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又是一个休息日,4月14日与项目部的同事前往宁乡县刘少奇故里去参观。</h3> <h3> 刘少奇故里景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从长沙市内驱车40多公里,来到花明园。该园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是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地展示、宣传、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和收藏、保护、研究刘少奇文物的人物类纪念专馆。</h3> <h3> 故里景区包括刘少奇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文物馆及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刘少奇坐过的飞机、炭子冲民俗文化馆、炭子冲学校、刘家祖坟等景点。馆藏文物资料共15507件,其中珍贵文物571件,是全国最大的刘少奇文物资料收藏中心。</h3><h3> 刘少奇故居是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恢复对外开放,通过全面整修和科学复原,再现了20世纪初江南民居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部分场景。陈列馆开馆于1988年11月24日。为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对基本陈列进行改造,于2008年11月28日隆重推出“伟大的探索者,卓越的领导人——刘少奇生平业绩陈列”,采用生平与专题相结合的手法,以大手笔反映生平历史。</h3><h3> 开馆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都曾专程来馆参观。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公众喜爱的中国十大经典红色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h3> <h3> 观光行走路线:1.入口广场及门楼;2.刘少奇铜像广场;3.刘少奇纪念馆;4.刘少奇文物馆;5.刘少奇故居;6.花明楼;7.刘少奇坐过的飞机;8.修养亭;9.文物消费店至出口。</h3> <h3> 与项目部司机段戈师傅合影</h3> <h3> “刘少奇故里”牌楼,是1998年刘少奇诞辰百周年之际投资建成的。门楼高12.4米,宽15米,呈山墙暴露式,颇具江南古建筑风格。“刘少奇故里”五个苍劲大字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h3> <h3> 刘少奇故里铜像广场</h3><h3> 铜像是1988年少奇诞辰90周年时落成的,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揭幕。广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两边山头青松傲立、杂树生花,石级中央一条苍翠的匍地龙笔直前伸,广场视野开阔,四周山头连绵起伏,幽远深遂。广场正前方,整齐的小松柏簇拥着一个庄严肃穆的平台,平台中央,少奇铜像威严地矗立着。铜像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捐建,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精心制作。铜像加底座共高7.1米(像高3.0米,座高4.1米),这个数字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少奇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第二,少奇享年71岁。铜像座西北朝东南,面部神情似微笑,似沉思,满怀沧桑地遥望远方;拿着烟头的手自然摆放;飘逸的风衣将衬托得更加伟岸。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刘少奇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和亲切感。</h3> <h3> 从铜像广场经过2~3百米的路程,来到纪念馆。</h3> <h3> 纪念馆右侧有一棵树上开滿白色花球的大树,花名叫绣球荚蒾,很有意义。</h3> <h3> 刘少奇纪念馆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完整、系统地展示介绍刘少奇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开馆于1988年11月24日,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其主体是自由分散型园林式建筑,这种风格与炭子冲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美丽自然。正门上悬挂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匾额,是邓小平1987年亲笔题写的。</h3> <h3> 从家谱可知,刘少奇是刘邦汉高祖40几代的后人。兄弟4人,排行老四,有九个子女。</h3> <h3> 生母60寿画像。</h3> <h3> 在安源煤矿活动期间,与何宝珍结婚。</h3> <h3> 在东北满洲开展工作</h3> <h3> 延安期间与周恩来</h3> <h3> 在农村下乡调研</h3> <h3> 在延安编写著名文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h3> <h3> 中共七届四中全会</h3> <h3> 1948年与王光美</h3> <h3> 1969年11月12日去逝于河南开封</h3> <h3> 刘少奇故里文物馆于少奇百周年诞辰之际经中央批准,耗资200多万元建成的。建筑面积1530平方米,为三进三院式布局,集办公、文物收藏、展览于一体。文物馆内设三个展厅,分别为刘少奇中南海故居—福禄居复原陈列和与少奇生平业绩有关的其它专题陈列。由于在装修中关闭而沒能进去观看。</h3> <h3> 故居前有一个大型水池塘,风水非常好。横向看故居前的风景。</h3> <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土木结构的普通江南四合院,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74平方米,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间半,茅屋5间。</p><p class="ql-block"> 故居于1959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文化大革命”期间,故居遭受了严重破坏,所藏文物展品几乎散失殆尽。1980年2月刘少奇同志平反后,我们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整旧如旧”的原则,对故居进行了全面修缮和复原,基本上恢复了1961年少奇回乡调查在此居住时的情形,并于1980年3月5重新对外开放.故居共陈列展品200多件,生动地再现了湖南农家的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学习活动的部分场景。</p> <h3> 炭子冲民俗文化展基本保持了二十世纪初江南农村的原始风貌。炭子冲民俗文化展的匾额,是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亲笔题写。主要陈列是炭子冲民俗文化展。其主要内容是反映过去湖南农村生产、生活场景的民俗文物,陈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能让人们在轻松的游览过程中感受到浓郁的乡土风情。</h3> <h3> 走过几百米的小坡路,来到花明园。</h3> <h3> 门前摆放的大炮、坦克、装甲车。</h3> <h3> 花明园,以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战略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湖湘文化为背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主题,以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重点,采用寓教于游的方式,对旅游观光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景点有花明楼、修养亭、刘少奇坐过的飞机、文化广场、一叶湖等。</h3> <h3> 花明楼取意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楼高33.02米,共五层,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平面采取集中式布局,逐层上收,“花明楼”匾额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赴朴初先生亲笔题写。楼内分别陈列了宁乡十景、宁乡出土的青铜器,湖湘文化名人及青年刘少奇的雕塑,向游人展示宁乡风光秀丽、物华天宝的自然环境和人杰地灵的文化氛围。</h3> <h3> 花明园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集中体现德文化的深厚内涵。主要有万德鼎、九龙柱。</h3><h3> 万德鼎是用麻石以宁乡县境出土的国宝人面纹鼎为模型做成,鼎高3.9米,宽2.58米,重18.98吨,四面正中分别刻有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书写的“德”字,另外还铭篆有9996个不同字体的“德”字。</h3> <h3> 孔子圣像</h3> <h3> 刘少奇坐过的飞机伊尔18-240,是我国于1959年从前苏联购买的第一批伊尔18型飞机中仅存的一架,保存较为完整,机内的座椅和休息舱内的军用床、床单都是原物。该机作为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专机,刘少奇、周恩来、彭真、陈毅等都曾乘坐过。它曾伴随刘少奇参加过许多外事活动。2002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下达了文件,征集刘少奇乘坐过的飞机。该专机经当年驾驶过的机长和机械师鉴定,确定无疑,具有较高历史价值。</h3> <h3> 修养亭是为纪念少奇的光辉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而修建的。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由前后两个院落及小型集会广场组成,是一座以当地民居形式为基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建成的仿古园林建筑群,质朴大方、庄重典雅。“修养亭”由全国政协委员、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题写。陈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提纲手迹、历代名家论修养和我国三代领导人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评价及名家赞颂《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书画作品。</h3> <h3>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h3> <h3> 毛泽东提字尽快刊登此文。</h3> <h3> 邓小平悼词中的文字</h3> <h3> 江泽民题字</h3> <h3> 赵朴初</h3> <h3> 启功</h3> <h3> 走出修养亭来到文物消费店铺</h3> <h3> 刘少奇名句:革命理想高于天</h3> <h3>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参观游览,走出花明园,午餐小息。</h3> <h3> 返回途中,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刘少奇影视拍摄基地,以及建设规划。此处还没对外开放观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