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之行

郗崇民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尘不染的蓝天白云空灵明净</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草原的气息抚摸着每一根神经</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梦中的向往在眼前无限扩展</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把灵魂留给神秘的非洲之行</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题记</h3></font></h3> <h3>  我因参与涉外工程的建设项目,自2006――2011年间,前后历时五年多,曾多次往返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並和我的同事们在埃塞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h3><h3> 美丽的非洲大地上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特别是当地人们对中国人哪种深厚的传统友谊,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极为深刻的印像。</h3><h3> </h3><h3> </h3> <h3>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高原上的文明古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全国现有9100多万人,80多个民族。东非大裂谷横挎其境内,传说中的人类起源就位于这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高原,气候舒适,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h3> <h3>  埃塞自和我国1970年建交至今近50年来,长期重视对华关系,愿学习和借鉴我国政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两国签有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合作等多项协议。</h3> <h3>  我们前往参与商务谈判和工程设计的一行数人,是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航班,从首都北京国际机场晚上九点半左右出发。刚一登上飞机,宽畅的空客机舱内,哪特有的异域风情格调的装饰及一多半的黑人旅客,就立即使我眼前一亮,似乎已经进入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的非洲大地。</h3> <h3>  飞机平稳飞行后,热情漂亮的空姐就开始忙禄起来。埃塞多美女,世界闻名,她们的肤色为哪种淡淡的咖啡色,是当之无愧的“黑珍珠”,在世界小姐大赛上,能经常见到她们的靓影,航空公司里更是美女如云。</h3><h3> 我的同行们也不失时机地和漂亮的埃塞空姐合拍一张珍贵的照片来留作纪念。<br></h3> <h3>  经过七个多小时的夜间航行,飞机开始慢慢下降。只见下面好似繁星洒落一地,弯弯曲曲道路两旁的路灯,龙蛇飞舞,犹如人间天登,我们有幸鸟瞰了泰国曼谷城市灯火辉煌的美丽夜景。</h3><h3> 航班在曼谷国际机场经过暂短的停留后,又呼啸着飞向了茫茫的夜空。</h3> <h3>  航班重新起飞后不久,舱内的灯光暗下来,绝大部分乘客很快就以各种睡姿又进入了梦乡。漫漫长夜里,飞机在万米之上的太平洋上空航行,机舱内的电子屏上显示舱外的即时温度为―40度。这时,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絲絲莫明其妙的恐惧感。好在服务周到的空姐不时地送来夜宵,虽然哪食物里特有的味道还一时有点不太适应,但它却使我不安的心情得到了很大的慰籍。</h3> <h3>  经过整整一个晚上近14个小时的旅程,北京时间上午十一点半,正好是当地时间上午六时半许,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耀眼的光茫透过窗户,直射进舱内。我们乘坐的航班徐徐地降落在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宝莱国际机场上。</h3><h3> 美丽的非洲,我们来了!</h3><h3> 飞机刚一落地,正在向前滑行时,机舱内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是旅客们对平安到达目的地的一种本能的、发自内心的庆贺。</h3> <h3>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eba)的寓意为“新鲜的花朵”,城市人口约为300万左右。这里也是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和非洲联盟及其前身非洲统一组织的总部所在地。</h3> <h3>  亚的斯亚贝巴市内有多处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故迹,孟尼利克二世身挎战马、英姿勃发的高大铜像,就巍然屹立在宏伟壮观的纪念广场上。其它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更是星罗棋布,随处可见。</h3><h3> 埃塞俄比亚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运输条件落后。在当时,全国没有一条标准的一级公路,就更别提高速公路了。</h3> <h3>  我们在机场通过安检入关后,在埃方有关人员陪同下,乘车前往这次工作的目的地德雷达瓦。约400多公里的路程,在弯弯曲曲的、相当于我国的二级公路上,汽车竟走了十多个小时,沿途没有看到一座工厂,都是一望无际、高低起伏不平的草原和火山喷发后的遗迹等。简陋的茅棚散落其间,一群群放牧人悠闲自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我终于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原生态。</h3><h3> 我们此行的工作任务是对德雷达瓦一民族建材企业的落后生产工艺采用最新的预分解技术进行扩能改造。</h3> <h3>  中方工程技术人员及设备安装工人在埃塞施工现场最多时,达到百余人,大家住在厂里的简易工棚里,不辞辛苦,日夜奋战。在埃方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大家一年多的辛勤努力,改造后的产能指标超过预期设计目标20%以上,受到埃方企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h3><h3> </h3> <h3>  由于技术改造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一年后,埃方企业老板又亲自来华找我们,希望再帮他新建一条更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线。</h3> <h3>  埃塞被称为“小中国”,到处可见中国人帮助在建的工程,到处都是中国人的身影。在公路旁,树有上海路桥公司等中国企业醒目的巨幅广告牌。一帮山东人在当地建了一座水泥厂,並亲自组织生产,干的热火朝天。我们到街上中国人开的饭馆去吃饭,埃塞小姑娘服务员热情地拿来菜单。正当我们张口结舌时,什么“鱼香肉絲”、“宫爆鸡丁”等,她的中文竟说得是如此的顺口流利和字正腔园。</h3><h3> 中非人民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友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有一种传统的、特殊的感情。</h3> <h3>  我们有次入住当地的希尔顿酒店时,酒店大厅的安检设施如同登机一样严格,每个客人都要严格检查,无一例外。但当他们一看我们是中国人时,就主动示意让我们绕过安检门直接进去,对我们免检。就这个小小的举动,却令人深受感动,他们把我们不当外人。</h3><h3> 我们承揽的工程只所以能顺利完成,並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与埃方组织者和广大工人的积极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共同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亲如一家人。</h3><h3> 技改工程顺利峻工后,民族公司的老板还专门在他豪华的别墅里设丰盛的家宴来答谢我们。</h3> <h3>  我们走在大街上,常有成群的孩子主动围上来,和我们亲密无间。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埃塞女士带着她的儿子,主动要求和我们合影留念,临别时还不忘留下她的邮箱记址,叮咛我们一定要把照片给她发去。</h3> <h3>  我们配合埃方在新建工程选厂址时,竟有一群猴子围着我们看热闹。这哪里是在工作?分明是在游野生动物园。</h3><h3> 有一次,我们准备乘坐德雷达尔至亚的斯亚贝巴的支线飞机,再坐国际航班回国时,在德雷达尔机场的候机室窗户上,竟有几个野猴子一直在哪里跳来跳去,戏耍玩弄,旁若无人。人与动物竟能如此和谐相处,真令人叹为观止。</h3> <h3>  成群结队的埃塞人背着自已缝制的大口袋,昂首阔步的行走在高低不平的乡间土路上,他们一定是赶集並采购必须的生活用品。还有赶着毛驴的,驴背上驮着劈好的捆得很整齐的木柴或要出售的其它农产品,准备拿到集上卖些钱,再买些油盐带回家。</h3> <h3>  看到这些毛驴,又激起我对遥远童年的回忆,哪还是在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毛驴和耕牛一样,是农民的重要助手。埃塞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但其生产力的低下可见一斑。</h3> <h3>  一个小小的茅草棚就是埃塞人自已的家,人勉强钻进去席地而卧。其简陋之程度与动物的窝棚无有异样,在里面无何生活,真令人不可思议。如果能在草棚顶上再盖一块塑料纸来遮雨,就是最“豪华”的住宅。</h3><h3> 世界上有些地方的男人也穿裙子,如苏格兰人,还有东南亚一带的印度人和缅甸人等。埃塞男人穿的衣服更鲜艳,大花裙子随处可见。</h3> <h3>  乞丐也算埃塞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街上气丐三三两两,随处可见。当地人们大都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或犹太教。离我们住的宾馆不远处有一座教堂,大约早上五点多,天还未亮,就从教堂里传来了喇叭播放的哀婉如诉的音乐声。起床散布,前往一看,只见教堂周围满是乞讨的人。去教堂的人都事先谁备些零钱,边向里走,边挨个给乞讨的人发。</h3><h3> </h3> <h3>  有一天早上,我们去埃方在市里的办事处去谈有关设备的进口事宜,当时办事处人还未到,但见紧锁的大门外排着长长一队乞讨的人。人到后顾不上和我们打招呼,先打开门进屋去拿一沓钱,挨个每人发一张(一比尔,相当于人民币0.25元左右),有一个老头嫌给他发的钱有些旧,还专门让给他重换一张新钱。把这些人都打发完后,我们才开始谈工作。</h3> <h3>  到埃塞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知足常乐”。他们虽穷,但心态平和,待人有礼,和善宁静,温和淳朴。他们心中既无“小目标”,更无“大目标”。每个人的脸上看去永远都是一种满足的、幸福的喜容。每当夜幕降临时,街上的酒巴常常是人满为患,好似天天都是圣诞节,真是歌舞升平,知足常乐。</h3><h3> 比起哪些部族纷扰、民族厮杀、民众墉懒的非洲其它国家而言,埃塞的文明程度要高得多。</h3> <h3>  埃塞是咖啡的发源地,在目前世界十大咖啡产国里名列第一。关于咖啡的美丽故事,在埃塞几乎是家喻户晓。</h3><h3> 传说当年在埃塞,有一个叫卡迪的牧羊人,发現羊群欢蹦乱跳,且深夜不眠。求教修教院院长,经调查方知是山羊吃了矮树上的红色果实而兴奋。于是院长将此汤让做晚礼拜打瞌睡的僧侣们饮用后,顿时神清气爽,困顿全无。这种提神药、即今天的咖啡,就由此迅速地流传开来。</h3> <h3>  每当我们去厂里的办公室讨论工程设计方案等事项时,就首先给每人先倒一杯浓浓的咖啡。顿时满室生香,令你未喝先醉。</h3><h3> 我们慢慢喝习惯了,每当要回国时,也总不忘到街上的咖咖专卖店去带些咖啡,刚走到街口,还未看见店面,一阵阵咖啡的香味就远远地随风喷鼻而来。</h3><h3> 送给亲朋好友的埃塞咖啡,他们喝后都赞不绝口。随后总不忘叮咛一句,你下次回来时,给咱再多带些。</h3> <h3>  在埃塞,还有一奇观,就是枪枝随处可见。工厂的门卫、宾馆的保安都是人手一枪。有次我们看到有个穿着花裙子的牧民,赶着一群羊在公路上走,背上还居然扛着一枝长枪。公路边还有一辆废弃的坦克,静静地躺在哪里。 </h3><h3> 有一天上午吃过早饭,我们正准备从宾馆去厂里时,突然听到几声枪响,后来也没有发生什么,社会治安情况总的还算可以。</h3> <h3>  在埃方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入住在具有当地民族建筑风格的宾馆里,里面设施齐全,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h3> <h3>  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我们还是常常把它想念。哪些事,哪些人,我们又怎会忘记?淳朴热心又真诚的埃塞朋友!美丽而神秘的非洲大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