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张嘴 、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br> ――怪人俞正强</h3> <h3> 科技发展到今天还能用“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把课讲的有滋有味吗?<br> 听完俞老师的课,忽然发现我对现代化的教学认识太过肤浅。用顾志能老师的话:俞老师就是数学教育界的一个怪人,他的课堂只用“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但他的课堂却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余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h3> <h3> 这节课俞老师围绕着“你是怎么得到的”展开了学习。余老师精心准备了这节课,但没想到,学生已经学过了本节课,认识了1/2,1/3……所以他决定深入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特别是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是怎么得到的”。<br> 教学中从出示学具:一个饼⇒两个饼⇒半个饼⇒小半个饼……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中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从活明白的东西入手,半个饼表示1/2个,小半个饼表示1/3个,从而引出分数的产生,进一步把问题抛给学生。</h3> <h3> 你对1/2个是怎样理解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了其中一份。深入浅出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动了起来,从“活明白的东西”到数学符号,水到渠成很接地气。用俞老师的话“深度的理解”是不需要老师去教的,也不需要学生去背,应该是孩子自己“活明白的”。再加上教师的智慧引导,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维,从而掌握数学用语、数学符号。在遇到难理解的问题时,一定要多举例子,举那些让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孩子们一定会喜欢。<br> 只有实践中得到的,才能感受深刻,所以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多干活。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正如一个学生在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零时举例,就如做饭没有水,那饭就不是饭了?</h3> <h3> 俞老师,不管语言还是动作都很“萌”。这让我们所有听课的人都感到很亲切,幽默,自然。而这种感觉,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安全起来,开心起来。学生开心了,可以使学习效率可以达到两倍甚至五倍,所以备课时不要忘了做好情绪准备。</h3> <h3> 数学课上的板书是非常重要的,他呈现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记录了学生应掌握的重点。“什么事听了会忘的,看到了会记住的,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板书能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数学模型,它的作用是白板永远代替不了的。</h3> <h3> 这节课让我感触更深的一个字就是“根”。做为教师要高瞻远瞩,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目标,还要想到以后相关联的知识体系。只有自己心里存有这颗种子,才能在学生心中埋下这颗种子。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活明白的东西入手,教师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就学会了思考,而不是死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