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一小】让榜样言说 用故事叙写--新教育实验“教师叙事”活动札记

涧西区东方一小

<h1>  “让榜样言说,用故事书写。新教育是由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教育叙事组成的。”秉承着这一新教育理念, 4月16日下午东方一小全体教师集中在三楼电教室聆听新教育榜样教师的行动叙事,随着她们的叙事且行且歌,实现自我的教师专业成长。</h1><h3></h3> <h1>《新教育,我们在路上》榜样教师马兰兰</h1> <h1>  自“新教育实验”开展以来,班级每天都在发生着一点一滴可喜的变化。</h1><h3></h3><h1> 每天清晨,我们都大声齐诵“开启诗”,愉快的相互问好,充满仪式感地开启新的一天。孩子们都特别期待和喜欢这个时刻,以前都是我到学校后让小干部去操场上把人喊回教室,现在每天我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坐的整整齐齐,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仰着一张张明媚的笑脸,精神饱满的等待着。 </h1><h3></h3><h1> 自“午读”开展以来,下午课前一走进教室就能看到孩子们自觉拿出《安徒生童话》,沉浸在童话世界里,在“神奇校车奇幻之旅”的“童话国”站里,孩子们侃侃而谈,对自己喜欢的故事,喜欢的人物如数家珍。课间的时候,我发现之前最爱户外打闹和折纸画画的孩子居然会在自己的座位上手不释卷,神情专注;除了让孩子们自己阅读,我们还通过喜马拉雅听书、观看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加深孩子们的印象,通过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小王”“故事大王”“超级故事王”来鼓励孩子们大胆展示自己。</h1><h1> 暮省的开展能让孩子们早早学会反思的生活。一年级的暮省很简单,要求孩子们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当天的收获与感受即可。但每次改“暮省专用本”的时候我都惊喜不已:孩子们不仅能坚持记录,并且态度认真,言之有物,表达流畅。通过孩子们的暮省本,我了解到许多平常关注不到的事情,他每天的心情,课外生活等,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有意思。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阅读,离不开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些稚嫩的语言都是孩子们宝贵的体验和积累。</h1><h3></h3> <h1>《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榜样教师吴琦</h1> <h1>  我们班的教室里都发生了哪些独一无二的小故事呢?</h1><h1>一、一次感动</h1><h1> 这是发生在一年级上学期的一件事。12月14号大课间,我让孩子们在班里喝水,无意中我发现关昕瑜小朋友没有带保温水杯,我心想:天气这么干燥,不喝水怎么行?我就到办公室拿出自己多余的那个水杯,倒上开水让孩子先喝着。当天下午收到关昕瑜妈妈发给我的微信:“吴老师,看到您给孩子的水杯很感动,平时工作忙,没为班级孩子做过什么,我想给班里孩子打一套防水名签,您能给我发个咱班同学的名单吗?”这就是家长给全班同学做的防水姓名贴,我也想对家长说:“感恩有你们!”</h1><h1>二、一次班级群中的“聊天”</h1><h1> 那是上个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我批改家庭作业时发现谈鲁宁同学很有心,专门画一条横线,并且家长很认真地在横线上签字,我很赞赏,就在班级群中进行了表扬:谈鲁宁同学设计的家长签字很特别,亲子合作,配合默契,必须点赞!下午,谈鲁宁的爸爸在班级群里发了一句话:孩子学习一直拖班里后腿,真不好意思,一定努力加油,感谢老师们的细心辅导。我看了以后心里很不舒服,因为分数不能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我想了想,在群里这样回道:谈鲁宁爸爸,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认真的态度和好习惯的养成才是成长和进步的阶梯。态度端正了,习惯养成了,学习效率提高了,成绩的提高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孩子爸爸看过以后又发了一句话:谢谢吴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在家也要加强孩子习惯的培养和态度的转变。</h1><h1>三、一个惊喜</h1><h1> 课堂上,在给学生示范书写生字的时候需要用到一款神器——带磁力的田字格生字贴,因为经常使用,粘来揭去的,再加上材料比较脆,用一段时间之后就烂了。用着用着,烂的口子越撕越大,最后彻底揭掉了一个角,变得残缺不全了。我无意中问学生:“谁家里有这种生字贴?”班里有个女生杨博涵说:“老师,我家里有。不过快递小哥还没送过来呢。”我的心里立刻流过了一股暖流,回到办公室就给她的妈妈打电话,孩子的妈妈说:“孩子看到班里的生字贴坏了,老师上课教生字的时候用着很不方便,回来就跟我说了。这也不贵,我就在网上买了两条。”听到这儿,我既惊喜,又感动。过了两天,杨博涵把生字贴拿到班里了,看得出她心里很高兴。这孩子真是太贴心、太懂事了! </h1><h1>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守住每一个日子。教室里的每一个日子都值得珍惜,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日子,如果我们用心去装点,就能够把他们擦亮。这些日子,就会写在学校的历史上,写在学生的心坎上。</h1> <h1>《新教育——我教育中的指路明灯》榜样教师李春利</h1> <h1>  《新教育》所提出的理论犹如指路的明灯,也为我指明了方向,使我受益无穷。下面我以我们班新转入的一名学生的转化为例,来谈一谈新教育带给我的巨大帮助。</h1><h1> 他是一位新来的转学生,转入时他的成绩不好。在他第一次来学校,我和她妈妈谈话的过程中,他一会儿在讲台上跳来跳去,一会儿拿粉笔在黑板上乱画。他的妈妈当着我的面对孩子说的几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她说:“你到这个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你就真的没有学上了。”我当时并没有明白他妈妈话背后的深意,只感觉到他很调皮。正式上学的第一天,仅仅第一节课下课,他就跑到楼下去玩,上课铃响时还没有回来。这让我意识到这个男孩的特殊:一般情况下,新转来的学生,即便是很调皮,他也会在刚开始不熟悉环境的头几天有所收敛,熟悉了以后才会慢慢地露出本性,但是这个学生连一个熟悉的过程都没有,直接就是很调皮。所以对于他我格外关注。</h1><h1> 一个问题解决了,但是接二连三的问题又出现。当他的妈妈再次提到不遵守纪律,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学上时,我才真正明白,这个孩子的问题太多了。而且这些问题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版本。我们常说方法总比困难多,对他来说是理由总比错误多。而我也是针对他的“不同版本”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批评、教导、讲道理、推己及人、让他自己反思。看到他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对于他的学习我从未放松。从听讲到作业,从纪律到卫生,从与人相处到晨诵、午读,从下楼做操到排队放学,对于他的方方面面,我一点一点来教。对于他的学习我从未放松。</h1><h1> 《新教育》中朱教授说 :要无限相信孩子的发展潜力;爱心产生奇迹;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会成功。这些理论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坚持着……月考成绩出来了,他的语文得了91分。他自己很高兴,家长也特别欣慰。家长说:“孩子进步非常大,这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孩子改变很多,学习习惯变好了。回家知道先写作业了,不拖拉了,也爱读书了。孩子的改变让她看到了希望。她非常、非常庆幸把孩子转到了东方一小。”</h1><h1> 《新教育》提倡在反思中成长,我在教育孩子时就时常反思,随时调整我的教育方法,我也感觉到我在反思中的进步。虽然我只是千千万万教师中默默无闻的一个,但我会尽我所能教好我遇到的每个孩子,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新教育——我教育中的指路明灯,新教育——我一直在路上。<br></h1> <h1>《与生共读乐无穷》榜样教师王惠娟</h1> <h1>  新学期开学不久,从学校下发了的《新教育》《我的教育理想》书中我结识了新教育。刚接触新教育,是既陌生又茫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尝试,我收获满满。</h1><h3></h3><h1> 《新教育》中提出: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整体阅读水平。所以,新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民族的阅读,尤其是儿童的阅读。</h1><h1> “晨诵、午读和暮省”就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每天清晨,孩子们来到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在优美的旋律中大声地吟诵经典诗词、文章,让孩子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心灵达到唤醒,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开启一天的学习,是孩子们即领略优美的母语,又丰富儿童生活。中午,孩子们和老师在教室里静静地进行20分钟的午读时间,通过默读、轻声度、摘抄等多种形式,倡导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样,彼此之间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和密码,相互传递着快乐、理解和尊重。师生共读一本书时,我们组老师通过让学生背诵几段美文、品评几处妙语、仿写一段文字和展示品读收获等形式力求孩子们领略名家作品风范,以此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经过这段时间的诵读,我们班孩子们最大的变化就是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只要一来到学校,就会自觉地走进教室,静静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自觉地拿出书来读。不再像以前那样来了之后,孩子们在教室里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聊天,或者在教室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玩游戏,更不会再在上课铃声一响,在让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中安静下来,带着一定的情绪去读书,而是心甘情愿地去读。而这些行为的变化正是源于新教育中倡导的新理念。现在,我每天到校之后都会到班里看看他们,陪着他们读书、看书和论书,和他们一起成长、长大,我也很享受这样的时光。看着他们一天天的不断地成长,一天天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我的心里也有些许的欣慰。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h1><h3></h3> <h1>  榜样教师的娓娓道来,至情至深,她们的真诚与朴实、细腻与执着感动着每一位聆听者。</h1><h1><br></h1> <h1>  用榜样激励新的榜样,以故事引发新的故事,让细节推动新的细节。用精致引来更多精致,用榜样的精彩引来更多精彩,新教育让我们遇见了最好的自己!那是一种“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的力量。 <br></h1><h3></h3>

孩子

教育

榜样

教室

教师

班里

故事

字贴

学生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