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大藏经简介🙏

我?_?諟誰

<h3>高丽大藏经</h3><h3>高丽大藏经产生于公元13世纪,共有1496章,6568卷,52382960汉字,雕刻于81340块木板上。每块木板长24厘米,宽60厘米,高2.6-4.0厘米,重量在3到4公斤。</h3><h3>朝鲜半岛在高丽朝时期雕造了《初雕藏》(《初雕大藏经》)及《再雕藏》(《再雕大藏经》)两部大藏经。是朝韩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保存地韩国海印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学术界认为《初雕藏》是从高丽显宗2年(1011年)至宣宗4年(1087年)雕刻完成的。</h3> <h3>&nbsp;</h3><h3>藏经介绍</h3><h3>高丽大藏经,又称八万大藏经是13世纪高丽高宗用16年时间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经之一。高丽大藏经内容全面,准确无误,做工精美,为韩国第32号国宝。其保存地韩国海印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h3><h3>高丽大藏经共有1496章,6568卷,52382960汉字,雕刻于81340块木板上。每块木板长24厘米,宽60厘米,高2.6-4.0厘米,重量在3到4公斤。高丽大藏经涵括北宋,辽和高丽的大藏经版本,并有高丽高尚的添加,对了解古代中国的大藏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h3><h3>《高丽大藏经》之所以著名,不仅因其精校精刻,也由于其木刻雕版至今犹存。这些刻于13世纪,约8万多块的大藏经版现藏于韩国陕川海印寺内,堪称韩国国宝,于199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h3><h3>2004版《高丽大藏经》编委会依照《高丽大藏经》再雕本进行整理,又校正了海外刊行影印本的错误,并将海印寺所藏的补版也予以收录,完成了新编增补工作,成为最完备的《高丽大藏经》。</h3> <h3>&nbsp;</h3><h3>由来 </h3><h3>《高丽大藏经》是由中国第一部汉文大藏经《开宝藏》为蓝本雕刻而成。《开宝藏》因始雕刻于开宝年间,故称《开宝藏》,又因成于蜀地,亦称《蜀藏》,是我国最早雕刻印刷的一部佛教总集。</h3><h3>《开宝藏》成书之后成为了海内外各种大藏经的祖本,其影响极为深远。高丽王朝太宗年间即向宋廷求《开宝藏》,得到后,以此为蓝本于显宗二年(1011)开始雕刻大藏经,此为《高丽大藏经》初雕本。高丽王朝文宗末年与宣宗年间(约1089),增补续刻《高丽大藏经》,统称为《高丽大藏经》续雕本。</h3><h3>高宗十九年,《高丽大藏经》所有经版均毁于战火。高宗三十二年(1236)至高宗三十八年(1251),高丽王朝再次完成《高丽大藏经》再雕版。这些刻于13世纪为数约8万多块的大藏经版现藏于韩国伽耶山海印寺内,堪称韩国国宝,199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高丽大藏经》再雕版是由高丽著名学僧守其法师主持,将《高丽大藏经》初雕本、《开宝藏》与《契丹藏》之本文一一校勘,并参考了《开元释教录》及以后考证诸佛教典籍原文之脱误、译释等。《高丽大藏经》是现存汉文大藏经中最为精良的大藏经,采用三栏式缩印形式,为16开本,每册之前编有分册目录。</h3> <h3>其结构与内容 </h3><h3>《再雕藏》从千字文天函至洞函,共639函,&nbsp;1574部6547卷。&nbsp;对《再雕藏》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可见《再雕藏》的结构”。&nbsp;如&lt;表2&gt;所见,&nbsp;再从千字文帙号来比较了《再雕藏》和《赵城藏》。&nbsp;</h3><h3>众所周知,&nbsp;《再雕藏》是在《初雕藏》入藏经典的基础上中“甲.&nbsp;《初雕藏》入藏经典”),又收录了《初雕藏》以后从中国引入的经典及其他经典而刊刻完成的“乙.&nbsp;《再雕藏》入藏经典”)。&nbsp; </h3><h3>例如,关于80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文字异同, 在《丰润本》·《赵城藏》为“众会海已”(《中华大藏经》第12册,670页,上段,16行), 而在《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永南藏》、《径山藏》、《清藏》中是“道场众会”。《再雕藏》将以上内容合二为一,修订为“到场众会海已”。</h3><h3>《再雕藏》里收录的《续开元录》经典入藏顺序与《续贞元录、入藏录&nbsp;》相同,而不同于《续开元录、入藏录&nbsp;》。</h3><h3>《赵城藏》与《初雕藏》一样,收录了《广品历章》,而不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h3><h3>《赵城藏》的践(581)函至刑(592)函,收录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120卷,而非《新华严经》40卷。</h3> <h3>&nbsp;</h3><h3>校勘以及它的底本与刊刻 </h3><h3>《再雕藏》的“俊、乂、密”函里收录的《高丽国新雕大藏经校正别录》30卷及其各卷首中都有“沙门守其等,奉敕校勘”的字样,由此可知《再雕藏》在刊刻之前经过了与《开宝藏》、《契丹藏》、《初雕藏》等大藏的校勘工作。因此与后世的大藏相比,《再雕藏》在经文的准确性上可以说是无与伦比。所以日本在明治年间发行《缩刷藏经》时,还有在大正年间编撰《大正新修大藏经》时都将《再雕藏》作为底本。&nbsp; </h3><h3>关于《初雕藏》、《再雕藏》的底本和雕造过程,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见解。&nbsp; </h3><h3>日本的小野玄妙曾在《佛书解说大辞典》中认为《初雕藏》是《开宝藏》的复刻本。&nbsp;</h3><h3>中国的《中华大藏经》编辑部在《中华大藏经》“内容简介”中将《再雕藏》看作是《开宝藏》的复刻本。&nbsp; </h3><h3>韩国人李箕永在他的“高丽大藏经的历史与意义”中认为《初雕藏》是《开宝藏》的复刻本。而对于《再雕藏》,他认为是守其法师校对了《开宝藏》、《契丹藏》、《初雕藏》后,重新编撰了登梓本刊刻的。&nbsp; </h3><h3>千惠风在《湖林博物馆所藏初雕大藏经调查研究》认为,《初雕藏》是在收录了《开宝藏》、《契丹藏》、贞元入藏诸经论、宋新译经以及国内传本的基础上编撰了登梓本以后刊刻的。至于《再雕藏》,他认为是在修改《初雕藏》以后复刻的。 </h3><h3>在“关于《高丽大藏经》的底本与刊刻的研究”(《韩国图书馆情报学会志》第32卷第3号,2001)中写到《初雕藏》、《再雕藏》是《开宝藏》的修订、复刻本。而关于守其法师用来校勘并刊刻《再雕藏》的底本与对校本,笔者曾得出以下结论。即在“国本”(《初雕藏》)、“丹本”(《契丹藏》)、“宋本”(《开宝藏》)中,法师主要以“宋本”为底本,再以“国本”、“丹本”校勘修订了“宋本”。也就是说“宋本”是刊刻《再雕藏》的底本即登梓本。“宋本”中没有的经典或有较大缺陷的经典则以“国本”或“丹本”为底本,或进行修订以后当作登梓本,或重新制作登梓本雕造,编入了《再雕藏》。</h3> <h1><b><font color="#ed2308">本馆馆藏《高丽藏》为庄美英居士合家2015年7月16日捐赠🙏🙏🙏</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