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云水闲梦

<h3>  记忆中的都江堰,来自中学历史课本,记忆中的李冰,也只是一个应该记住的名字,因为要考试,要参加高考,我不得不牢牢记下课本上的文字:李冰,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秦昭王五十一年左右任蜀郡守,他主持设计并建造了成都北部的都江堰,泄岷江洪水且用之于灌溉,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这些文字,在当年我背得滚瓜乱熟,但它也只是冷冰冰的文字,毫无温度可言。</h3><h3> 后来,读到了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激动澎湃。余先生赞叹地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是多么暖心的赞美啊!</h3><h3> </h3> <h3> 都江堰像一个巨大磁场一样吸引着我。女儿问:妈妈,成都之行如果让你选一个景点的话,你准备选哪一个?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都江堰。为什么呢?因为李冰,因为他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因为李冰,因为他把岷江之河创造成了浩浩汤汤的文化之河。</h3><h3> 就这样,我们西出成都,经成灌高速,来到了都江堰市区,在市区里吃了午饭,又继续出发,直奔都江堰景区。</h3> <h3> 导游说,你们此行有三好,一是遇到了难得的好天气,二是遇到了难得的好同伴,三是恰遇每年只有一次的都江堰放水节仪式,这三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导游的一席话,说得我们心里乐滋滋的,就连同行中最小的只有3岁多的小宝,也喜颠颠的一路小跑。</h3><h3> 沿着石板路往里走,脚踏在堰功道上,道的两旁是文化长廊功德碑部分,两边分别立着各个时期修建和维护都江堰的功臣塑像,有李冰父子、诸葛亮、刘熙古、吉当普、卢翊、强望泰……,一一观光。其中有一段介绍文字引起了我特别的关注:强望泰,陕西韩城人,杰出的水利专家,都江堰的管理者和治理者,道兴七年,他出任成都水利同知,管理都江堰10余年,使都江堰获得了新生,使灌区14个州县旱涝无患,人民安居乐业。在韩城古城,有强望泰故居,有他为官政绩功德碑,他为川人爱戴,为国人所敬仰,为故乡人民所骄傲。</h3><h3> 有故事的韩城,有神话的成都,真是一场有味道的旅程。</h3><h3> 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伏龙观,观里陈列着一些有关都江堰的历史资料和文物。一本本资料就是一部部历史,一件件文物就是一代代文化,它们和都江堰一起流淌着,丰润着,韵味悠长。</h3> <h3> 都江堰有三大神奇工程,一是宝瓶口,控制水量的;二是飞沙堰,排水防洪的;三是鱼嘴,分水用的,它将滚滚而来的岷江水一分为二。这也是我们参观都江堰的主要路线。</h3><h3> </h3> <h3> 沿着伏龙观广场的左侧往前走,只觉空气越来越湿润,眼前越来越清新。不远处,传来了隆隆的水声,好像激越的和弦,粗犷,奔放,坚定,从容。循着水声前去,只见“宝瓶口”和“离堆"几个大字,立在岩石上,赫然醒目。</h3><h3> “离堆”,就是从玉垒山脚硬硬剥离的一小堆岩石,它原本就是玉垒山的一部分,而李冰为了引岷江水到成都平原灌溉,就必须要在玉垒上脚打一个缺囗。他用火一点点地烧着岩石,又用雪山之水一点点地浇泼岩巨,这样巨石纷纷碎裂,用铁锄、铁楸挖运碎石,经过了8年时间,终于开凿出了一个豁口,其形状像一个倒着的瓶子口,因此称其为“宝瓶囗"。</h3><h3> 宝瓶口的绝佳之处,在于它能保证一年四季进入内江的灌区水量,又能在洪水期挡住过量的洪水进入灌溉区。当宝瓶口前的水位很高的时候,宝瓶口右边形成的立轴漩涡就能自然阻水,绝大部分多余的洪水就会由漩涡自动折回,经过人字堤,从飞沙堰溢洪道排出。当地人说到,成都平原水大不淹,水小不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原来一个“宝瓶口”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啊!</h3> <h3>  走过“宝瓶口”,经过一座简陋的河桥,“飞沙堰"就在眼前了。在古代,人们用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放在坝边,竹笼子塞满河边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筑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人工堤坝,这就是都江堰有名的飞沙堰工程。它的主要工程是把上游冲下来的沙石排走,起到防洪排沙减灾的作用。</h3><h3> 在飞沙堰前观水,静立远眺,一条古朴的江,流过战国,流过汉朝,流过三国,流过唐宋,至今还生命力旺盛。江的两岸,绿树葱葱,柔枝交错,亭台楼阁,掩映如画。这该是水的生命、思想和灵魂所在吧,人是不是也有感触,行走世间,也应该有自己的生命、思想和灵魂吧。</h3> <h3>  沿着飞沙堆,继续前行,不到100米,就是“鱼嘴"工程了。鱼嘴是三大工程之首,它呈长三角形,形状像鱼嘴,起分水作用。浩浩岷水,到了鱼嘴,它把岷水一分为二,自然成了内江和外江。李冰当时将内江河床深挖,低于外江河床三尺三,又使外江河床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这样以来,岷水流量小的时候,六成水入内江,保证了平原的灌溉用水。到了讯期,岷水流量大增,河床宽的外江就容纳了六成水量,把多余的洪水就通过外江排走了,以免造成平原的洪涝灾害。这种方法就是李冰的“分四六,平涝旱" 的六字方针。</h3><h3> 站在鱼嘴堤坝的桥面,迎着一泻而来的岷江水,滔滔江水,万般声响,它是水的语言,水是不是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岷江的故事,赞叹着李冰的智慧与壮举呢?</h3><h3> </h3> <h3>  参观完了都江堰有名的三大工程之后,我们要走了一道长长的铁索吊桥,它叫安澜桥,是去二王庙的必经之路,来的往的,都要经过此桥,所以渡桥的人比乡村赶集的人还要多。</h3><h3> 我站在桥的这一端,望着拥挤的桥面,桥身在使劲地飘荡,一会儿荡向左边,一会儿荡向右边,还有江水从桥下滔滔流过,渡桥的人们,使劲地拽着两边的钢绳,挪动着脚步,看着他们,我的心都提到噪子眼上了。随着人流,我移步到了桥中心,后面走来了一支护警卫士,他们是在桥上保护游客的,看着他们轻松闲步的样子,我也放松了步脚,大胆地迈步,正视前方,如履平地,真奇怪,脚下摇曳的索桥,竟然也轻柔了起来,那轻轻地摇晃,真像小时候睡过的摇蓝。过桥的滋味,原来是如此美妙,如此甜蜜啊!</h3><h3> 桥的另一端又刻着“夫妻桥”三个大字,导游说,这座桥又叫夫妻桥,它是纪念何先德夫妇的,因为此桥是他们夫妇修建的,是连通岷江南北的丝带。在桥边的山脚下,还塑有他们夫妻二人的雕像,他们手挽着手,望着安澜桥,似乎在祝福每一位渡桥之人:安澜安澜;安渡安澜……。</h3><h3> 安澜桥头向南,不到50米,就是二王庙,庙里塑有李冰父子的雕像,雕像前的香炉里,香雾缭绕,前来祭拜他们的人络绎不绝。墙外的照壁上,还有邓小平主席的题词:“造福万代”四个大字,那么恢宏有力地记念着他们,那是一种直抵心间,雕刻着的记念,那是一种穿越时空,古今交融的恒久记念。</h3><h3><br></h3><h3> 岷江有意,记载着他们的功德,从远古到现在,流淌了两千多年;渡江之人有情,传承着他们的仁义,从远古到现在,传递了两千多年。他们共同浇灌着天府之国,润泽着巴蜀文化,繁荣着中华文明。</h3> <h3> 都江堰的水声,依然日夜不息地讲述着,讲述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讲述着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畅想着自己的未来。</h3><h3> 江水浸润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浸润着我的心灵,我独自静享着这流淌了两千多年的大音,心随水声而动,我的灵魂得到了洗礼。</h3><h3> 此刻,站在岷江之上,我似乎读懂了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我反复吟诵着余老先生的感叹词:岷江有幸!四川有幸!中国有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