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清明想到先人

砚田牧童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今天三月三,老清明。每年此时节,都会油然地念想起儿时家乡的食俗——吃米粉肉。那是用五花肉和着糯米粉,佐以盐、糖和红曲粉调匀蒸出来的佳肴,特别是在爷爷还在世的那七十年代,对小孩子来讲,就像过年一样的有了好吃的。<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爷爷离开我们已四十四年整。爷爷那年都过了八十二,不知道自己身患高血压,入冬了的天晴日子,就在家门口用劈斧劈废枕木当柴,那枕木是大伯从他们铁路工段内部两毛钱一根买来孝敬他的。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得早,叫了声爷爷,说我回来了,他立在那里就说你快来,扶我一把,我扶他在门口屋檐下的椅子上就坐,给他端来一杯老茶,右手接过,他想用左手去捡身旁的一根稻草,左手却不听使唤,后来我才知道,那叫中风了,脑溢血偏瘫。下午四点钟父亲下白班回来搀扶着爷爷回到他自己的房间躺下,父亲立马请来出诊医生,医生问了情况,量了血压,高压260,就说这年纪这血压是脑溢血,请准备后事吧,处方也没开就走了。过了两天,爷爷就去世了。那时候我还小,十二岁,除了惊愕的记忆,还不懂得什么叫悲伤,服丧期间照常去上学,只是到学校门口把黑纱放进口袋,放学回家的路上再带上。路上有关心的大人问话家里怎么了,只是淡淡的回答爷爷过世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上学的路上要过一个铁路道口,由于靠近火车站,记得要过三股道。每天早上和中午上学,爷爷都会在门口对我说:“多看下铁路两头,小心火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我三年级到初一上学的日子都这样重复着这句话。<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听爷爷讲他因为家里穷,很小的时候就去帮人家做长工,解放前,在萍乡城边上租人家的地种菜卖,一生住过五六个地方安家,住的都是篱笆扎起,上面盖茅扇的那种茅草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爷爷经常搓稻草绳,因为种菜立豆架瓜棚都要用,茅扇也编得好厚实,因为菜地积肥搭棚以及柴火棚用得上,高粱扫帚也扎得好,结实耐用还很有样子,送给城里来走动的亲戚都蛮喜欢,多的时候还让我给他拿到集市上去换钱。草鞋也打得蛮有样子,家里有个打草鞋的草鞋耙,祖父辈年少壮时推脚炭时草鞋穿得多。七十年代初许多来萍乡煤矿上用板车拉煤的浙江人就喜欢买爷爷打的草鞋,基本上都是用破旧的衣服撕成布条做成,耐穿。爷爷做事讲求认真,在我小时候的眼里,他的菜地篱笆围得最好,是全村自留地里最好的,最为密实整齐,小鸡进不去,小牛顶不倒,由于篱笆隔一段立个桩,高矮还整齐。在村里重新分过自留地以后,要是我第一次到新菜地去摘菜,不应问,只要看菜地篱笆,我都可以猜到那块菜地是自家的。爷爷做事就是那么认真,并一以贯之。立篱笆钻洞眼的铁钎至今都还在老屋的墙角,我的父亲后来又使用了几十年。<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起父亲,他辛劳的一生,容我以后再慢慢记下来,与我的妹妹们以及后一代共同怀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深深地怀念逝去的先人,今天三月三,老清明。<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