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拍鸟收获多【原创】

墨泉

<h3>文字:墨泉</h3><h3>图片:墨泉</h3><h3>制作:墨泉</h3><h3>曲目:《候鸟》</h3> <h3> 周末清闲下来,带着相机和三脚架,从辽宁丹东市区的家中出发,前往五十多公里外的鸭绿江口湿地,去观鸟拍鸟。</h3> <h3> 说心里话,自己对于鸟并不是发烧友,但观鸟拍鸟最起码是图个热闹,还有意外的收获。</h3> <h3> 每年三月末至五月中旬,这里成为了各种类湿地鸟的天堂,停留在水线与堤坝之间滩涂上的鸟群,随着涨潮的冲击波开始腾飞,鸟浪起舞,遮天蔽日,画面或同波涛起伏,或似山岭逶迤,或如龙腾虎跃,蔚然壮观,的酣畅“表演”让人在秒时段中产生强烈震撼。而远去的鸟群,星星点点,点缀在天水一线,妙不可言。还有零散的水鸟,在乌黑的滩涂上自顾自漫步,时而把尖细的长喙向下啄食,时而衔着鱼虾四处环顾……如此般的场景,岂不热闹非凡?</h3> <h3> 热闹之处还有车辆源源如流和夹杂着众多外地口音的游人,汇聚在此,扶老携幼,呼朋唤友,浩浩荡荡。大批观鸟爱好者守候在堤岸边随潮而动,或观赏、或拍摄,手机、相机、望远镜等,“长枪短炮”瞄向万鸟飞起而令人惊叹的瞬间。</h3> <h3>  观鸟拍鸟不单单凑到了热闹,带来了好心情,而且有了关注点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知道这些鸟类从哪里来,又到那里去?</h3> <h3>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鸭绿江口湿地,是世界北迁徙禽的第一大驿站,250余种类、数十万鸻鹬类水鸟,即斑尾塍鹬、大滨鹬、黑腹滨鹬、大杓鹬、白腰杓鹬、蛎鹬,以及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黑嘴鸥等栖息的珍稀鸟类,从新西兰、澳大利亚饱餐后,途中不食不饮,不停不歇,连续飞翔7天近万公路,来到这14万余公顷的湿地落脚。</h3> <h3>  因旅行过度消耗,它们的体重下降了一半。而在这里觅食,就是要吃成胖子,为继续北迁积累能量。然后,一直北上飞至大兴安岭、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在那里生息繁衍。其每年往返一次,成为永恒的约定。</h3> <h3>  其实,每次观鸟拍鸟也要了解到一些学问。四月初至五月上旬,每月农历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以及农历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为最佳观鸟期;在满潮前1小时及满潮后1小时为最佳观鸟时间。鸭绿江口湿地看鸻鹬大群,需要潮水能覆盖整个滩涂的大潮期,潮水会将鸟群驱赶到近岸处地势较高的滩涂,可以近距离观看到壮观的鸟群和优美曼妙的翱翔身姿。</h3> <h3> 对于摄影爱好者,拍鸟大都用400毫米以上的镜头,主要拍大场景,留为后期剪裁和制作;拍摄速度要高于1/800秒,一般用连拍,这都是拍鸟老手的经验之谈。而对于初学摄影的,在这宝地上可以练手,还会与小伙伴们切磋切磋技艺,运气好的话,还能随时得到来自不同地区的摄影大师们的指点,这可是件平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h3> <h3>  观鸟拍鸟,收获颇丰的是各种感悟。鸟类天生的灵性与气质卓尔不凡,自古以来深受人类的喜爱。从古诗词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便看出端倪。古人通过对鸟的描写,来抒发心中的情感,表现一种挥之不去的钟情与偏爱。</h3> <h3>  观鸟不仅可以产生关心鸟类、爱护鸟类的自然情结, 更有一份敬畏与感动。为了生存和生命的延续,候鸟们跨洋过海,飞行万里,年复一年,从不践约,本身就是个奇迹和伟大壮举。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神奇和鸟类的坚强与执着,赞叹不已,充满敬意。</h3> <h3> 候鸟迁徙的历史源头,也许只能是种种猜测,就像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一样,谜团重重。但第一批迁徙者肯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探险家。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往返万里。年复一年,一代一代,迁徙传承至今,还将永远。候鸟迁徙的一成不变的约定,也为人类给予一种观鸟拍鸟的期盼。</h3> <h3>  鸟类是飞翔的自然精灵,更是环境优劣的鉴赏家、生态平衡的预言家,也是你一生进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通行证。通过观鸟,可以更好地猜解人与自然关系的谜题,以亲密接触自然,与山水、万物融为一体的方式来贴近灵魂。正如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的散文集《守望的距离》中所言: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用镜头、用行动、用心留住鸟儿飞翔的天空那道美丽的风景,也是远离世俗生活的一种精神时尚和寄托。</h3> <h3>  “南有钱塘江观潮,北有鸭绿江观鸟。”以鸟闻名的丹东,观鸟拍鸟爱鸟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和家乡的荣耀。在当地,多次举办了中国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际观鸟活动,还成立了观鸟会等,来吸引更多人到这里亲近鸟类,体验自然,把鸟儿各种美丽的瞬间,赐予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尽情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与生态文明所带来的愉悦和悟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