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随笔(七)

春水荣川

<h3>七 钓鱼城_上帝之鞭折断处</h3> <h3>  △重庆合川区,合川因渠江、涪江、嘉陵江三川在此汇合而得名。</h3> <h3>  △碧澈如练的涪江在合川文峰古街脚下静静地流淌。</h3> <h3>  △移步远望,可见涪江与嘉陵江在此汇流,对岸左边的小山,便是大名鼎鼎的钓鱼城。</h3> <h3>  △走进钓鱼城,修篁弄影,石径通幽。</h3> <h3>  △拾级而上,不远之处便是钓鱼城山门,高高的石牌楼上镌有护国名山四个大字。</h3> <h3>  △过了始关门,便见沿嘉陵江倚悬崖蜿蜒而建的城碟。</h3> <h3>  △1243年,播州(今遵义)人冉琎、冉璞兄弟在蒙古军队重兵压境准备进犯南宋的情况下,向时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的余玠献策,"蜀之形势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人,各粟守之,贤于十万师元也。"意思是此地险要,如修城后派人把守,胜过十万大军。余玠采纳了建议,征调数万民工修建钓鱼城。这组雕塑正是当年凿石筑城的场景。</h3> <h3>  △至今,冉字军旗仍在钓鱼城头飘扬。<br></h3> <h3>  △垛口依旧森然。</h3> <p>  △嘉陵江上,薄雾如轻纱,江景朦胧,雉堞下的丛林飞来寺倒是异常清晰。</p> <p>  △崖石上有石曼卿、文天祥、杨升庵、郭沫若、周谷城、刘白羽等名家的吟咏,以及抗日战争时期,蒋中正、何应钦、张治中、万耀煌、孙元良等国民党军政要人的摩崖题记。蒋介石等人的题记能完整保留至今也是偶然,文革时,公社革委会派社员去铲字,社员嫌费事,干脆找了点石灰抹平,再写上革命标语了事,这些"反动派"们的题记得以幸存。</p> <h3>  △该佛像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刻造,正中是弥勒佛,右手施莲花印,左手托如意宝珠,表情恬静慈祥,两边的菩萨,头戴宝冠,身上饰以璎珞,腕配环钏,一尊怀抱沉香,一尊手抚净瓶,温柔亲切。</h3> <h3>  △我佛如来,一卧千古。</h3> <h3>  △哦,看到护国门了,得讲一讲古了。历史,有时宛如一出荒诞剧,让观看者惊悚、错谔、叹息、懵逼。就说蒙古军队的征战吧,戏剧性的色彩就十分浓烈。话说成吉思汗的蒙古逐渐强大后,不必再卑躬屈膝地向金、辽称臣了,但此刻他还没啥豪情壮志,还眼巴巴地指望着蒙古商队在丝绸之路上给他赚钱呢。当时在丝绸之路上有一个新兴的伊斯兰国家,叫花刺子模(位于伊朗之北里海之东),这个牛逼的国家竞然抢劫了蒙古商队,还把成吉思汗派去质询此事的使臣给杀了。得,人家要找死,你也不能拦着。1218年,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兵发花刺子模。这花刺子模也不经打,40万大军一触即溃,国王摩诃末逃到一个小岛,不久病死了。成吉思汗一口恶气终于喷了出来,那就班师吧。什么?摩诃末的儿子扎兰丁还活着?慢着,这个哲别(蒙元名将,成吉思汗四獒之一),还有速不台(蒙元名将,成吉思汗四獒之一),你俩去追。这样,历史上无比怪诞的情景剧上演了,扎兰丁一个劲地西逃,哲别和速不台一个劲地追杀。这一追可不得了,竞追进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扫荡了高加索,踢开了俄罗斯大门。此乃蒙古的第一次西征。</h3> <p>  △蒙古其后的两次西征,其戏剧性更令人目瞪口呆。成吉思汗死后,汗位本应由守灶(守老家之意)的小儿子拖雷(就是那个在《射雕英雄传》中与郭大侠好的)继承,不知怎的汗位却落到了三儿子窝阔台的手中。这窝阔台军功平平,可能要证明自己吧,急急忙忙发动了第二次西征,那个速不台,你不是去过吗?你带路,咱们老弟兄几个的长子(术赤长子拔都、察合台长子拜答尔、窝阔台长子贵由和拖雷长子蒙哥)跟着你去玩玩。1236年,蒙古大军到达伏尔加河中游,随后进入俄罗斯平原,相继攻陷莫斯科、罗斯托夫、特维尔、弗拉基米尔等城,后来又攻陷并摧毁俄罗斯古都基辅。到1241年,蒙古军队已经沿多瑙河前进到维也纳近郊,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危若累卵。同时,蒙古军队已经向意大利北部派出侦察分队,兵锋直逼威尼斯。此时,受到蒙古军队入侵影响的欧洲国家至少有15个。全欧震动,惊呼上帝之鞭已狠狠地抽向欧洲大陆。然而就在此刻,蒙古军队征伐的马蹄声寂静了,因为,蒙古大汗窝阔台死了。</p><p> 窝阔台死后,由拖雷长子蒙哥继承了蒙古大汗之位。蒙哥思忖,上次西征战果辉煌可回师太匆忙,不行,还得去。这个六弟旭烈兀啊,这次西征你带兵去吧,我?我就不去了,我得去南面,啃下南宋那个硬骨头。 1252年旭烈兀率军进行第三次西征,很快到达土耳其斯坦(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南、锡尔河以北地区)。然后,蒙古大军开始扫荡木剌夷地区(今伊朗北部),如同秋风扫落叶,木剌夷国迅速被灭。其后蒙古军队又向报达(今伊拉克)进攻,兵临巴格达城下,报答王木思塔辛带领3个儿子和贵族官员3000余人,献城投降。蒙古军队占领报达后,继续西进千里,进入阿拉伯地区,开始攻打叙利亚,1260年,攻陷阿勒颇城,同年,大马士革的守军投降,叙利亚灭亡。之后,继续进攻今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地区,攻陷塞浦路斯岛,百余座城池被蒙古铁骑踏平,兵锋直指巴尔干和亚平宁半岛,欧洲国家惊呼上帝之鞭第二次降临。在旭烈兀调集大军,准备攻打最后一个伊斯兰国家埃及时,蒙古大军征伐的马蹄声又一次沉寂下来。因为,蒙古大汗又死了!就死在合川钓鱼城护国门下!</p> <h3>  △而蒙古军队南征南宋,打得是非常不顺,蒙军先后组织了四次进攻,半个世纪后才得手。第一次是在1231年,蒙古军队借道南宋地界攻打金国时(当时蒙古和南宋并不接壤,见上图),和四川军民发生了冲突,当时的蒙古主将拖雷试探性地进行了一次进攻。一个月之内,就连下南宋140多座城寨,打得非常顺手。后来这场战争以议和收场。第二次是1234年蒙古以三路大军进攻南宋,西路四川、中路中原、东路两淮,中路进攻是重点。四川打得比较顺利,两淮和中原受到南宋军队顽强抵抗,在江陵还打死窝阔台最宠爱的蒙古王储阔出。第三次进攻是1258年,也是兵分三路进攻,西路四川,南路广西,北路中原。西路是重点,由大汗蒙哥亲自率军攻打,弟弟忽比烈负责进攻中原,无功而返。1268年蒙古军队开始第四次进攻,1279年南宋灭亡。(本图来自网络)</h3> <h3>  △图为古钓鱼台,钓鱼城因此而得名。前面说过,钓鱼城是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建议修建的,在1254年,守将王坚又对城防进行大规模的加固,当蒙哥率军第三次南征兵临钓鱼城下时,钓鱼城已经建成了完备的山、水、城一体的防御体系。</h3> <h3>  △谁都没有想到,一座不起眼钓鱼城,竞然坚守了36年。1259年2月,蒙古大军包围了钓鱼城。大汗蒙哥原以为,这小小的钓鱼城,分分钟可以拿下,他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钓鱼城竟然成了他终生无法跨越的障碍。从2月份开始,蒙古军队连续猛攻钓鱼城四个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大宋的军旗依然在钓鱼城上空高高飘扬,自己的士兵和爱将却一个个倒下。随着夏季的来临,蒙古军队从上到下个个忧心忡忡。夏天的重庆是令人生畏的,1259年更是出奇地炎热,蒙军本就忌惮酷暑,加之水土不服,军中开始瘟疫流行,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军心开始涣散。适时钓鱼城里又抛下大量鲜鱼和面饼,意思是你们围吧,爱围多久围多久。又急又气的蒙哥爬到高台上观看城内动静时,被城中宋军所发射的炮石击中,最终在8月11日伤重不治。图为守城的弩机和抛石机模型。</h3> <h3>  △“九口锅”遗址。遗址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米,一种说法这里是军工作坊,城中军民正是利用这些石臼研磨火药原料、制作兵器以抗击蒙古军队的。但据重庆市最近的考古发现,这里是当年抗击蒙古军队的指挥部所在地。</h3> <h3>  △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防御作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今天游客看到的钓鱼城,只是钓鱼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南宋时真实的钓鱼城面积应该有10多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的山顶平地,以及由南北一字城与江面围合成的东城半岛。</h3> <h3>  △忠义祠原名“王张祠”,为明弘治七年(1494年)为纪念钓鱼城守将王坚、张珏而建,清光绪年间重修。</h3> <h3>  △忠义祠正堂,“忠义千秋”的牌匾之下,供奉着钓鱼城功臣及守将余玠、冉琎、冉璞、王坚、张珏的长生牌位。</h3> <h3>  △忠义祠偏殿,则供奉着王立、李德辉、熊耳夫人三人的长生牌位。蒙哥汗死后,钓鱼城军民仍然坚守城池多年。直到1279年(此时忽必烈已建立元朝8年),钓鱼城守将王立通过义妹熊耳夫人写信给元四川最高军事长官李德辉(熊耳夫人表哥),以不杀城中一人作为开城降元的条件,李德辉上表忽比烈获准后,亲自来到钓鱼城元军大帐,对元军诸将说,"我来并非要夺你们的功劳,是怕你们恼怒他们直到现在投降,进行大屠杀。我是为拯救合州(合川)人民生命而来,岂计较你们的嫌恶!"然后单身渡江到合州城下,呼唤王立献城出降。在蒙古军队征伐过程中,若有抵抗的地方,攻克后一律屠城,惟有钓鱼城是唯一的例外,抵抗了36年还得以全身而退。须知当年蒙哥大汗可是有遗诏的,"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屠城剖赤而尽诛之。"忽比烈不忌惮违背先王遗命答应不杀一人,也算是一代明君了。后来合川百姓感念三人活命恩德,也在忠义祠祭祀了他们。<br></h3> <h3>△这是郭沫若在钓鱼城的题诗:</h3><h3> 魂夺蒙哥尚有城,</h3><h3> 危崖拔地水回萦。</h3><h3> 冉家兄弟承璘玠,</h3><h3> 蜀郡山河壮甲兵。</h3><h3> 卅载孤撑天一线,</h3><h3> 千秋共仰宋三卿。</h3><h3> 贰臣妖妇同祠宇,</h3><h3> 遗恨分明未可平!</h3><h3> 自清乾隆年间以来,关于王立等人有无资格在忠义祠配享祭祀,一直饱受争议。郭沫若的题诗直接称王立、熊耳夫人为贰臣妖妇,显然对他们入祀很是有意见。当年郭可能只听了一耳朵就写了这诗,历史背景如何可能根本没去研究。我如此推测是有依据的,郭自己写的《钓鱼城访古》一开头就说:“自己是四川人,很惭愧,连钓鱼城这个辉煌的古迹,以前却不曾知道。"</h3> <h3>  △王立原是张钰部下,跟随张钰抗击蒙军多年,于1277年接任钓鱼城守城主将。当时的形势是,一年前,即1276年,谢太后和宋恭宗在南宋京城临安出城投降,重庆、泸州等与钓鱼城互为犄角的重镇皆在1278年失陷,整个中原唯独剩下钓鱼城的抗元军旗还在飘扬(上图独钓中原牌楼正是说明了这种孤立无助的无奈)。钓鱼城内的数万军民历经几十年血战,身心俱疲,且城中粮草、军械在元军三重包围下已经没有获得任何补充的机会,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城破,数万军民将玉石俱焚。如你是守将,面临抵抗绝境而可以通过放弃抵抗保全守城军民性命时,你会怎么办?须知有一种放弃抵抗叫光荣的投降,王立是,罗伯特.李也是。</h3> <p class="ql-block">  △这是周恩来的政治秘书,曾任四川省委书记杨超的摩崖题字,"上帝之鞭折此城下!"钓鱼城之战的影响是空前的,听闻蒙哥的死讯后,正在攻打鄂州(武汉)的忽必烈匆忙和南宋签订和议后北返,南宋得以借此喘息了二十年。而远在叙利亚准备进攻埃及的旭烈兀也急忙率主力部队东返,想在争夺汗位上插上一脚,留守部队因为兵力单薄被埃及穆斯林军队击败,蒙古军队自此被彻底阻挡在非洲之外。忽必烈北撤后,与阿里不哥展开了长达5年的内战。内战使蒙古汗国元气大伤,也使自成吉思汗时代建立起来的蒙古中央汗国走向崩溃,欧亚各汗国不再听从中央汗国的号令,欧洲、非洲等地面临的威胁从此解除。美国历史学家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旭烈兀以同样的方式攻克阿勒顿和大马士革后,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蒙古人继续向埃及和北非进击,从而完成对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征服……蒙哥大汗的去世使团结的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这支军队的失败挽救了伊斯兰教世界!"</p> <h3>  △下山途中,一位游客讲了句大开脑洞的话,"咳,如果蒙哥没死,怕是全世界都要讲重庆话了吧。"我与同行的友人对视一眼,抚掌大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