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琰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副主席。1984年毕业于湖北省美术学院,同年分配在湖北省美术院为专业画家。</p><p class="ql-block">1994年定居北京,2000年辞去湖北省美术院。现为中国职业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三星重彩画院副院长;安徽省公麟画院人物画院院长;安徽省建筑学院客座教授;中山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院务委员;民革中央公共艺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重要展览:</p><p class="ql-block">1984年版画《羊群》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p><p class="ql-block">1989年壁画《新世纪协奏曲》获第七届全国美展三等奖</p><p class="ql-block">2005年中国画《去年的秋天》入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17年中国画《问秋十月》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入选前60</p> <h1><font color="#1564fa">彩墨之神</font></h1><h3><font color="#808080">文/邱华栋</font></h3><h3><span style="caret-color: rgb(128, 128, 128);"><font color="#333333">据说王琰2岁的时候就开始画画了,当然,那个时候他是在涂鸦,但是,这个人的绘画天分很早就暴露出来了,是确定无疑的。在越来越显示出强烈的创造性的绘画风格中,中国古代文化、戏曲、山川与河流、建筑和人的面孔,全部以特殊的、经过了他的心灵和画笔剪裁与处理过,然后,王琰由此构成了一个非凡的绘画的美学境界。</font></span></h3> <h3>王琰的彩墨绘画,往远了说,可以直接和唐宋元时期绘画大师们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往近了说,他似乎有些横空出世的味道,看不到太多的当代美术家的影响。</h3> <h3>往外说,我似乎看到了后期印象派,看到了保罗克利,看到了卢梭,但是,他绝对不是他们,他们也绝对不是他,他们之间有着遥远的联系,但是却又彼此隔膜。</h3> <h3>也许,王琰还在有意识地和当代水墨、彩墨画,和西方的现代派、后现代派拉开了距离,他想的是要创造出的是他自己的审美世界。</h3> <h3>于是,他似乎有些隔代遗传,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墨和彩墨的优点,但是,在当下生活情态中,他发掘出来了一种符号化很明显的特征:半个脑袋的人、点彩的戏曲人物脸谱和凤冠、徽派建筑的白墙和黑瓦,古怪的、图腾般的符号,这些都暗示了传统民俗和文化符号在他的画笔下的现代再生。</h3> <h3>王琰有着一根会舞蹈的画笔,他还有着独特的、桀骜不驯的心灵。他似乎融汇了各路技法,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h3> <h3>无论表达对古代文化的尊重,还是对当下世界的批判、亲和与隔阂,他都能够平静地传达出他的心声,都能够在一种凝视中展现来自天籁的力量。</h3> <h3>如果用一句恰当的话来形容他,我要说,王琰已经获得了彩墨的神采和青睐,或者,他就是彩墨之神。</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花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瓷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 25, 25);">雕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