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国培进行时

舍得

<h3>春风送暖,四月娉婷而至。我们的国培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课异构(学员及名师授课)。这一天,我们深入课堂之中,在祝莹、胡国锋、占越三位老师不同风格的演绎下,一场场教学盛宴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独辟蹊径的教学思路,严谨先进的施教理念,无不彰显出三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在随后的学员与专家点评环节中,大家也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员、老师、专家们彼此之间思想的火花交相辉映,绽放出一朵朵迷人的教学花蕾。</h3> <h3>首先出场的是来自二中的胡国锋老师,他给我们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unit6 I'm watching TV sectionB 2a~2c的内容,光是听到胡老师的声音,我们就被吸引住了,在导出端午节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运用了同声翻译,让我们在轻松享受的环境中学习,胡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重视情感教育。</h3> <h3>  优雅的祝莹老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阅读课,她展示的是七年级下册unit6 I'm watching TV sectionB 2a~2c的内容,通过展示exchang student 的生活引出课题,使所有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被激活了。</h3><h3><br></h3><h3>  </h3> <h3>祝老师的课层次鲜明,环环相扣,主题鲜明,游戏环节更是使学生热情高涨。最后祝老师呈现的四维导图,让在坐的各位老师感到惊叹。</h3> <h3>  祝老师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与学生非常亲近,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英语。</h3> <h3>最后,上饶师院的两位专家进行了点评,她们从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角度进行了更为专业的评价。她们认为两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法适当,教学结构紧凑,课堂气氛积极,教学目的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效结合,板书明了,教师语言清晰,教师教态良好。</h3> <h3>经过了一上午的学习之旅,我们前往学校附近的餐厅就餐,但是上午的课程学习太精彩了,以至于各位学员们在餐桌上还兴致勃勃地讨论着。</h3> <h3>午餐过后,经过短暂的休息,两点钟,我们准时到达了二中多媒体教室,等候着展示课老师和学生的到来。</h3> <h3>首先是来自二中的占越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七年级下册Unit6 I am watching TV Grammar --3c 的内容。占老师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有趣的课堂。那俏皮的表情、甜美的声音、舒缓的节奏、活跃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欣赏了占老师的课后,经过短暂的十分钟休息,我们再次迎来了来自铅山二中的美丽的祝莹老师的课堂。</h3> <h3>由于上午聆听过祝老师的一堂课,各位学员们知道祝老师的厉害之处,因此,期待颇高。</h3><h3>果然祝老师不负众望,再一次给了我们惊艳。“一堂语法课竟能如此有趣!”“那不是语法课,那是语言课!”我们感叹到。</h3> <h3>面对如此精彩的两堂课,我们的学员和两位专家老师(李琴老师和叶丽英老师)都给出了内心的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课程设计者(占越老师和祝莹老师)、我们各位学员和两位专家教师也构成了一个教与学、输入与输出的链条,所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同课异构,其中的精彩或是滋味大抵就在这整个设计、演示和评价过程之中吧!</h3> <h3>时光荏苒,一天的国培就在我们的意犹未尽中匆匆离我们而去。虽不舍,但感激。感激你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感激你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接下来的培训,我们始终期待!</h3> <h3>国培最后一天,期待中今天第一位老师——王金红闪亮登场,王老师沉着冷静,耐心细致认真地处理教材,360度无死角与学生互动,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我们这些“大学生”也学到了。</h3> <h3>小小的魔术让我们认识了徐超老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徐老师的课堂!</h3> <h3>徐超老师身怀六甲仍全身心投入教学 我们立升敬意!全程英文授课 与学生零距离交流 以阅读文章为背景启发引导学生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最后徐老师自评课上提到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 让我耳目一新 深受启发!那些教育学家的教育理念不应该只以理论形式存在于书本里 存在于我们教师的脑海里 它应该被我们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给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启发性的 发展性的 不只是他们能看到的样子。我们应该让学生努力去“够一够” 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徐老师的课我们非常受教 不虚此行!</h3> <h3>在点评环节中,各位学员老师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家听完这精彩的公开课后,都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受!</h3> <h3>最后上饶师院的苏教授和施院长进行了总结性的专业点评。他们认为这两位老师的课都全面体现了新课标,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并关注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施教授最后强调道:一堂成功的课应该呈现学生的输出结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把输入转化为学生的有效输出,这将是所有老师共同努力的方向!</h3> <h3>最后,学员们也依依不舍的拍照留念,在本次的培训中,大家都满载而归,期待我们下次再聚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