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之羽(五)——雉科大型鸟

水工

<h3>  高黎贡山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舒适的生存条件,在悦目的众多鸟类当中有一些大中型的鸟类,它们或以与生俱来的艳丽羽衣争艳,或以天生丽质的优美体态夺目。《滇之羽(五)》中选择了我拍摄的同是雉科但不同属的灰孔雀雉、黑颈长尾雉、黑鹇、‘’白鹇‘’和原鸡。这几种鸡形目雉科的禽鸟栖息环境相似,生活习性相近,却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美感。它们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和我国南部地区,种群生存或濒危或稀有,受到我国重点保护。</h3> <h3>灰孔雀雉 </h3><h3> 灰孔雀雉因雄鸟的上背、翅膀和尾羽端部具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绚丽的眼状斑,近似孔雀的尾屏,故而得名。</h3><h3> 灰孔雀雉常栖息海拔15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及竹林中,性机警而胆怯。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h3> <h3>黑颈长尾雉 </h3><h3> 黑颈长尾雉又名地花鸡,主要栖息于海拔500——3000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疏松灌丛、草地和林缘地带。性机警,夜间栖于树上,白天下地活动觅食。被列为稀有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h3> <h3>黑鹇 </h3><h3> 黑鹇生活在海拔2300——3300米高的山地森林,也时常到低山和山谷间活动,行动机警。分布于印度北部、尼泊尔、缅甸、泰国和中国西南部。物种分布范围大,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 <h3>‘’白鹇‘’ </h3><h3> 云南的“白鹇”可说是黑白颠倒的物种。拍摄时并不知道这些黑家伙居然被称作白鹇。据说当地不是依据它们的羽色而是由腿的颜色来定性的:黑褐色的为黑鹇,粉白色的为白鹇。生物界另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是黑鹇与白鹇杂交的品种。一些资料也存在较混乱的解释,或称之黑鹇,或称之白鹇。在这里暂且依当地习惯称之“白鹇”。</h3><h3> 白鹇的栖息环境和习性与黑鹇相同,不再 赘述。</h3> <h3>原鸡 </h3><h3> 看似一只普通的大红公鸡,可它却是家鸡的野生祖先——原鸡。</h3><h3> 原鸡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取食于地面,但飞行能力强,夜间栖于树上。原鸡共有13种,其中9种已经灭绝,现存4种,其野生物种分布范围有限,但养殖品种广范,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的物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