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不负韶华舞流年

玉儿

<h3>  去年蒋老师的《送别》还在耳边缭绕不绝,今天的《麻雀》,又让我耳目一新!最爱蒋老师的课,爱他课堂的开门见山,爱他课堂的环环相扣,爱他课堂的戛然而止,意犹未尽!</h3> <h3>  历经岁月的繁华,越来越喜欢简洁明了,开诚布公的学习态度!</h3> <h3>  蒋老师先以《拔萝卜》为例,让孩子一幅一幅地看图说话,在连起来讲故事,然后出示文字版的“四格漫画”。</h3> <h3>  接着让孩子们读《麻雀》,再将其转化成“四格漫画”。通过“塞进文字”,让孩子们 发现,高潮部分文字多,具体,精彩,突出。“开头和结尾”都短小、简洁。<br></h3> <h3>  蒋老师用俏皮的顺口溜的形式,告诉孩子写这类作文的时候,“开头两行半,结尾两行半,中间写两段”。</h3> <h3>  接下来背临《麻雀》一文中高潮段落,通过展示,比较“自己写的”和“作家写的”区别。体会重点词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浑身发抖”“嘶哑的声音”“绝望的尖叫着”……让孩子明白,动作和神态描写的重要!</h3> <h3>  还通过“小练笔”还原其心理活动,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让孩子自己体会作者为什么不写心理活动!屠格涅夫这位作家他的心理描写百分之九十九的比你们这些小学生写得好,那他为什么不用呢?</h3> <h3>  蒋老师的结束语简短而有力“阅读就是思考与交流”!</h3> <h3>  蒋老师的课删繁就简,不表演,不绕弯子,不做无用功,讲究实用。课---就是为目标服务的!</h3><h3> 从蒋老师的一次次课中,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22年的语文教学观的转变。我清楚的知道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h3> <h3>  薛法根老师的《如梦令》同样精彩,让我眼界大开。他的课堂“教的轻松,学得扎实”。他的教学风格“清简、厚实、睿智。”</h3> <h3>  薛老师先出示《忆仙姿》,让孩子们体会情感,由此讲到“如梦令”词牌名的由来。</h3> <h3>  然后由“令”讲到“小令”和“长调”的划分,并让孩子感知里面的“叠词”如同词的眼睛,非常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h3> <h3>  接着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出词的节奏。平声的字读音要拉长,仄声的字读音要短促,借助手势,边做边读。出示标有符号的词,和学生一起练习朗读。</h3> <h3>  薛老师总结读词的方法:读的有轻有重,读出词的韵味;读出停顿,读出词的结构;读出长短,读出平长仄短。</h3> <h3>  通过还原当时的场景,既理解品味了词的意思,又在字词的推敲过程中提升了孩子的写作能力。</h3> <h3>  我常常想起,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小伙伴去溪亭那里游玩。玩着玩着,一高兴就喝起了酒,喝着喝着就醉了,醉了醉了就忘记了回家的路,就误入了荷花深处。怎么划?怎么划?快点划!快点划!水声桨声欢笑声交织在了一起,惊飞了一群栖息在岸滩上的白色水鸟!</h3> <h3>  薛老师讲到:读诗读词,要从所写的景物和事件中,读进去,读到诗人或者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首《如梦令》就要读出沉醉之乐,误入之悔,争渡之急,惊起鸥鹭之喜。</h3> <h3>  课堂最后,蒋老师让孩子们倾听歌曲,区分视角。薛老师选了两个人唱的《如梦令》,请孩子根据音乐曲调,猜想是哪个时期的李清照,并加以观点阐述!(一个老年李清照的回忆,低沉舒缓凄凉的曲调;一个天真烂漫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h3> <h3>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一种探究和一种感悟。</h3> <h3>  学习语文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而兴趣就是最好的策略,教师的引导是孩子的风向标!我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给孩子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童心飞扬的岁月!</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采他山之石;学海无涯,唯愿不负韶华舞流年!</h3>

老师

孩子

读出

如梦令

课堂

语文

出示

学海无涯

四格

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