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清爽爽的春雨,溅起的是满满的柔情,偶尔些许雨滴飘到脸上,让灵魂得到净化、慰籍、升华,轻轻地滋润着大地和人们的心灵…… </h3> <h3> 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在王西胜老师的倡导下,基金会组织历届师资班学员,近期展开了在线学习《论语》的尝试。同学们踊跃报名参与,先后成立了十几个共修学习群,读经典、听录音、写心得,迅速形成了新一轮经典学习的浓厚氛围。广州、珠海、深圳、清远……人虽不在同一处,心却时常向往着。蓝态师资班在线学习群,目前如雨后春笋般,正在茁壮健康的成长中。</h3> <h3>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如何更好地学习领悟圣贤经典,把老师传授的心法落到实处?同学们喜欢学习,乐于研讨。</h3><h3></h3> <h3> 进入《论语》在线学习群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边学边思,纷纷想方设法力学笃行,积极响应。</h3><h3> 这不,8群的部分同学放弃休息,利用周六(13日)一整天的时间开展首次线下学习:上午,听王西胜老师的《细讲<弟子规>》;下午,力行+研讨……真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h3> <h3></h3><h3> 蓝态一楼的公益大讲堂座无虚席,王西胜老师用了两个半小时,讲授了《弟子规》中的“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王老师结合经典,列举案例,娓娓道来。他特别强调,在面对别人的评价时,首先要反观自己的心态,做到内心如如不动,达到归零的状态。</h3> <h3> 现场听老师讲课,大家深刻地体会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钟冬梅、杨丹等多位同学纷纷上台分享,大家对号入座,剖析了自己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是不是“闻过怒”了?能不能做到遇事心不动、不乱、不浮?</h3> <h3> 身穿果绿色班服,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愿把“横渠四句”牢记在心!</h3> <h3></h3><h3></h3><h3> 笃实力行,善于学习。同学们表示要严于律己,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h3> <h3> 开展力行是8群同学首次线下学习的重要环节,同学们干活都很投入。在环保仓库洗瓶子,物资仓库整理物品,学员宿舍洗刷厕所……</h3> <h3> 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报读、分享、研讨这“三个不能停”,已经在蓝态基金会多个环节,播种、生根、发芽。不少同学从开始不习惯,到现在一天不落,每天都乐此不疲、满心欢喜地报读+分享。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学习的同学,已经尝到了甜头。</h3> <h3> 一次研讨,一次感悟,一次收获!《论语》学习8群首次线下研讨的主题,就是针对刚刚开始在线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借鉴,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力行才能切实可行。</h3> <h3> 邵婉凌是同学当中最年轻的,她希望学长们的督促,她不再为自己的学习松懈找理由,创造机会经常与大家共修。</h3> <h3> 陈春燕:通过一段时间的报读+分享,自己写分享的速度越来越快,也会时常反省自己家务做得太少。</h3><h3> 陈常德:学习《论语》之后,对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很大。</h3><h3> 袁琳:深挖自己的痛处,感觉有时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藏着掖着,分享有待提高。</h3><h3> 刘红方:小结学习传统文化以来,给自己带来的收获。</h3><h3> 陈龙生:第一次现场听王老师讲授《弟子规》,认为不坚持学习,自己会退转。</h3><h3> 梁春梅:要珍惜在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互相切磋,共同提升。</h3><h3> 卓锦秀:希望把传统文化的弘扬,带到工作单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h3><h3> 靳华:近期进步很快,尤其是写作业不再拖延,善于学习悟道。</h3> <h3> 钟冬梅这些年在义工岗位尽心竭力,她说,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有归属感,相信团队的力量不可估量。</h3> <h3> 在绵绵春雨的伴随下,同学们对研习经典乐此不疲,卓锦秀驱车三个多小时从阳江赶过来,陈龙生、邵婉凌结伴来自深圳。</h3><h3> 《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通过研习,大家由衷地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