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创造世界的美篇

双手创造世界

<h3>骗了中国人20年的背背佳,竟然会让孩子变残疾</h3><h3>回顾我们成长的这些年,有没有发现自己是交“智商税”长大的?这些年来,不知道被多少的虚假广告骗局欺骗过,花了不少的冤枉钱。</h3><h3>背背佳、好视立、生命一号、三株口服液……这些是不是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可能暴露年龄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广告骗局!</h3><h3>&nbsp;</h3><h3>历史何其相似,一直在不断重复。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些东西是怎么欺骗我们消费者的。</h3><h3>背背佳——用了反倒变残疾</h3><h3>“背背佳”的原型是天津大学物理系教授袁兵设计的“英姿带”,杜国楹花5000块钱从他手里买的。</h3><h3>杜国楹是谁?他就是用我们的智商税疯狂敛财的背背佳的老板,同时也是好记星、E人E本、8848钛金手机,还有最刷屏的小罐茶的老板。</h3><h3>&nbsp;</h3><h3>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是他利用虚假宣传营销的当年的“爆款”,现在回想起来都让消费者悔不该当初。</h3><h3>咱们说回背背佳。设计“英姿带”的袁兵虽然是大学教授,但是并没有任何医学专业基础,所以背背佳的专利登记类型也不是医疗器械,而是服装。</h3><h3>但是杜国楹硬是把作为服装的背背佳包装成了这样:背背佳可以矫正驼背、预防近视、塑造挺拔身姿,造福400万患者……而定价,接近了当时普通职工的一个月的工资。</h3><h3>如果说,背背佳的效果真如他所说,或者再退一步说,背背佳用了只是让大家有个心理安慰,那也就算了。可是事实是,用了背背佳反而会让孩子“致残”!</h3><h3>2006年,四川省《天府早报》刊登了一篇名为《现场目测&nbsp;发现背背佳新“恶果”》的报道,文章中写道:</h3><h3>连日来,本报报道骨科专家对背背佳提出多种质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本报热线86530000异常火爆。昨(29)日下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宋跃明教授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陈勤来到本报,接听市民咨询。</h3><h3>成都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流行病调查小组主治医生邓宁和华西医院骨科两名博士赵斌、刘毅林则在现场为孩子们做目测检查。检查中他们意外发现新情况:</h3><h3>来检查的孩子当中,戴过背背佳的几个孩子均出现了腰椎前凸、胸椎后凸的症状。</h3><h3>面对权威专家的质疑、拷问,面对众多消费者的迷茫,背背佳方面一直沉默不语,没有做出正面回应,当然也就更说不上诸如下架、召回等处理措施。</h3><h3>等到背背佳的老板赚足了钱默默销声匿迹的时候,他在全身而退后总能再创辉煌,继续包装下一个“赚钱机器”。</h3><h3>好视立——对视力变好没有丝毫作用</h3><h3>好视立眼镜当年打的是“智能变焦”的卖点。</h3><h3>在“好视立”的电视广告里,《家有儿女》的刘星、小雪对着镜头说道:“100天减去50度,近视就戴能降度数的眼镜,度数越来越小,视力越来越好。“</h3><h3>广告词是小孩子说的,拍出来的广告可是给能掏钱的大人们看的,这就叫精准营销。</h3><h3>作为一个戴眼镜的小学生,想当年我也被家长拉着去做了试戴。当时懵懵懂懂,被穿着白大褂的销售员引导着一忽悠,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真觉得视力变好了,家长立马掏钱买了。</h3><h3>而事实是什么呢?这种所谓的“智能变焦”产品,它实际上是一种“渐进多焦点镜片”,也就是在同一块镜片上有多个焦距,不同的区域可以用来看远、近。</h3><h3>近视患者的眼轴相对于正常人更长,所谓“眼轴变长”,形象地说就是眼球被压扁、拉长了。眼球物理形态已经改变,眼轴变长是不可逆的。不仅光学手段无用,按摩、敷药、针灸,统统都没用。</h3><h3>&nbsp;</h3><h3>等到家长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早就赚得盆满钵满,功成身退了。</h3><h3>生命一号——压根没有保健品能补脑</h3><h3>相较于背背佳和好视力这种“后起之秀“,我们国家卖补脑产品的历史更为悠久。没听说过初代补脑神器生命一号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90后。</h3><h3>当年特别洗脑的广告是这样的:手拿生命一号的男孩说:“表哥,表姐,当年高考(停顿一下)大家送我什么?”群众说:“生命一号!”</h3><h3>男孩又说:"今年高考(停顿一下)大家送我什么?”群众说:“还是生命一号&nbsp;!”然后一拥而上,手拿生命一号亮相!“补充大脑营养,促进骨骼生长,提高记忆力!”</h3><h3>生命一号还有很多其它的洗脑广告,都把消费场景都创造好了。脑袋上比划个圈这个画面,大家都忘不了。</h3><h3>但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补脑根本就是一个伪概念!首先,在国家规定的27种保健品功效中,压根就没有补脑这一项。</h3><h3>其次,生命一号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牛磺酸、深海鱼油、大枣、枸杞等等,我们来分析分析。</h3><h3>牛磺酸、氨基酸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好处是不假,但均衡的日常饮食完全可以满足需求;而深海鱼油这种东西,我们一周多吃两次鱼就行了。至于大枣、枸杞这些,有买生命一号的钱都能买一箩筐了。</h3><h3>生命一号吃了对身体没坏处,但也绝对没有补脑的神奇功效。不过当年那些生命一号的“死忠粉”确实是需要补补脑。</h3><h3>三株口服液——专赚黑心钱</h3><h3>很多电商们现在在农村刷墙打广告,但其实农村营销的做法,最早来源于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三株口服液。</h3><h3>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三株口服液的墙体广告几乎遍布了中国的农村,连粪坑墙、猪圈墙也能见到。</h3><h3>不仅如此,三株的创始人吴炳新还是保健品软文宣传的先驱,他向报纸超标准支付广告费用,只有一个要求:让人看不出来这是广告。从排版到行文,与新闻报道无异。</h3><h3>除了这些营销方法,路演、专家证言、提前试服、即买即送、免费义诊,这些到现在都还适用的营销方式,都是吴炳新做过的,说他是“营销鼻祖”也不为过。</h3><h3>三株口服液当时的广告简直就是“包治百病”,当时公布的有效成分主要为“双歧杆菌”,在那时候算是比较新颖的保健品。</h3><h3>但真实情况是,细菌由于临床证据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并不建议使用。</h3><h3>1998年,湖南常德一位老大爷听信了三株“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广告承诺,花428元买回了10瓶三株口服液,3个月后死亡。</h3><h3>据大爷家人介绍,患老年性尿频症的陈大爷服用了两瓶口服液后夜尿减少,饭量增多,但一停用又旧病复发;当服用到3至4瓶时,老汉出现了遍体红肿、全身瘙痒的症状,第8瓶服完不久,就离世了。</h3><h3>至此,靠着虚假宣传赚农民黑心钱,销售额在1999年达900亿的三株帝国倒塌了。</h3><h3>很多商家都在钻法律的空子,虚假宣传自己的产品,对此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相信科学,“包治百病”、“防癌补脑”这些夸大的广告不能再轻信了!</h3>