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倚一窗明媚春色</p><p class="ql-block"> 看一场细雨纷飞</p><p class="ql-block"> 心底泛起的思绪</p><p class="ql-block"> 洒落一地诗香</p><p class="ql-block"> 勾勒出生命里的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 伴着教研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一路成长</p><p class="ql-block"> 一路收获</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p> <h3> 惠民二实2019学年继续坚决落实滨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意见》精神,在县教研室方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教育教研活动,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h3><h3> 开学初,根据学校会议精神,各教研组制定计划,精心安排,经过集体备课磨课,共同研讨交流,努力打造体现学科特色的高效优质课堂模式。</h3> <h3> 初中部语文教研组依据新课改理念,积极构建基于学生感受、疑问的课堂。课堂呈现,异彩纷呈,课堂效果,扎实有效。<br></h3> <h3> 卞丽老师和曹婷婷老师,同课异构,用不同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老王。</h3> <p> 心灵和文本的撞击 </p><p> ——卞丽老执教《老王》</p><p> 卞丽老师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 击,在撞击中受到触动,读出自己的感受。</p><p> 面对这篇洋溢着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教师和学生对进行提炼、加工、组合,课上的朴实或大气,使学生对文本有了“会之于心”的彻悟。</p><p> 学生在体悟文本的同时,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p><p> 这是一堂有效的品读课,理解突出个性,课文语言品得实在。</p><p> </p><p><br></p> <h3>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h3><h3> ——曹婷婷老师执教《老王》</h3><h3> 婷婷老师围绕已确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文本的内容与意义。</h3><h3> 开篇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最后的目标落实埋下伏笔;作者杨绛先生的介绍以图片带动理解,从聪慧的女子到老年魅力不减,再到她的心态、散文风格,更富感性,使人乐于接受且印象深刻。</h3><h3>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填写老王基本情况表,教会学生如何抓住文句阅读文本;补充了大量图文资料,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不仅丰富了“老王”形象,且将阅读导入心灵,启发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h3><h3>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学生在品味感悟中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处。</h3> <h3> 伐竹取道 曲径通幽</h3><h3> ——梁云青老师执教《小石潭记》</h3><h3> 一方清幽石潭,一篇游记文章,一次情感体验,一段生命感悟。课上,老师和学生披文入情,走进柳宗元的心灵。</h3><h3> 1.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h3><h3> 走进小石潭——欣赏小石潭——感悟作者——认识自己,教学思路清晰,步步深入。师生在反复朗读品味中,体味柳宗元“先忧后乐”的况味人生。</h3><h3> 2.教师启发灵动而智慧。</h3><h3> “何以乐”“何以忧”,契合文本的两个问题使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每个角落。有梯度的问题补充,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达到突破学习重点的目的。</h3><h3> 3.学生参与积极而主动。</h3><h3> 教学中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特别是学生大面积地朗读、个人读、齐读、自由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对子交流,小组合作,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h3><h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教师补充材料,学生知人论世,在一次次朗读,一次次体验中,触摸到文人那颗孤独而不屈的灵魂。</h3> <h3> 刚柔相济 多姿多彩</h3><h3> ——李爱凤老师执教《壶口瀑布》</h3><h3> 《壶口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更由黄河勇往直前的性格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h3><h3> 爱凤老师的课堂,朗朗的读书声,激烈的讨论声,师生的共鸣声,声声都叩击着学生心灵。</h3><h3> 1.设计有层次</h3><h3> 听介绍,谈感受——读“第一次看瀑布”,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重点读“第二次看瀑布”,理解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升华感受,感受中华民族“压而不服”的体现。</h3><h3> 2.朗读有方法</h3><h3> 爱凤老师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散读、读给同桌听听、全班交流读读,在朗读中逐渐感悟,逐渐加深理解。这既是一种语感的培养,又是一种语言的熏陶。</h3><h3> 3.品味有效果</h3><h3> 教师引导学生从调换词语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的角度来与原文作比较,从而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h3><h3> 以学为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爱凤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h3> <h3> 读中悟情 别样韵味</h3><h3> ——张萌萌老师执教《安塞腰鼓》</h3><h3> 《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萌萌老师围绕“腰鼓”二字,展开教学。</h3><h3> 1.抓住“腰鼓”组织教学过程。</h3><h3> 品“鼓味”,赏语言,在朗读、发现、品析中体会腰鼓的犷野。接着悟“鼓魂”,探主旨使学生充分体味到腰鼓的阳刚之美。</h3><h3> 2.立足“腰鼓”设计教学方法。</h3><h3> 品读段落、品析语言及写作方法这三个方面的层层展开,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这大气磅礴的腰鼓的钦赞之情。</h3><h3> 3.围绕“腰鼓”开展语言活动。</h3><h3> 由“我发现了________美,你听(看)________”的句式引导学生寻找美感,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体会了别样的美句。</h3> 诗有诗心,文有文心,而诗心文心,都是作者之心。萌萌老师带领学生在多样朗读种走进了作者之心。 <h3> 指向中考 扎实有效</h3><h3> ——唐雷老师执教《中考字词专项》</h3><h3> 这是一堂实在高效,特别接地气的课。经过反复磨课,集体议课,在县教研室组织的九年级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展示,并且得到尹老师的肯定和鼓励。</h3><h3> 整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课堂教学以近三年的滨州市语文中考试题为依托,紧扣中考考点,当堂训练,当堂达标。</h3><h3> 课上教师讲的少,学生练的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贯彻了“多学少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h3><h3> “认识中考——百词大赛——火眼金睛——我来挑战”,教师富有智慧的设计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给繁忙的初三复习带了春天的亮色!</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 </h3> <p> 因势而导 厚积薄发</p><p> ——姚学莹老师执教《中考散文专项阅读》</p><p> 面对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新趋势,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雪莹老师的这节复习课给了我们很多启示。</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注重文体知识的夯实。</span></p><p> 以教材为基础,把握好文章的文体知 识,明确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考点,纲举目张,为阅读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p><p> 雪莹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阅读方法:第一快速通读全文,找准关键语句——分析局部,理解重点词语或段的含义及——结合问题再读课文,有效地解决问题。</p><p> 3.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p><p> 根据试题特点,雪莹老师鼓励学生关注时事,观察生活,加强阅读,解题时,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及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p><p> 因势而导,厚积薄发,雪莹老师的课堂值得大家借鉴。</p> <h3> 胡校长深入课堂,参与听课评课,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教学细节,给予细致的指导,开拓了老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我们老师们的教学思路。教研组老师们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紧扣我校“以学为主 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团结协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h3> <h3> 每一次磨课,每一次教研,都使我们受益匪浅。课前磨课、集体备课;课后说课、集体评课,语文组的各位老师恳切而客观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改进思路,在交流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h3> <h3> 调整重心,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守正出新,我们前行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也定将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潜心教研,致力改革,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h3> <h3>撰稿:梁云青</h3><h3>图片:语文教研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