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画家

王荣远(深情老五)

<h3>  一张张精美山水画,让人回味无穷,用心做事、用神作画,博山美丽的山水景色在他的画笔下,都有不同展现,雪、在他的心目中占了半壁江山。“峨眉稽雪”它给了我更深的眷恋,因为那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下雪也是我心中最期待的时光,峨眉山的雪也是我永不忘记的美景。</h3><h3> 郝文立我比他年长四岁,他尊称我为大哥,随着互联网时代步伐,也就把我降低为“五哥”了,这也就确认了我在家中的地位了。初识郝文立、也是在博山灯泡厂那段令人永不忘记的排气工作的劳动生涯,不堪回首,近四十年过去了,当年小青年的我们,今天也成爷爷奶奶辈了。但那段生活工作历练,回想起来也总有些想念工友的心情。抽空聚聚在心中也埋藏了很久了。</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记的在一起工作之余,文立小弟也总是拿着彩色粉笔在长排车门上作画,这伙计还真有点天赋,画什么象什么,歌也唱的不错,所以爱好把我们连在了一起,休息的时候我们也常在一块聚。文立住在博山西寨那地方,也是博山琉璃艺人云集之地,他的兴趣爱好可能与此有关吧。</h3><h3> 记的一年文立家盖房子,我们的工友们去帮忙,前期先到乐疃水库那里拉了几趟石头,后开始购买盖房子所用材料。当时流传着家中盖房子,主人家就要扒层皮,工友们家中盖房子都是同感这一说法,我庆幸住的是公房,父母免受扒皮之苦。</h3><h3> </h3> <h3>  那时郝文立常到我家,我也去他家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后来他又调回原车间从事工作,我仍在二车间干着让人都感到非常艰苦的排气工作,的确自己从心中不服,也想过自己不能发挥个人所长。想想在那时我和郝文立等人,没有政治头衘,也没有靠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也就吧了。可就是博山灯泡厂那十一年的工作使我受益匪浅。拥有了朋友拥有了财富,感恩那一段的经历。</h3><h3> 我离开了灯泡厂,走上了新的岗位,郝文立还在厂里干着老本行。九十年代的下岗之风也同样冲击了这个当年如此辉煌的厂,多少人想往的博山灯泡厂,刹那间下岗工人散落在淄博城里的大街胡同小巷及村庄的大集上。我因工作的原因常在这些地方遇到当年的工友,一种酸痛也在心中回荡。文立夫妻也自立门户,加工开厂,为了生活,为了家庭而奔波,走出了困境,使生活产生新的光芒。</h3><h3> 这几年郝文立的山水画却让我心情更舒畅,雪落山间,挂在树上一派好风光,他的山水画在灰色的画笔下,总有一束红色在闪光,在静中傲游那冬季的阳光。我不懂得画中的寓意,我却看出文立老弟的画作里,从来也没有离开咱博山的青山绿水美丽的好风光。</h3><h3> 在博山文立在我心中是好兄弟“小人物”但他是我眼目中的“大画家”,没有人去捧他,他自己也没有权利去彰显。让我想起前些日子微信上的几段话,“从前没有书法家,字却写的好”,那作画也如此吗?郝文立老弟的画,就是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想象力,远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却来自于生活,这就是老百姓愿意看到的,来自于民间的画。看一下博山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李作泉等画家的作品,让人是多么亲切,旧时的七孔桥,北亭子,小项山等,在一张扇面上都得以体现,那是给博山人留下的“宝”。</h3><h3> 郝文立老弟没有征得你的意见,老哥就用你的画作,写此拙文并入美篇,请你指正。</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