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4月8日我们按纳不住兴奋的心情,愉快的踏上北京西站开往绩溪的K1109次列车,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9日早上8点35分准时到绩溪站!</h3> <h3>下车站前合影。</h3><h3>出站后,商务车司机程师傅早早在出站口迎接我们八个人上车出发,前往绩溪家朋乡,开始我们的第一天行程!</h3> <h3>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现隶属于宣城市管辖。绩溪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介于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之间;县境总面积1126平方公里;辖8个镇、3个乡;总人口17.68万人(2014年)。2015年,绩溪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亿元。</h3> <h3>村子全景</h3> <h3>坎头村街景</h3> <h3>水街,在村子中间一条小河,小河两边古民居错落有致!</h3> <h3>绩溪县家朋乡坎头村山环水抱,村中有文笔墩、狮子墩、八卦亭墩、东山营墩,五墩散布,村边有寿山屏、阳和屏、平项山屏、三屏鼎立。村外围有饭甑尖(海拔1349米)、黄茅尖(海拔1278米)、门前岩、山云尖、台炮尖、磨刀石山,六山环峙,势若擎天。坎头村古名“涧洲”,“云川”始建于明代,宗支繁衍村域拓展,沿云川溪两岸依山筑舍,就势建房,石阶奇多,所以村名俗称“坎头”。“坎头坎,上床三档坎”八字民谣,将坎头村跌宕起伏的地形地貌描绘得淋漓尽致。</h3> <h3>牌坊边就是坎头最有名的〈听泉楼〉,也始建于明代。令小小坎头村骄傲的是1859年当时的县令匾记至今还悬挂楼上,看来当时这小山村已有点名气了。听泉楼靠溪而建,造型很有灵动感,斗拱飞檐,鳌鱼翘首,不失为一间亭楼合一的建筑艺术精品,尤其是临溪的美人靠,全用千年古柏做成,经历了几百年,不蛀,不烂,不走形。实在难得。</h3> <h3>“节妇坊”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碑坊上有“恩荣”二字,牌坊四栏、三门、五楼、石雕工艺精美。</h3><h3>这是一座明代石坊,名为〈节妇坊〉,是坎头村姓许的一大户人家,其媳妇为英年早逝的丈夫守节终生不嫁而立的,这种牌坊在徽州最常见。常常是朴素的故事背后又包含着一个辛酸的故事。石坊还算精巧,雕镂的图文不俗,虽已经历几百年的沧桑,未见有摇坠的迹象,看来这位'媳妇'也真够辛苦的!!而身后的许氏宗祠更辛苦,大门紧闭处“家朋乡中心小学”刚有一字掉落,不知又要去承担什么任务去了。据说祠堂不赖,可无门可入。</h3><h3>许氏族人没出过太大的官,最著名的要数抗美援朝牺牲的战士许家朋了,许家朋的事迹和黄继光相似都是堵抢眼牺牲,死后都被追认为英雄,家朋乡也是由此而来。</h3> <h3>节妇坊前</h3> <h3>这是古迹</h3> <h3>石狮子,面相狰狞!</h3> <h3>坎头古村落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村里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历史上虽经历了几次特大洪灾的洗礼但古貌依旧。</h3> <h3>认真查看古村遗迹</h3> <h3><br></h3><h3>坎头古村落不被太多的旅行团所关注,却备受自驾游游客的钟爱,村落周边有连绵的群山和层层叠叠的梯田,春秋两季是游客最多的时候,家朋的油菜花海和金色稻田摄影爱好者喜欢拍摄的主题。 </h3><h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虽没有看到荷锄的老农,也没有看到春耕的老牛,虽没有听到牧童的歌声,也没有听到短笛在吹响,但我仿佛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h3> <h3>街景</h3> <h3>屋檐雕花</h3> <h3>远望</h3> <h3>家朋乡最美的梯田要数梅干岭了,梅干岭在家朋乡政府西南部约两公里处,这里是一处群山环绕的坡地,层层叠叠的梯田沿着山坡依次排开非常壮观。梅干岭梯田结合了云南元阳梯田的壮美与江西婺源江岭梯田的秀美,被安徽摄影家协会选为“摄影创作基地”之一,梅干岭梯田在吸引着摄影爱好者光顾外也是徒步爱好者争相探索的区域,到过这里的驴友都称这里是“皖南的秘境”。</h3><h3>可惜我这时到梅干岭错过了油菜花季节,但这里的景色己给我们留下美的享受!</h3><h3><br></h3> <h3>烟雨徽州,花海家朋</h3><h3>徽州人是完全可以有优越感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道破了古人对徽州的向往。“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很沉迷这简单的黑白素描,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蓝天白云,桃红柳绿。简单的色彩随意画下徽州的意韵。大概骨子里是个怀旧的人,偏爱这些古色古香的东西,仿佛置身在其中便能穿越回古代,又或许只是喜欢这样安宁简单的生活,喜欢这样简约的黑白,谁又说得清呢!</h3> <h3>我们从梅干岭下来前往另个古村☞尚村尚村地处家朋乡西南隅,距绩溪县城40公里,座落在饭甑尖东边岩脚下,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千年村落,周边森林密布,有五个小山丘相拥围抱,人称“五龙戏珠”。</h3><h3>尚村地势东高西低,东边岩小溪、前三园溪及宅后园溪三股山泉水分流村中,沟圳交织结成发达的明暗相间的水圳网,大多闻水声而不见水层层梯田与徽派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周围群峰环峙,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个叫做幸福村的村子能拥有这样的生活环境也是一种幸福。</h3><h3>。</h3> <h3>层层梯田与徽派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周围群峰环峙,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个叫做幸福村的村子能拥有这样的生活环境也是一种幸福。</h3><h3></h3> <h3>走在梯田小路上</h3> <h3>我们一行人犹如来到了画里乡村,这里有层峦叠嶂的山云岭,这里有清澈见底的霞川河,这里有花海梯田、小桥流水,还有古朴的徽州古村落和众多的古建筑、古遗迹。 这里“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桃花源”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h3> <h3>游览家朋等几个古村落也到下午了,我们的车急驶,前往伏岭镇登源府弟办理入住后,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徵菜大餐,大家各自房间休息这时大雨倾盆而下,感叹,我们到客栈了也下起了大雨,我约好大家五点去太级湖村,这里售票处5点下班了我们可以免票进去了,哈哈!</h3><h3>太级湖村距绩溪县城18公里,是一个“狮象把门”、园林锁口的古村落。这里,会祭有万丁之祠,奉先有千年之墓,宗祜有百年之谱,民居有门楼之最。</h3><h3> 一条明代水街穿村而过,两岸巧妙利用地势而建的古民居,依山而筑,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它集徽州古村落之大全,专家称此为“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h3> <h3>村口售票处</h3> <h3>去年四月十九曰在这个地方摔了一下,造成以后的行程没有完成,如果没有偶然事件发生,我还会第二次来吗?哈哈哈!</h3> <h3>太极湖村全景</h3> <h3>日月亭</h3> <h3>s型太极湖</h3> <h3>章氐祠堂</h3> <h3>游览祠堂</h3> <h3>总路线万岁</h3> <h3>祠堂极有意思。皖南很多村落都建有祠堂,根据村里当官发财的人数和级别,规模有所不同。太极湖村也有一个祠堂,像所有祠堂一样,分为前后两进,前面占了四分之三的地方,是族里开会议事的地方,后面是供奉祖先牌位的这里最有意思的不是祠堂的建筑风格和乡间民俗,而是两件反映几十年前社会形态的证物,别处极少见。一是祠堂门楣上方悬挂的牌匾,站在门前从左中右三个方向往上看,上面有“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的大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是引导中国前进方向的“三面红旗”。</h3> <h3>西贝,穿街走巷,领略徽派建筑风格</h3> <h3>湖村,至今保存着一穴宋代流传下来的千年古墓——胡氏25代祖胡元龙公的陵墓。而这座陵墓(阴宅)恰好处在“阳鱼眼”的位置。不能不说“神奇”了!</h3><h3>资料中说:湖村“是一个‘狮象把门、日月当关、龟蛇栏水’的古村落,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h3> <h3>向着古墓和千年古树处进发!</h3> <h3>千年古树</h3> <h3>村中有一株1500年的槠树,已被雷电霹掉一半,</h3> <h3>徽菜起源于徽州府城歙县(古徽州),徽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间徽菜在绩溪继续进一步发展。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被授予中国徽菜之乡称号,每年均举办国际徽菜饮食文化。</h3><h3>到外地要品赏当地的风味,我们也不例外,八个人叫了一桌徽菜,一起高兴的吃了起来!</h3> <h3>住地,伏岭镇登源府弟</h3> <h3>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意思是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绩溪位于徽州地区的核心地带,徽州文化中充满了众多的“绩溪元素”。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绩溪。”绩溪的美景数不胜数,绩溪的风光妙不可言。</h3><h3>要知后事如何请注意第三天行程徽杭古道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