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赏析]迪亚哥·委拉斯凯兹-《镜前的维纳斯》

寒冰

<h3>迪亚哥·委拉斯凯兹-《镜前的维纳斯》,布面油画,</h3><br><h3>112.5×177厘米,1647-1651年,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h3><h3></h3> <h3>对角线构图</h3><br><h3>许多画家会使用这种构图形式,这种构图会给人地阿莱很强的延伸感。</h3><br><h3>这幅画以躺姿的维纳斯为界,把画面成功的分成了两个部分,上面是人物与红色的帘布,下面一层深灰色和一层白色的床单,形成了一种色彩的对比。</h3><br><h3>同时柔和的姿势,给人一种曲线的美感,让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安静的氛围。我们从维纳斯的躺姿上,可以感觉到她的美感,其实她自己也能认识到这种美,她向上延伸的头部、完美的向观者展现的姿态,都是一种自我表现。</h3><br><h3>人化的女神维纳斯</h3><h3></h3> <h3>注:左框为镜中的维纳斯,右框为真实的她,体现反射</h3><br><h3>维纳斯身下的床单呈现出的褶皱,像波浪一般,关于这幅画的这个部分,有一种说法是,由于维纳斯出生在大海之上,海浪一般的床单其实是为呼应而做。</h3><br><h3>再说说我们刚才所提到的向上的头部,主要是画家为我们“暗藏”的 “线索”引导所致,画家用精准的笔触画出了在用力的右上臂,撑起的上身、背部的肩胛骨都被画家细腻的描绘出来。</h3><h3></h3> <h3>再来看看她的下身,腿部放松,极致的展现了女性的人体美。</h3><h3></h3> <h3>画家笔下的维纳斯是特别的,他将神人化,头发随意束起,身上也没有神所常见的光环,如果没有丘比特在侧,我们甚至不知道她就是爱神维纳斯。</h3><br><h3>画家把绘画的实用知识和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维纳斯在艺术中的“人化”。</h3><br><h3>镜中维纳斯</h3><h3></h3> <h3>镜子也是画家的一次创新,他既想将维纳斯的正面给我们,又不想只是端正的让我们观看。因此,他以镜子的形式为我们引入维纳斯的面庞。并且,这张脸是缺失模糊的,镜中的她透露出来冷眼旁观的态度,它展现了画家含蓄的艺术手法。</h3><br><h3>另一方面,我们还能发现画家给维纳斯赋予的神的能力,她仿佛知晓我们正在欣赏她,所以她也在观察我们。</h3><br><h3>天使丘比特</h3><br><h3>为她举着镜子的是天使丘比特,已经放下了手中的弓箭,变成了维纳斯的小听差。</h3><h3></h3> <h3>他身后的红色帘布,除了是整个画面中的亮点,起到吸引的目的,还代表另外一种意义,丘比特在神话故事中,有一支金箭和一支银箭,如果被金箭射中的情侣会有大团圆结局,而被银箭误伤的伙伴们就要品尝到爱情的苦楚了,相传,调皮的丘比特经常会拿着银箭到处乱射,这一块红色帘布所体现的戏剧冲突,也许和这有关。</h3><br><h3>不过在这张画中的丘比特倒是非常乖的,他收敛了自己淘气的那一面,恭敬的为女神服务。</h3><br><h3>唯一的维纳斯</h3><br><h3>裸体绘画中的人物一般都被困在了画作之中,画家没有赋予他们意义,她们站或坐都只是一种行为符号。</h3><br><h3>但在《镜前的维纳斯》中,我们仿佛感觉到维纳斯只是暂时在这里躺着,她也许等会儿就会换个姿势,或者拉着床单坐起来。画家给我们了一个故事场景,让我们与画中的人物产生了互动,好像是设计了一个局,引了我们进来。</h3><br><h3>在画中,维纳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论是镜子还有丘比特,抑或是海浪一般的床单,这都是为了强调她主观世界的素材,画家委拉斯凯兹告诉我们,他笔下的裸体维纳斯,是唯一的。</h3><br><h3>你可能还想知道</h3><br><h3>1.虽然我们在西方艺术中常见裸体绘画,但是在17世纪封建专制的西班牙,这种女子裸体绘画还是极其罕见的,因此这幅《镜前的维纳斯》也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委拉斯凯兹唯一一幅女性裸体绘画。</h3><br><h3>2.这幅画是一位侯爵托付委拉斯凯兹创作的,此人地位显赫,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宗教禁欲那么严重的情况下,委拉斯凯兹没有受到宗教惩罚的原因。</h3><br><h3>我们印象中似乎西方总热衷于裸体画,但其实画裸体是最能够提高画功的,笔触在肌肤上的变化、人体的构造、骨骼附上皮肤后的各种表现形式......这些都是做一个好画家必备的素质。</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