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食-----记彭阳县“十大碗”的饮食文化

驿站陌客

<h3><br></h3><h3></h3><h3> 彭阳历史悠久,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在彭阳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融入了草原文化、中原文化、农耕文化、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同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创造和流传的饮食文化也源远流长,每道菜背后都有着精彩故事和讲究。</h3><h3> </h3> <h3><br></h3><h3> 说道讲究的菜品,不得不提彭阳的十大碗。十大碗又称“十全席”。是彭阳传统宴会的最高规格,一般为老人祝寿、婚丧嫁娶或过春节招待客人时才做。十大碗内容大有乾坤不是简简单单十道菜,内容可是碗碗有讲究,样样有说法。</h3> <h3>所谓“四柱五菜一丸子”,“四柱”既四大柱,为:肘子、鸡肉、羊肉和甜盘子;“五菜”为:三杀(又称酥肉)、长粉、小炒、东坡和豆芽。其中豆芽是凉拌的,其余是热汤菜。“一丸子”指的就是丸子汤。十大碗摆放大有讲究“十大碗”依次上桌,顺序是“一鸡二肘三羊肉、甜盘子往上端、五是三杀六长粉、七上小炒八东坡、九是豆芽十丸子”。</h3> <h3>上菜的方法即把菜直接放到它应去的地方。坐“上席”者前面,即所谓“上罡子”从左自由右依次摆放:东坡、鸡肉和羊肉,中间从左自右是:长粉、小炒和三杀;最下面一排是:肘子、甜盘子和丸子。</h3> <h3>席口摆放豆芽菜。是较为讲究技巧和方法,具体操作时可能有些差异,但有个原则,就是每碗菜上来后,桌上菜碗的位置都要随之移动,形成各种图案,即所谓“碗碗成席”,让食用者单看形式,就会产生一种美感。</h3><h3> </h3> <h3>九碗菜在饭桌上仍是排成三排,呈现“三三见九”的格局。丸子在十大碗中历久不衰,是因为具有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一方面,十道菜搭配均衡合理,营养丰富。</h3> <h3>十大碗也会变九碗叫做“九奎”给老人祝寿或给孩子过满月时,十大碗要去掉最后一道“丸子”,因为“丸”与“完”是谐音。改成九碗,取“九九不尽”、“富贵长久(九)”之意。</h3> <h3>有干有汤,有荤有素,有热有凉,有肥有瘦,可谓老少皆宜,配菜根据季节的不同有白豆腐、油炸豆腐、白萝卜、扁豆芽、黄豆芽、菠菜等。从形状上看,有方块(东坡),有长条(条子肉),有菱形(肘),有丝有片;从色彩上看,绿、红、黄、白,交相辉映,令食者未动筷子先赏心悦目。味道则完全符合彭阳乃至陕甘宁人的饮食习惯,有酸有辣,清淡味鲜。好吃又好看,岂能不受人欢迎?另一方面,十大碗席、体现了彭阳人对事物完美的追求,即“十全十美”。尽管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但人们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可以当成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求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十大碗,正好是人们对“十全十美”——完美、圆满、团圆等等不懈追求的民俗心理反映,这也许就是它在彭阳民间源远流长的原因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