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文化看岱崮

信海

<h3>岱崮是蒙阴县的一个小镇,一个蒙山腹地小镇。但名气却不小:第一,它有以崮乡为特色的沂蒙山地质公园;第二有以军工文化为特色的中国军工文化园。</h3><h3>当年,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安排,全国建设大三线。沿海城市一大批干部职工和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好人好马上三线”。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留恋大城市安逸,打起背包来到内地的大小三线,开始了国家的国防建设。</h3><h3>这些技术人员从大城市来到大山里,除了生产,还把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带到这里,影响着沂蒙山区人民的社会生活习惯…</h3><h3>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这些老军工企业也都陆续的进行转产和新的迁移。工厂车间有的闲置了,厂区宿舍有些荒芜了…虽然厂子搬迁了,但国有大企业的人脉留下了,他们对这里的情结和思想理念留下了…这笔宝贵的无形资产被当地政府发掘利用起来。蒙阴县政府和当地的企业秉持与时俱进的思路,更好的传承老企业留下的宝贵遗产,弘扬老军工企业留下的军工文化,开始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思路。他们组织策划了“相约崮乡桃花旅游节”,今年已是第十四届了,人气很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h3><h3>进到山洞里的生产车间,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一个厂史加沂蒙革命老区史的展区…许多老民丰机械厂职工看到自己当年熟悉的生产岗位都激动不已…</h3><h3><br></h3> <h3>当年山东省在沂蒙山里共建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军工厂。岱崮的山东民丰机械厂(代号9381厂)是最大的一个厂…岱崮把当年的军工厂的所有建筑印记都保留的很好。现在看到的建筑物等场景大部分都是原汁原味的…看到这些场景还真是能引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思念和回忆…</h3> <h3>当年的生产车间是在山洞里,那个时候,他们正值青年时代,是向往诗和远方的青春时期。但在条件艰苦的大山里,好像除了工作,有的只是面对大山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不是有人说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乐趣。他们都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都无怨无悔…</h3> <h3>现在的山洞已经改建成厂史加沂蒙老区革命史的展区。里面的展出资料详实…</h3> <h3>许多老职工看到自己当年工作的地方和熟悉的场景,都激动不已…</h3> <h3>在老同学工作过的地方合个影,留个念…</h3> <h3>适逢第十四届桃花旅游节,山东理工大学齐风韶韵艺术团来慰问演出,当地的老少爷们坐在六十年代建的大礼堂里看演出,兴致很高…</h3> <h3>可能是旅游节的关系,来岱崮的人很多,夜间也是灯火辉煌的…</h3><h3>这个桥头当年可是青年职工打发工余时间的好去处…</h3> <h3>七十年代末,职工就已经开始住上了套三房,生活条件开始得到了改善…</h3> <h3>职工食堂还原样保留着,只是服务人员穿上了当年的绿军装…</h3> <h3>崮…​四面陡峭、上端较平的山,多用于地名。山东有“抱犊崮”、“孟良崮”、“松崮(松崮顶)”等名山,更有著名的“沂蒙七十二崮”。其裸露的“石帽子”,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高度在10至100米之间。这是我国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查百度资料介绍</h3> <h3>登上岱崮崮顶的“崮上草原”远望,山峦起伏,桃花遍野,真的满眼看桃花,到处都是崮,别有一番大美蒙山的意境在其中…</h3> <h3>岱崮盛产水蜜桃,时值桃花盛开的季节。盘山路上看到山涧到处一片片的桃红色,很美…</h3> <h3>登崮顶的坡度也很陡…</h3> <h3>会当凌绝顶,一块合个影…</h3> <h3>登上崮顶,发现有一处酷似佛祖的头像,真的很神奇…</h3> <h3>胜利登顶,放松之余,玩起了年轻时候的游戏,当了一回“老顽童”…</h3> <h3>岱崮老街当年恐怕没有这么大,但据说也很热闹…</h3> <h3>民丰机械厂的第二代子弟兵在老街广场上遇到了一位当年知青时的驻村老乡,见了面聊起当年的人和事是格外地亲。这位老乡很朴实,当年也是一名工程兵,还在咱们青岛大崂打过山洞呢…看着他的糖葫芦,真是恨不得全买下来,可人家还想着便宜点卖给咱…感动泪奔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