物主要是动物皮张、纺织的粗麻布,并且有红、黄、蓝、紫等不同的染色、图样。</h3><h3> 篮筐、席子的编织和使用已经很普遍。</h3><h3> </h3> <h3> 从出土的兽骨来看,当时的狩猎对象主要是鹿、獐、麝、竹鼠、獾、兔……偶有虎、熊、野猪、野牛,甚至还发现了大熊猫、犀牛、亚洲象的骨骼……</h3><h3> 渔捞业在当时很受重视,骨质的鱼钩、鱼叉,渔网和陶制的网坠都很常见。</h3><h3> </h3><h3>捎带说句这罐子上的图案,原书作者说是鹭鸟,用鸟人的眼光来看,这鸟是“鹳鸟”更为合适😜</h3> <h3> “仰韶文化”的居民们已经有了“数”的概念和“形”的知识;有对力学原理的运用,掌握了一定的天文历法知识。</h3><h3> 可以熟练的进行兽皮熟皮,纤维纺织,染色缝制,酿酒……</h3><h3> 天哪,酿酒了😀</h3> <h3> 对于当时是否有文字,现在还有争议。发现的一些刻画符号,一种意见认为是原始文字,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器物制造者的专门记号。</h3><h3> 让我们耐心静候结果吧😄</h3> <h3> “仰韶文化”跨越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两个发展阶段,“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已经是成熟、定型的父系社会了。</h3><h3> 这一结论,主要是根据埋葬制度、陪葬品、房屋结构研究得出。</h3> <h3> “仰韶文化”时期,典型的原始聚落已经形成。每个聚落由一群房屋建筑,向心式分布组成,生产、生活有不同的区域,聚落内公共道路用料礓石铺垫,居民死后按统一的规划进行安葬。</h3><h3> 聚落外有壕沟,兼具防卫和排水。</h3> <h3> 房屋的选址基本都在河流两岸的二级台地上,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房屋的修筑形式由半地穴式,圆形为主,逐步过度到全地面建筑,方形房屋为主。</h3> <h3> 生活在一个房奴遍野的年代,对于房子,我有一堆儿关注的问题😄</h3><h3>他们的房子都是怎么建的?</h3><h3> 先用原木搭建框架和立柱,在柱间绑缚木棍、芦苇、藤条做墙面,墙面两侧涂抹草泥,草泥表面再抹一层细砂泥,红烧土铺地面夯实。</h3><h3> 房顶用木板等材料铺装,木板上铺设草顶或敷以较厚的草泥。</h3> <h3>住房面积有多大?<br></h3><h3> 多数10平方左右,大的20到50平方,也有个别的达到几百平方面积。</h3><h3><br></h3><h3>房价怎样?住的是公房、商品房、还是廉租房?</h3><h3> 这个还真没固定答案,不过你想想,原始共产状态,能会怎样😇😆</h3> <h3>房屋结构怎样?<br></h3><h3> 有长排连间,也有单间、套房,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古人们都有👍。</h3><h3> 房内一般都有灶台和取暖的火塘。大的套房不止一个出入门,门多数是侧拉式。房前屋后有院子。</h3> <h3>房屋有装修吗?</h3><h3> 各墙面、地面都用细泥涂抹的很平整,然后用火烧烤增加强度。有些房屋地面铺装的是木板,并在木板上涂抹数层草泥,既防潮又防火。</h3><h3> 大地湾F901遗址,古人们竟然用料礓石烧制的原始水泥,掺拌三分之二的陶质骨料调成灰浆,对墙体和地面进行涂抹,测试硬度相当于现代的100号水泥。灶台和木柱的表面甚至都处理成了硬质光面。</h3><h3> 水泥! 真是超出想象👍</h3> <h3> 有次到仰韶文化博物馆参观,讲解员指着照片说,安特生斜挎的两件东西是地质工具、勘查仪器。我一直存疑。回来后仔细比较,觉得他右肋下的皮盒,应该装的是望远镜,左肋下挎的,应该是木枪盒的毛瑟军用手枪。这在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也算是户外标配了😄</h3> <h3> 我们宣称的五千年中华文明,至今还有许多不甚清晰之处,“仰韶文化”研究的一步步深入,让文明的来路在我们面前一点点展现出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