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烟花三月,万物复苏。高楼林立的都市,桃李争艳,春色盎然!公路两旁馨香的樟树逐渐换上了鲜嫩的新叶,阳光下纷飞的柳絮如烟似雪满天飞扬。春天的脚步刚刚迈开,夏天的问候已经迫不及待的来了……。 </h3><h3> 朋友们,大家好!本编委会成立于2018年初秋,经历了将近四个多月的寻踪回访,有条不紊地采访相关工作的老职工,编录记载了上海胜利水泥厂(后方小三线)职工创建初期的艰辛与激情创业的精彩片段。评实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汇编成一本很有纪念意义的书!</h3><h3> 《追忆胜泥足迹 难忘辛勤耕耘》这本书的编辑与发行,讴歌了胜利水泥厂栩栩如生的创业人的故事,谱写了老一代水泥人的热血奋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精彩的篇章,讲述了水泥工人的工作与生活的坎坷经历!……</h3><h3> 在这要感谢编委会的每一位成员,是你们默默耕耘、齐心协力、辛勤付出,从而圆满完成了神圣而意义非凡的任务。</h3><h3> 在这首先要感谢兢兢业业、热情弘扬“国家小三线建设专题研究会”的上海大学徐有威教授,是你的支持与倾情投入让我们有了编书出书的雄心与决心,尤其是徐教授鼎力推荐“澎湃新闻”先后刊登了本书的十篇回忆文章,提升了胜利水泥厂与本书的知名度,而且点击率 是可喜可贺的。</h3><h3> 在这要感谢编写本书的第一功臣编委会秘书长刘巽荣先生。一个偶然的机遇,萌生了刘巽荣先生出书编书的想法。他是个有心人,他的想法与原胜利水泥厂党委书记任光淼先生一拍即合。老支书的一锤定音,坚定了我们要编写厂史的决心与信念!于是编委会成立了!</h3><h3> 老领导亲自挂帅,倾情、倾财、倾力担任主编工作。利用他的人脉关系,多次去上海建材局查资料,去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档案局和《解放日报》资料库翻阅拍摄原始资料,刘巽荣先生至始至终和老领导配合默契。老领导“掌舵”,我们紧锣密鼓地上门采访当年建厂的老职工,又马不停蹄地回访安徽宁国故地。……</h3><h3> 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我们编委会每一位成员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这要--感谢我们编委会的每一位成员:</h3><h3> 首先要感谢编委周建敏女士,是你积极联络胜利厂的老职工,老同志,我们的采访工作随即顺利地展开。</h3><h3> 在这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聂鸿书女士,是你勇挑重担,全身心投入收集资料,精心认真地校对文稿,分类编写新旧照片并注解词等大量繁杂的工作。</h3><h3> 感谢编委的摄影师金兰宝先生,是你精谌的摄影技术,留下了许多瞬间的精彩,成为永恒的留芳作品!</h3><h3> 感谢擅长照片美工润色的编委陈先美女士的热情参与与精美制作! </h3><h3> 感谢上海大学徐有威教授的几位在读研究生,你们规范、精彩的采访文稿,让我们的厂史内容丰富详实,让那些当年的技术员、老干部,老同志的工作、生活、理想再现。 </h3><h3> 感谢单 宝教授积极参与编书工作,并且亲自编写回忆文章。</h3><h3> 编委成员陆玉明先生,你多篇写实的采访文章,把我们的记忆带回如歌的岁月!</h3><h3> 在这我们还要用浓重的笔墨写上几句:感谢我们胜利水泥厂两位杰出的大师--国内著名资深媒体人胡展奋先生与国内著名画家胡震国先生,虽然你们已经功成名就,工作繁忙,但你们不忘初心,不忘胜泥的情怀让我们感动。你们的鼎力支持,让我们这本书增光添彩,你们的经典文章、精美的书面油画作品,画龙点睛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品位,你们的大名出现在编委的名册中,本书具有了永恒的收藏价值!在此我们真诚地感谢两位大师!</h3><h3> 此刻,我们还要感谢本书的另一位编委陈 斌女士,感谢你的热情与支持,尽管你再三表示自己是“山里人”的一份子,小小心愿不必挂齿。恰恰是你这小小心意愿,成就了这本“追忆与难忘”的书!请接受我们全体编委成员的深深地敬意--感谢你!</h3><h3> 此刻,我们要感谢的朋友还有许多许多。那些编外的朋友热心参与,认真编写了许多好文章,再现了胜利水泥厂当年的生产与生活的盛况,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在文字中再现。汇编的精彩文章,汇集的新旧照片,成就了一本完美记忆的书。</h3><h3> 时间过得飞快!2018年9月初开始编书,四个月后的20019年1月19日,我们在上海嘉定月亮湾庄园庆祝胜利水泥厂建厂50周年团拜会上,向参加庆典活动的三百八十多位老职工发放了这本《追忆胜泥足迹 难忘辛勤耕耘》书。……</h3><h3> 我们编委会成员相聚在这个群里也有几个月了。我们同舟共济、积极投入编书工作。我们怀念这段美好的时光。这是我们退休后最值得怀念的一段美好时光。……</h3><h3>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这个编委群在这次聚会后也将完成历史使命。我们感恩,我们曾经彼此真诚陪伴!</h3><h3> 难忘昨天!握手今天!迎接明天!</h3><h3> 谢谢!</h3><h3> 编委会成员:</h3><h3> 主 编 任光淼</h3><h3> 顾 问 徐有威</h3><h3> 胡展奋 </h3><h3> 单 宝</h3><h3> 秘书长 刘巽荣</h3><h3>责任编辑 聂鸿书</h3><h3> 编 委 陈 斌 金兰宝 </h3><h3> 周建敏 陈先美 陆玉明</h3><h3> </h3><h3> 编委会 20019年4月</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一、工作回顾(出书了)</h3> <h3> 徐有威教授、任光淼书记和刘巽荣。</h3> <h3> 总编任光淼书记亲临生产第一线采访,又多次去“上海解放日报”报社资料库、上海市图书馆资料库、上海建材局、上海档案馆和安徽宁国市的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做到我们的资料是有章可循的,是让人信服的。</h3><h3> 作为总编任光淼书记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有精神上的付出,能力上的付出,更有物质上的付出。在总编的带领下,大家常常是下午四点以后集中批改文稿,简餐后又批改到晚上九点多后各自回家,而简餐的费用多数是总编“自掏腰包”的。</h3> <h3> 走访老职工</h3> <h3> 重返故地原胜利水泥厂,去矿山、去厂区、去厂子弟学校了解当年的情况。</h3> <h3> 2019年1月19日建厂50周年团拜会活动,《追忆胜泥足迹 难忘辛勤耕耘》编委会成员向大家推荐自己的新书,老职工们纷纷前来免费领取书籍,场面让我们感到欣慰,幸福快乐!</h3> <h3> 编委会成员手捧自己写的--追忆胜泥足迹 难忘辛勤耕耘 一书。</h3> <h3> 青浦四季百果园,春天度假好去处。2019年4月13 日、14日,编委会成员在这里聚会总结过去的几个月辛苦历程,也是大家最后一次的告别叙旧。</h3> <h3> 青浦四季百果园的景色</h3> <h3> 二、去上海青浦四季百果园度假。编委会成员及家属和朋友们一起拍照留念。</h3> <h3> 下午茶时间 --编委会成员、家人及朋友欢聚在青浦四季百果园。</h3> <h3> 三、 团聚的时刻到了,新朋老友同欢聚。</h3> <h3> 主 编 任光淼</h3> <h3> 《追忆胜泥足迹 难忘辛勤耕耘》秘书长刘巽荣</h3> <h3> 任光淼、胡震国、胡展奋</h3> <h3> 任光淼书记和著名画家胡震国先生,也是我们“追忆胜泥足迹 难忘辛勤耕耘”一书封面封底油画设计绘画者。</h3> <h3> 著名资深媒体人胡展奋先生和好友陆玉明(编委会成员之一)。</h3> <h3> 单 宝教授、周建敏和沈新康夫妇。</h3> <h3> 两位“夫人”在亲切交谈。(胡展奋先生的夫人和刘巽荣先生的夫人)。</h3> <h3> 互道一声“辛苦啦!我的战友!”</h3> <h3> 编委会成员之一陈先美女士</h3> <h3> 以上聚会照片由刘巽荣、陆玉明、陈先美、周建敏提供。</h3> <h3> 单 宝特地驾车去朱家角古镇拍摄古镇夜景。单 宝也是教授之一。</h3> <h3> 愿我们的友谊长存。</h3><h3>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的时候,再看看这本青葱岁月的自己编写的书籍,是否会想起……</h3><h3> 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