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十里桃花峪”花开正浓,赶紧去看看!!(春天)

风中云

<h3> 十里桃花峪 &nbsp;花盛情未央</h3> <h3>&nbsp;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儿开…… 每次听,总是徒升蜜意,浮动的心就会慢慢安静下来。 所有的格都定在了一个等字上。</h3> <h3>  这些年,党峪马家峪的“十里桃花峪”已成为一个符号,而这首馨粉喜乐的歌谣,也被设成马家峪人的手机彩铃,即时传播着“春,我在!”的讯息。</h3> <h3>  每当四月来临,桃花峪的十里桃花芬芳韵泽,久居闹市的人们拖着疲惫的身心漫步其中,沐浴在向晚或清晨的粉色烟霞里,即有可爱的时光&nbsp;,伴着舒缓清新的气息流淌。曼妙的愿景,就这样在诗意里安放,人花互歌,草木清欢。</h3> <h3>  这是个暖情诗意的地方,收藏着每个来此观光人的叠加笑靥,更收藏着我少小时的如诗年华。 茂密的树林,挺拔的白扬,坡埂边一树树茂盛艳丽的桃花,以及那坐在三轮车上头裹围巾、面带笑容的妇女以及浇水挥锄的老农……</h3> <h3>  这些被岁月风干的芬芳,永远在十里桃花深处一个叫马家峪地方召唤着我。有人说,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 虽然儿时的记忆中桃花十里尚属夸张,但这并不影响在我心中依然把这里当做栖放心灵的桃花源。 水潺潺,溪行流云竹烟;风缓缓,山岚沐雨花笺。松柏鹤,陌上鲜草香;软絮吹,曲径湿苔寻芳。这是《溪行桃花源》中的意境,多少次的疲惫之中,伴着这欲断还续的乐章,与家乡的十里桃花开始一段情景交融的心灵之旅,然后在愉悦与满足中,幻起某一世某一生的某种光辉,体味一种久违的温情。 如今,家乡的几千亩桃花基地成就了人们视角中真正意义上的十里桃花。而离开家乡的人民,所在的城市即便与这里隔山隔水, 但难以隔断的仍是根植于心灵深处的那种故土情结。</h3> <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每一个心愁难醉的时光,便有歌儿从脑际掠过: “桃花儿红女儿娇,梦儿飞满天,相约一年年,花儿捎去心上香,暗结那梦中缘,千万里剪不断......” 这是谭晶的一首《桃花谣》,竟然听到心绪绵绵而泪涌。 人生一世,桃花点春。人在茫茫宇宙之中的微不足道,哪个的命运不似桃花? “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桃花最艳展的时光只有十天八天时间,接着便是随风伴雨一片一片凋零。 所以总不忍心赶着花期看花。尽管每年刚一开春,就有玩伴挚友声声呼唤回去看桃花,但因为不想刻意,成行的机会屈指可数。 把花种在心田里,让人生四季馥郁。桃花可否与我的心情一样,只想静静地开放,然后伴着落英缤纷的春之声圆舞曲化入春泥? 我的这种状态显然不够应景。</p> <p class="ql-block">  “迎风迎雨向太阳,盛开那一年年”。 桃花是不会因为人的看与不看而改变行期的,是其执念,把“碧桃花下感流年”的蹅春行动推上了全民潮流。党峪桃花峪的十里桃花总是在谷雨前后开得排山倒海,渴望美好生活的人们更是争先恐后赴约,生怕误了一次重要的见面。 因为短暂,所以珍惜。 桃花不取悦谁,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它只用几天时间带给这个薄凉季节的些许安暖,却是最让人岁岁留恋不厌。</p> <h3>  尽管曾想一起赏花的人常常失约,但我还是希望在十里桃花的粉色盛宴上,能够遇到。 因为我们曾有三生三世的约定:桃花盛开,阳光满怀。 因为我们都是十里桃林的儿女,曾在这浮躁世间,寂寞于繁华,淡然于浮世,情如浓墨,意淡如水。我们都曾受桃源之水的滋养,厚德而以载物,下学而以上达,曾经的一壶桃花醉,让我们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谈笑。</h3> <h3>  我的笑中带着泪花,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执着。 只愿所有的美好,都关情于桃花;只愿所有的春风,都关情于这片热土。 于我,一年中若有三两天时间,真实而诗意地活在梦魂牵绕的家乡十里桃林,便已足够。</h3> <h3>  “十里桃花峪”赏花地址:唐山遵化党峪镇马家峪村(承唐高速党峪出口下)。</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