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九日行

白 云

<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历经半个月的策划,终于在2019.3.16一行16人向云南出发!</b></font></h1> <h1><b>六个小时的飞机,又坐了十个小时火车,可算到了丽江。</b></h1> <h1><b><font color="#010101">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font></b></h1> <h1><b>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 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b></h1> <h1><b>长江第一湾(长江第一弯、万里长江第一湾):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市石鼓镇与香格里拉县南部沙松碧村之间,海拔1850米,距香格里拉县城130公里,有公路直达。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此“五月渡泸”。公元1253年,忽必烈又在此“革囊渡江”。 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巴塘县城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V"字形大弯,“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第一湾”。</b></h1> <h1><b>虎跳峡(Tiger Leaping Gorge),以“险”名天下,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有香格里拉段和丽江段和之分,而香格里拉虎跳峡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它包括上、中、下虎跳峡,高路徒步线,其中虎跳峡徒步线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主要由高路徒步线和中虎跳峡徒步线两大部分组成。</b></h1> <h1><b>我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东22公里处,2007年正式开放。“普达措”藏语意为神助乘舟到达湖的彼岸。</b></h1> <h1><b>“狂欢节”以其在特定时空中的狂欢形式起到了在社会不同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的作用。香格里拉藏族百姓在十余年时间中摸索创造出的“藏民家访”文化展演,则是以狂欢式展演的方法实现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b></h1> <h1><b>香巴拉时轮坛城景区,于2005年开始建设,经过了十年多的努力,建成了一座非常宏伟高大的建筑,集现代建筑与藏式建筑风格为一体。是目前藏区介绍藏文化及藏传佛教文化较为全面的场所。整个文化博览中心占地面积为22亩,建筑面积为25131平米。顶层为白塔式镀金金顶。整个建筑在藏区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外观设计、装修和彩绘方面更为突出。主建筑中心大楼共11层,高约60米,耗资近6亿元人民币的香巴拉时轮坛城文化博览中心于2015年7月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b></h1> <h1><b>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马古道的枢纽。 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的独克宗古城,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雪域藏乡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川藏滇地区经济贸易的纽带。</b></h1> <h1><b>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文昌宫、王丕震纪念馆、雪山书院、王家庄基督教堂、方国瑜故居、白马龙潭寺、顾彼得旧居、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b></h1> <h1><b>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湖泊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湖岸线长约44公里,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5.3米,平均水深为40.3米,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达12米,湖面海拔2685米。 泸沽湖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由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断层和两个东西向的断层共同构成。属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砻江支流理塘河水系。泸沽湖入湖河流共18条(云南部分11条,四川部分7条),湖水经东侧的大草海注入盐源县境内前所河,再注入盖祖河(下游称永宁河),再注入卧龙河(又名卧落河、盐源河),入流理塘河,最后排入长江上游干流段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 泸沽湖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泸沽湖周边主要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种民族,约1.3万人。</b></h1> <h1><b>蝴蝶泉位于苍山第一峰云弄峰神摩山下,南距大理古城27公里。蝴蝶泉面积50多平方米,为方形泉潭。泉水清澈如镜,有泉底冒出,泉边弄荫如盖,一高大古树,横卧泉上,这就是“蝴蝶树”。每年春夏天之交,特别是4月15日,蝴蝶树芬芳引蝴蝶。大批蝴蝶聚于泉边,满天飞舞。最奇的是万千彩蝴蝶,交尾相随,倒挂蝴蝶树上,形成无数串,垂及水面,蔚为壮观。</b></h1> <h1><b>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 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 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 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b></h1> <h1><b>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1]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b></h1> <h1><b>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h1> <h1><b>时间过得真快,8天的行程一眨眼就过去了,所有人都意犹未尽,这次坎坷的旅行让我记忆深刻,再见了云南!我还会再来的!</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