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行的美篇:在北京有这样一条胡同700米长,700年的光阴。这里曾是无数名人汇聚起的风华绝代。

快乐行

<h3>今日慕名而来史家胡同。它在北京城东朝阳区是一条700年历史的史家胡同,它号称“一条胡同,半个中国”。这里曾居住过许多高官名人。整条胡同都是四合院,漫步在这条幽静街道,每个院子的后面都有着一段精彩历史。</h3> <h3>史家胡同的四合院共有80座,保存完好的30座。除了史家小学基本上都是灰砖墙和大红门,保持着老北京的原味。由西向东,最早进入胡同西南角的入口的建筑已经被拆,现在建成了一座欧式大型宾馆,与一条胡同不协调,真可惜。现在这条胡同有历史故事的名院已经关门不能参观,而且还有保安在外值班。其他的院子都还是住着普通百姓。</h3> <h3>由西向东进来,第一院便是59号院,最早是抗清名将史可法的旧祠堂,也是这条街名字的由来。这里也是清代教育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学”,这里还是大清选录赴美留学的考场。竺可桢,胡适,等都是从这儿中考才得以走赴美留学的。现在这所小学乃是北京最难进的小学之一。</h3> <h3>这所小学是1939年建校,图四为老校门。</h3> <h3>53号院最早是抗清名将史可法住所,后来是大太监李莲英的外宅。清末状元洪鈞和他当时的小妾,一代名妓赛金花同住的宅子。接下来在这个宅子住过的有:民国时期的张治中,民国末期的范汉杰。</h3><h3>解放后,全国妇联驻扎在这里,邓颖超,康克清曾在这里办公。</h3><h3>1974年奉命进京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就住在53号后院。华国锋也在这里策划粉碎“四人帮”计划。如今这里是涉外宾馆,大门上的牌匾还是邓颖超题写的。</h3> <h3>史可法画像。</h3> <h3>大太监李连英</h3> <h3>洪鈞和赛金花</h3> <h3>上是53号院,下是51号院。</h3> <h3>51号院,解放前原是香港《大公报》驻北京办事处。还曾是山东抗日名将李树春中将私邸。解放后被外交部接管。后来成为章士釗先生的住宅,以及他的养女章含之及丈夫洪君彦同住。73年章含之离婚后,她的女儿章晃搬入住,章晃是大家较熟悉的中国“名门才女”。最后又交给了外交部。</h3> <h3>章含之在1973年与前夫洪君彦离婚,后又与乔冠华结婚也在这里居住。</h3> <h3>每个有历史故事的四合院都是谢绝参观,但门口的墙上都有二维码,只要手机扫一下就能看见里面的风貌照片,了解其历史。</h3> <h3>55号院,原是中共元老李维汉的故居。也是他儿子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旧居。</h3> <h3>32号院,这里住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北平城的城主,他就是傅作义。1949年北平解放是他“献出”了北平城。</h3> <h3>傅作义</h3> <h3>24号院,在民国时期,这里是闻名京城的“小姐书房”其主人是与冰心,林薇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的:凌淑华。她出身书香世家,擅画,善文。她的“小姐书房”云集了众多的才子佳人。当年许多文人墨客常在这里聚会,胡适,徐志摩,丁西林,林徽因都在座,她与她的丈夫陈西滢也是在这里完婚。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史家胡同博物馆》。</h3> <h3>在华光璀璨的民国名媛才女群像中,凌叔华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直到她去世,才渐渐名声鹊起,不但被誉为“第一个征服欧洲的中国女作家”,她的画作也成为收藏家的珍品。</h3><h3>不仅如此,她和徐志摩的暧昧关系以及她与英国诗人朱利安贝尔的婚外情都被一一挖出,炒成了坊间八卦。</h3><h3>如今,这里已被修葺一新,成为北京第一个胡同博物馆,这个值得用一期细细评说。</h3> <h3>这是在史家胡同住过的文艺界,科教医界,军政商界人员名单。</h3> <h3>今天的24号院,已是史家胡同博物馆,</h3> <h3>刚走进史家胡同博物馆就被里面热闹的场面吸引了。原来正赶巧这里举办让少年儿童了解北京历史的一个现场讲解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的历史博士,北京历史学会的专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給小朋友讲解北京历史。同时也请了电视台进行了现场采访。活动中小朋友们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家长们也都坐在后面陪同。借小朋友们的光也对北京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h3> <h3>老师正在用北京的历史地图給小朋友们讲解。</h3> <h3>小朋友们认真的听讲。</h3> <h3>来到史家胡同22号,这里朝阳社区利用居民的一个客厅办的一个(史家胡同文创社)里面收藏了各类老北京的历史物件及反应北京历史的书集。也巧来到这里正好遇见捏术传承认在这里讲术捏术技能。</h3> <h3>这是传承人带来的作品。</h3> <h3>顾客跟承传人在学习捏熊猫。</h3> <h3>史家胡同47号,这是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故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搬到此宅,在此度过了人生最后里程。</h3> <h3>史家胡同20号院,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老人艺)的前摇篮。</h3> <h3>42号院,与其他四合院的灰墙红门不同 ,它是石头墙,原色木门。这是史家胡同基督教徒会堂,是王明道夫妇利用自己私房在北京建立的基督教新教聚会场所,从1933年开始用于基督教徒们聚会,于1937年在史家胡同42至43号建立基督教会堂。</h3> <h3>27号院,是满人皇族后裔,郡王贝勒的大宅院。</h3> <h3>23号院,是卫立煌将军的故居,(国民革命军上将)。</h3><h3>33号院,先后住过王炳南(外交部长),仲曦东(外交部副部长)。<br></h3><h3><br></h3> <h3>8号院,是俞启威(又名黄敬)故居,曾任天津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当时江泽民在他手下当副局长,其夫人范瑾,是范文澜的妹妹,曾任北京市副市长。</h3><h3>说起俞家,可是绍兴的名门望族,自古以来要想成为望族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儿孙满堂香火旺盛,其次是通过联姻以及两边下注,保证家族在任何形势下都不会受损。</h3><h3>咱们先从爷爷辈说起,俞文葆,咸丰元年举人,知东安县,后任知府,生三子一女:明震、明观、明诗、明颐。</h3><h3>女儿俞明诗,嫁给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生子陈寅恪,一代国学大师。不知道大师没关系,只要记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就可以了。</h3><h3>三弟俞明颐娶曾国藩孙女曾广珊为妻。女儿俞大彩,傅斯年夫人。儿子余大维,曾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国防部部长等职。</h3><h3>大哥俞明震生子俞大纯,曾任北洋政府工艺局长、陇海铁路局局长;俞大纯三子俞启威,也就是这所宅子的主人。俞启威长子俞强声,曾任国家安全局北美情报司司长,1986年叛逃美国。次子俞正声,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协主席。</h3><h3>俞大纯长女俞珊,出生于日本,喜爱文艺,嫁给戏剧家赵太侔, 1930年代赵太侔任国立山东大学的校长期间,一位名叫李云鹤的文艺女青年通过他的关系,进入青岛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管理员,结识了俞珊的弟弟,19岁的物理系学生俞启威,进而热恋同居,多年后,李云鹤改名江青。</h3> <h3>来到史家胡同11号时,门正好开着,这已经住有人家,进去看一下,里面有一栋与这胡同极不相称的两层楼的房子,也非常破和乱。据说原来这是日本人砌的,过去是一个咖啡厅。</h3> <h3>在这一条700多米的胡同,我从西入口到东出来竟然用了3个多小时。说明这条胡同青史留名人物的历史吸引着我。也就是这些青史留名的人物让它成为北京胡同中最有名望的一条胡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