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乡情】点滴碎念忆老街

老长不大

<h3><font color="#ed2308">不为别的,只想把记忆换成文字存留下来。</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题记</font></h3><h3> 弥漫不尽的乡情,缠绕不离的思念。</h3><h3> 眼前,几处无人空屋,零星疏立,一片残垣断壁,瓦砾废墟。暂存的房屋门墙上写满了醒目的红色"拆"字。房屋拆除了的地块上瓦砾、野草与菜蔬共存。</h3><h3> 这难道是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时而朦胧、时而清晰,曾经那么热闹繁荣,那么亲切可爱的家乡河头市老街?</h3><h3> 是的。一点没错。是我童年生活过三、四个年头的这条老街。</h3><h3> 我离别老街,已经六十多年了。就连最后一面瞅它(70年代),也有四十几年了。</h3><h3> 尽管,我后来或有事或祭祖上坟,去过家乡九龙湖镇和河头村,但都与它擦身而过,却从未再踏进过这条老街的一步。</h3><h3> 这不应该。真不应该。</h3><h3><br></h3><h3> 老街,你知道吗?我今天是特意来看望你的,想谋谋面叙叙旧。然而如今,我与你,人非物亦非。也许往后,我与你,人逝物难逝?</h3><h3> 是的,你——老街,永远不会在家乡人们的心中消逝!</h3><h3><br></h3><h3> 我虽早已听说家乡的河头市及老街也要完全拆迁了,但总难相信这会是事实,因为你已存续了千余年,也算够得上是历史悠久、住民众多和小有名望的古村落身分了。你怎么也会遭遇像我的老家小山村一样的拆毁命运呢!</h3><h3> 如今相见,不仅如此,并且,看你现在的模样,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陆续开始拆除了,否则,原来房屋密集的老街地皮上,怎么能生长着这么多的树木、蔬菜,及杂草。尤其是老街街河对面的东边。<br></h3><h3><br></h3><h3>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唯愿社会主义的新建设、新农村能在你的原址上再屹立!</h3><h3> 但是,事物的发展,一条街道一个村庄,乃至一座城市的兴盛还是没落、建新还是拆旧,毕竟不由个人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和实现。</h3> <h3>  河头,又名河头市,原是河头乡(现为九龙湖镇)政府驻地,位于镇海区西北郊。</h3><h3> 据资料称,北宋末年,授明州录事参军徐仲孙之五世后裔迁居于此。可见河头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h3><h3> 河头市旧属慈溪县治,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为慈溪县庄桥区河头乡政府所在地。1954年10月,宁波地区慈溪、镇海两县行政区域调整,慈溪县府由慈城換置至浒山镇,河头乡即划归为镇海县管辖。</h3><h3> 河头,顾名思义,河之源头。其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平原,以受众山涧溪之水汇而成河,遂通达于外埠。</h3><h3> 我不知道起自那个年代,想必已有数百年,这条南北走向的河头老街傍河而立。清代、民国初期,河头得山水地形之利,成为慈北、镇北地区至山南的宁波、骆驼等地内河水道航运的要地。其时,河头人来物往、热闹非凡,河埠货船穿梭、航运繁忙,老街店铺林立、繁荣昌盛。</h3><h3>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童年时随祖父母在河头老街住过几年的我,记忆中老街也是非常热闹的。街屋坐西朝东,是一条只有几米宽的狭窄单面街,东边临河。街的路面由青石板铺成,古朴敦实。河对面虽不为街,却也有零星几家店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打铁铺和弹花店。无论暑夏寒冬,打铁铺应该说是老街中醒得最早和作业最早的。火红的炉火映衬着壮汉挥锤锻打铁器的敏捷有力的身影,这样的画面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叮当""叮当"的打铁声,夹杂着煨铁炉边的"呼~呼~呼"手拉风箱鼓风声;还有从弹棉花店里飘出来的似有音乐节奏的弹棉花声,不知怎么到了我小孩的耳朶里,竟是那么的美妙动听!</h3><h3> 那时,河头老街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上街起始最北端的山溪即汇成河的余家,南至四板桥,长约300米。这段街少有店铺,住户大多为徐姓农家,应属宋代先徐之血脉。</h3><h3> 中街自四板桥向下至经堂桥,约250米。河中间筑有一座中街矸闸,起到了变换上下河道水位的高低差异与急缓流速的作用。记忆中经堂桥边的经堂庵(不知是庵否?),房屋是跨盖在河上面的,约70米。河水是从房屋底下流过去的。我记事时,经堂庵已改为卖买物品的农村供销社了,没几年该幢河上面的房屋拆除了,供销社则搬建在河西面的街上。河面自下也宽阔了些,这里就是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联结慈镇姚"三北"地区与山之南的宁波、骆驼、庄桥等地水陸运输互换的河头航运埠头。</h3><h3> 下街由此向南直至长春桥,约300米。50年代的下街,有一家最重要的国营邮电邮政局,除了乡政府外,全河头乡只有它才拥有一部手摇电话机和一台发电报的电台,普通民众若有要事需向宁波、上海等外地的电讯联络,非它莫属。信件、包裹、报刊等等自然也得靠它来投递。还要提一笔,河头乡在50年代唯一使用机器生产的轧米厂,60年代兴办的第一家社办企业的农机厂,也位于下街。</h3><h3> 全街数中街最热闹最繁荣:南北百货、棉布服饰、旅馆饭店、烟酒小吃、剃头修鞋、箍桶篾竹等等,商肆店铺、鳞次栉比,天天集市、样样齐全。再加上澥浦运来的海鲜水产,横溪、十字路挑来的柴木板材,周边各村农家拿来出售的家禽、肉蛋、蔬菜、瓜果等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h3><h3> 这就是我童年印象中,50年代热闹而又兴旺的河头老街!</h3><h3><br></h3><h3> 岁月逝去不返,人生何其短暂。然而,人们爱家乡,爱故土的情怀,随着年纪的愈增长愈浓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