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董封水库也称凤栖湖,建在我的老家和董封村之间,每次回老家都要路过那里,心里也总有那么一点点自豪,当年这么大一个水利工程,就建在我们老家附近,据说是阳城县第一,晋东南第二。今年4月初,趁着回老家的时候,我们特意在库区作了短暂停留,参观了美丽的库区,还是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和感动,董封水库就象一个藏在深闺中的美女,等待着游客的欣赏,等待着目光远大的伯乐为她梳妆……</h3> <h3> 水库大坝建在鹿渠村附近,高大的坝体将上游三条河流拦截于此。大坝十分雄伟,目测高约50米左右,相等于15层的高楼耸立在面前,“董封水库”四个白色大字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当年修筑大坝时全靠人工运土堆积,用一台全建设工地唯一的拖拉机拉着大石滚来回碾压。1975年之后,为了让大坝更加坚固,进行了多次渡汛改建施工,最后一次是2002年,坝顶还留有当年加固奠基碑。现在的大坝基部是整齐的长条青石垒砌,上方留有排水渠及通道;上部为六边形水泥块铺砌,十分整齐和壮观。为了方便工人监测和修缮大坝,坝体两端留有石梯。我在大坝的坡上参观了一番,人在高大的大坝上就是一个小点,没有那几个大字的一笔高。</h3> <h3> 大坝顶端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约有3米宽,两旁是半人高的护墙,坝长约240米。站在坝上远眺,正值枯雨季节,水库里水位很低,整个湖面就象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里面倒映着太阳和云彩,山峰和树木;又象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发飘向双美上河,长袖甩向院坤和安牛。水依偎着山,山守护着水,就象一对情侣,缠缠绵绵。远处的村庄清晰可见,麦田碧绿,象一块块地毯。多么美丽的画卷啊!</h3> <h3>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1959年冬,董封水库开始修建,那是全县人民响应毛主席兴修水利的号召,几千民工从各乡聚集到这狭窄的山沟里,原先寂静的山沟沸腾了,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开山的炮声宣告了全县最大的水利工程上马了!周围的村庄住满了民工,有的就在附近的土山边简单挖个小土窑住了进去。没有什么机械,全靠锨镢挖,一条扁担两只筐挑,用不到一年的时间,硬是挑出了一座雄伟的大坝和2061万立方米库容的中型水库。这样庞大的工程,运送了多少土石方,恐怕谁也说不清。当年全县人民不仅建起了这座中型水库,更给后人留下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h3> <h3> 沿坝顶水泥路走向大山跟,路在那里拐了个弯,在河岸的山崖上蜿蜒曲折伸向运方。这就是董封到水库的防汛通道。在通道的下面隐藏着和水库同时修建的另一项浩大工程——董封灌渠。干渠总长39.5公里,其中从水库到次营河西段渠道完全挂在悬崖峭壁之上,河西村附近的跨河渡槽十分雄伟。干渠跨越董封、次营两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直到1979年才配套完成。后因多种原因,灌渠并没有完全实现设计者当初的宏伟愿景。</h3> <h3> 当我们的车子离开水库管理站时,回头望去,沿岸春催杨柳绿,一湖碧水桃花红,心头不禁生出一些感慨,愿这座全县人民用血汗建筑起来的凤栖湖尽快融入全域旅游的大潮,愿更多的游客到董封水库来饱览湖光山色的同时,亲身感受阳城人民愚公移山的艰苦奋斗精神,让凤栖湖也成为咱阳城的一张名片,一道靓丽风景展示在世人面前!</h3> <h3>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凤栖湖也许将来真的会引来金凤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