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巍巍秦岭,堪称华夏之龙脉,中华之脊梁。太白山、终南山、华山,哪座山峰都是名贯中西,极具文化内涵,无论是释、道、儒、还是帝王将相、平头百姓都青睐有加。木王山,秦岭中的普通山峰,镇安境内无名小山,居秦岭南麓万壑沟谷之间,僻荒之地,相当长的时间内,周遭几十里无人居住,外人更是无人知晓。</h3><h3> 今年清明之后,有幸走进此山,着实让人惊叹:该山兼华山之险要,也有终南之灵秀,更具太白之神韵。故做此美篇叙述木王之美。</h3> <h3> </h3> <h3> 木王,镇安县西一偏远落后小镇,界宁陕、旬阳、山阳、柞水之间。此处山大沟深,人烟稀少,其境内有一县内最高山,故其名为木王山,位于平河梁之东侧。其高不过太白(海拔2600米),险不过西岳,秀不过终南,秦岭诸峰中,唯一名不见经者,然集三山之精华,实在应该好好仔细打量一番。</h3> <h3> 近些年,各地旅游开发蜂拥而上,《木王森林公园》渐入耳目。说起木王,其实离我居住的地方很近,只有一百公里,对于爱骑车乱跑的我来说,几个小时就到了,也曾几次擦肩而过,秦岭的诸条古道都已涉足,然而近在咫尺的木王山,却始终没有引起拜访的冲动,因为此处实在是缺少人文底蕴。</h3><h3> 前闻此山杜鹃广布,是西北连片面积最大的杜鹃分布区,多达20余种,从网上图片看甚美。据介绍此处杜娟花海山川沟岭遍布,有一条几十公里延绵不绝的花带,原始秦岭冷杉林有1300多公顷,树龄大多在500年以上,逐心有所动,欲往之。</h3><h3> 周六(4月13),几位同事相约前往,行前闻听花期近尾声,大半凋零,同事悻然而退,我亦犹豫不前。唯有袁国泉老师执意要去,约我充当向导,随与之同往。</h3> <h1><font color="#ed2308">木王山,古木森森,遮荫蔽日,秦岭植物的基因库</font></h1><h3> 走进木王森林公园,最大的感受是原始,山上古木参天,浓阴蔽日,密密麻麻、高大挺拔、通身笔直的各类树木应有尽有。</h3><h3> 松、栎、桦、杨、椴、杉等种类繁多,能认识的不也就三四十种,路边树木多悬挂标志牌,为科普研学佳地。乔木尤以华山松、油松、秦岭冷杉最多,红豆杉最珍贵、杜娟最漂亮。据景区介绍,公园总面积300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8.3%,种子植物有1300余种,其中红豆杉、连香树、水青树、秦岭冷杉等国家保护树种30余种,说是秦岭植物基因库一点都不为过。</h3><h3> 乔木、灌木、苔癣,枯藤老树,错落有致,构成典型的森林景观。那乔木像冷杉树高二三十米,华盖如伞,通身如塔、擎天立地,傍岩临石,受风经雨、护佑脚下万千生灵。枯了,倒了,又生密密麻麻苍苔菌癣,重启下一个生命轮回。</h3><h3> “跑马梁”是一段阶梯状的山脊,步道曲回,丛拥的高大乔木如马鬃直竖,阳光从叶缝间投下,将明亮馈赠给林下绿斑驳陆离</h3> <h3> 出发时,时近半午,此时风和日丽,沿旧子午古道逆池河(古称直水)而上,一路水秀山清,自不赘述。过迎丰、穿宁龙王、至栗扎坪村,即入镇安界。之前道宽路平,此后因山道拓宽,沿途凿岩筑坝,掘基搭桥,道路实在难行,山越来越大,树越来越密茂,水越来越急,直至深入景区核心仍未见售票之门,方知景区西门因拓路拆除,问游客均从杨泗镇(东门)购票进入,免费游览顿有做贼之感。</h3><h3> 至“腰竹垭”,眼前一亮,繁花丽树陈列路旁,定眼满坡杜鹃,丽华丛拥,婷婷玉立,大悦,欣然停车拍照。特别是袁老师的千金更是欣喜若狂,赞口不绝,手机、相机频频而举,美女帅哥均摆姿弄势与之合影 ……。</h3><h3> 木王森林公园有四个景区,各有特色,杜娟最多最美当属 四海坪。因时近午后,且要回返,匆略游览附近“双头马”景点,其余均未观l览,待来年幸往。虽初窥局部木王之风采,亦欣欣然,逐写文以记之。</h3> <h3> 岭上参天古木倚山而列,高低错落,擎云植抵崖。每一小块平地,每一处石缝都有一棵高大挺拔大树盘踞。</h3><h3> 浓阴伞盖,收日月光华,自由舒展在天地之间,荣枯由己,与世无争。一棵树枯了,百年不倒,一棵木倒了,十年不朽,菌生菌灭,马上又有新的种子萌芽。</h3><h3> 从低级到高级,从海生到陆生,满眼的植物何时布满野岭荒岩不得而知。地球46亿年前诞生,生命4亿年前始发,待单细胞的藻类进化为眼前开出小花的植物又经过3亿多年艰难的磨砺,这又是何等漫长的煎熬,生命让人敬畏,任何一株种野花微草都是这颗孤独星球上的唯一。难以想象,4多亿年前没有绿色的世界是怎样的情景,而眼前山川大致如此。徜徉在绿色海洋中的我不得不被眼见一花一抹木所惊奇:宇宙、时间、生命等主题词汇不时跳出脑际——让我更加珍爱世间拥有。</h3><h3> 摄影是人的第三只眼,懂摄影的人都知道,照片不在乎有多美,而在于你要传达和表现的思想。当我那起相机或打开手机拍摄某个主题,我总能进入无我之状态,那就是用告别世界最后一眼来看眼前的世界,这时候任何东西都是美的,会生出无限留恋和博爱。</h3> <h3> 据介绍,木王林区栖息着200余种野生动物,有羚牛、云豹、金雕、黑熊、大鲵等国家保护动物;是大熊猫的潜在栖息地。,有“植物的世界、动物的王国”之美称。当然任何一种野生动物恐怕都羞于让人窥见,不过从上山的路边草丛时常可以遇见动物的粪便,颗粒状,应该是羚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木</font><font color="#ed2308">王山,石之王山,</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拔地而起的巨石</font><font color="#ed2308">是地球内力的杰作。</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逆池河而上,山渐高,谷渐深,岩渐陡。某些地段用刀劈斧削形容一点不为过,那是4~2亿年秦岭逐渐隆起时形成的南北断裂带。从下游到上游,古老的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常见的变质岩依次和交替分布,然而,深入木王景区半山之上,却见花岗岩拔地而起,突兀在山巅之上,在阳光下煜煜生辉,和华山、太白诸峰相似。风雨侵蚀,苔生癣侵,让岩体黑白相间,犹如巨幅泼墨山水画。棱角分明的鹰嘴峰、光滑如镜的石瀑梁无不让人生出许多联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木王山上的花岗岩体与华山、太白隆起的时间大致相似,百度华山花岗岩成因,他们是地幔深处的物质在莫一天(1.66亿年前)突破地壳但尚未露出地面冷却形成。而覆盖在最表的片麻岩却在因其后水流剥蚀遗尽。</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从跑马梁折回腰竹垭,天气昏暗了下来,狂风一阵紧过一阵,穿着单衣的我们顿感寒冷。几位女士也再也没有力气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双头马顶峰就在眼前,大家打起了退堂鼓,准备返回。见来一趟不容易,时间尚早,机会难得,我建议女士原地休闲息,我们和袁国泉两位男士爬山,此时山垭上松涛阵阵,劲风呼啸,刚走了不到50米,袁国泉冷得全身哆嗦,执意放弃,留下我一人攀爬,。其实再走20米转过之字背风区就没事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从起点到山顶落差不过500米,来回半个小时应该没问题,怕他们等不及,一路小跑,气踹嘘嘘,景美处匆匆拍照,没想到栈道是个大大的之字,迂回盘旋,光上山竟用了一个小时。</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