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老家“沟渠”

啊!南泉

<h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h3><h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h3><h3> 图中这段沟渠,对我来说,意义很大,因为它伴随着着我的快乐童年,一直到我离开它、离开家乡。</h3><h3> 这张图拍于今年早春四月初,寒食节气,我回到家乡。</h3><h3> 现在看来,沟渠里杂草丛生,伴随经年少有人护理,致使淤泥堆积,类似“沼泽”。一到夏天,雨季来临,沟渠里就会有莲花、菱花、茭白等相继盛开、“野蛮生长”、慢慢在它们的岁月咏叹生命的美妙;潜伏一个冬的鳝鱼、泥鳅、还有水蛇类的生灵也会欢欣雀跃起来;入夜,蛙鸣阵阵犹如擂鼓,打破田间地头的清静,那早春的青禾还有春播的种子在蛙鸣声中享受孕育生命与希望的曼妙。因为还有庄稼,所以,水电站在青苗时节一直到临近秋收季,都会从附近的河流引来水源,随水而来的还有很多的鱼、虾等水产类生物,这是农家养的“水鸭”、鹅、鸬鹚等最期盼的。</h3><h3> 我在9年级以前一直生活在老家,老家就建在沟渠旁边。离开的时间是上个世纪的1988年末。去到县城上学…这之后就鲜有关注了。</h3><h3> 我在上小学、初中,那时候每年在冬季农闲时节,村子里的青壮劳力都会自发的清理沟渠,那时候沟渠里常年有水,水是清的。在夏天,我们做孩子的甚至直接于沟渠中取水冲凉洗澡,如果能够抹上“力士”牌香皂,那就更带劲了。遇到水渠里水退去了,我们三五个“调皮鬼”就会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到水渠里去“摸鱼”。渠边上的泥巴被水鸭、鹅,用它们灵巧的喙啄出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洞穴,而这些洞穴就成了小鱼小虾最温暖的家,我们知道这个奥秘所在,所以,我们每一次“摸鱼”行动都会有收获,当然,还会摸到冰冰凉的水蛇,还只当是鳝鱼呢!</h3><h3> “摸鱼”小有收获,会得到爸爸妈妈一顿夸,那是劳动后最好的奖励。那时候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相对依旧匮乏,就算餐桌上能够添上一份热腾腾的鲜鱼汤,都是非常不错的了。</h3><h3> 4月5日午间,战友设宴,席间,我说,离开家乡近30年,真正回到家乡省亲的日子“屈指可数”,自然,慢慢对老家的景物都失去了关注、模糊了记忆,包括这段伴随我成长的沟渠。真的是环境变了呀。</h3><h3> 随着绿色乡村、绿色农业、绿水青山的理念被乡亲们所熟悉、认可和接受,相信,老家的沟渠又会恢复往日的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