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h1> 淮海中路1843号大院的绿树掩映处,坐落着一幢近代欧式建筑。它仿佛是一艘游弋在绿色波涛中的巨轮,令人耳目一新。远远望去,那绿色的百叶窗上刻有许多小巧精致的帆船,屋顶烟囱好似迎风傲立的桅杆,上面还有一条仿佛在游动着鱼,和船形的洋房相得益彰。这就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宋庆龄生前的寓所。</h1> <h3> 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花园洋房。楼前的正门口安放着汉白玉的宋庆龄塑像。小楼南面是花园,北面是草坪。故居主楼四周环绕着20多株百年香樟树以及夹竹桃、广玉兰、雪松等,显得十分清幽。特别是那些百年樟树,终年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将整个故居掩映在葱翠之中,现已成为故居环境的重要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h3> <h3> 这幢假三层的小洋房建于20世纪20年代,原是希腊德国籍船主鲍尔的私人别墅,为了纪念自已劈波斩浪的航运生涯,所以把这幢楼也设计成了船形模样。后被著名金融专家朱博泉购买。抗战胜利后,该宅被国民政府没收,成为中央信托局的招待所,蒋纬国以及时任美国经济合作总署驻华代表赖普汉都曾入驻此地。1948年,国民政府慑于社会各界的與论压力,把此邸拔给在上海没有固定寓所的宋庆龄。自此宋庆龄长期居住在这里。解放后,她在这里领导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福利会工作。为保卫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作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不朽功勋。63年迁往北京后仍每年回到这里居住一段时间。直到1981年5月病逝,长达30余年。</h3><h3><br></h3> <h3> 故居珍藏着宋庆龄生前许多宝贵文物。正门的门厅里陈设着林伯渠赠送的‘’百鸟朝凤‘’石刻和徐悲鸿赠送的《双马》国画。二楼客厅北墙正中挂着孙中山遗像,南面墙上有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看望宋庆龄的照片。二楼书房里保存着宋庆龄珍藏和阅读过的4000余册中外书籍。现故居中陈列的都是原物,都是按照她生前的布置安放。在这里她写下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呼吁联合国成立国际儿童基金会》等重要文章。</h3> <h3> 从书房走过内阳台,我们走进宋庆龄的保姆李燕娥的卧室。这个和宋庆龄相守50余年的保姆,18岁就来到宋庆龄身边照顾她的生活,终身未嫁,直至1981年去世。宋庆龄和李燕娥亲如姐妹,平时称她‘’李妈‘’,一起用餐时,指定李妈要坐上位。在李月娥的卧室里挂着一幅1920年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合影,照片上有宋庆龄的亲笔题词‘’送给李月娥同志纪念‘’。</h3> <h3> 这里也是宋庆龄从事国务活动和开展国际友好活动的重要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等要职,工作繁忙。在这里宋庆龄会见过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接待过金日成、西哈努克、苏加诺和班达拉奈克夫人、苏联的伏罗希洛夫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和中国福利会的许多重大活动都曾在这里举行。主楼南部草坪是宋庆龄经常散步的地方,也是她招待来访国际友人和少年儿童举行茶话会的地方。</h3> <h3> 宋庆龄热爱生活,更热爱和平。她除了喂养了不少小动物之外,在院子里的汽车间还专门设有鸽子棚,漆着绿色油漆的鸽子棚里饲养着许多鸽子,一生热爱和平的宋庆龄非常喜欢这些象征和平的鸽子,只要住在上海,她每天都亲自给它们喂会。1956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访时,宋庆龄还精心挑选了一羽鸽子相赠。</h3> <h3> 宋庆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宋庆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和平的一生,也是敢于不畏艰险,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一生。她的音容笑貌和光辉精神就像一艘永不消失的巨轮,永远停泊在亿万人民的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