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绵绵的雨季里,飘洒着濛濛的细雨⋯⋯,在青石铺就的街巷里,流淌着道道的雨溪⋯⋯。一首(江南雨)在细雨蒙蒙的清晨,唤起了我游古运河的兴趣,期盼在老街中,在青石砖瓦中探寻和回忆江南人家生活的足迹! 清名桥历史文化区域位于南门外古运河两岸,北起跨塘桥,南至南水仙庙。古运河始凿春秋末期,历史悠久。街区的形成则始于宋代锡山驿的设置,明清以来奠定了以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中心,河街平行,街巷纵横的格局。横跨于古运河的桥梁有:清名桥,伯渎桥,大公桥,跨塘桥。平行于古运河的两条街是:南长街、南下塘。
清名桥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寄畅园”主人秦耀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为太清,太宁,因此取名为“清宁桥”,后在清康熙年间重建,在道光年间改名“清名桥”。 伯渎桥:因横跨于伯渎河(为古运河分支)而由名。 大公桥:由荣德生于1929年出资所建 跨塘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由地方贤达募捐建造,在2001年因碍于城市建设,被拆除,后于2007年重建 南下塘:一条南北走向几百米的老弄堂,无锡人家的“水弄堂”。沿街的店铺沿袭了具有无锡元素的特色商业,有惠山泥人、世泰盛、阿福茶馆⋯⋯ 青板石砖上刻的无锡方言,外地的朋友能看懂意思吗?击棍-厉害的意思 私底下-私下里的意思 青馒头-膝盖的意思 南长街:老街上古典建筑的怀旧和现代商业元素相结合后的相得益彰。 节假日的午后,偶尔在老街上停步、拍照留影或约上两三好友喝喝茶,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